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基因改造后,我带全村暴富 > 第119章 污水和垃圾,农村难题

中午时分,许关回到了许家庄,刚把车停在村委,许苗笑嘻嘻地凑上来,神秘兮兮地道:“关哥,关哥,要不要听八卦?”

许关一向对八卦不是很感兴趣,但有送上门来的他也不拒绝,不然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什么八卦?”

许苗压低声音道:“第一手八卦,猎奇、逆天、重口味,我决定先告诉你,然后再在村里大规模传播。

“实在是太好笑了,还有点涉黄,我还真有点不太好意思讲。”

许关松了一口气:“不好意思讲,那就别讲了。”

“哥,别别别,我讲,我讲,这个八卦我能笑一年。”许苗笑嘻嘻地道,“你知道吗,刁玉坤被抓了,你猜猜是因为啥?”

许关想起那段刺激的视频,脱口而出:“瓢娼?”

许苗一脸的震惊:“你怎么知道?我这可是第一手的八卦,官方还没发公告呢!”

“猜的。”

许苗一脸的不相信,但怎么也想不到许关是怎么猜到的,于是继续讲道:“今天和同学聊天,就是公安局的那个,之前我还让她帮我们问询过修路的事情,你还记得吗?”

“记得啊。”

许苗继续讲道:“接到群众报警,她跟同事去桓大臻园小区出警,去了才发现是一件让人大无语的事情,原来那个刁玉坤找小姐,完了不给钱,最多只肯给半价。

“小姐自然不愿意,俩就打起来了,总之打得很激烈,动静有点大,然后邻居听见动静就报警了。

“最后,有目击者说刁玉坤的宝贝都打没了,胸也打肿了。

“其实吧,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都是谣言,但因为纪律,我同学不能说实际情况,但确实很严重。”

许关心道,就当胸是打肿的吧,只是那宝贝,大约肯定不是打掉的,最多可能是“缩阳入腹”。

许关不解地道:“都是你同学跟你说的?这种事情能说吗?不算透露违法者个人**?”

许苗不在意地道:“不算不算,小区里很多人都看见了,恐怕整个县城都知道了。

“我同学说,这件事还牵扯出县里的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内情很复杂,已经不单单是治安案件了,影响很大,为了阻止谣言,警方很快就会发公告。

“警方发公告之前我是不会在村里传播的,我可是遵纪守法好公民。”

许关严谨地指出:“你已经传播了。”

许苗慌忙捂住嘴巴,忽然眼珠子一转,狡黠地道:“不算不算,关哥你是村长,我对你说算是汇报工作。”

许关:“这算哪门子工作?强词夺理。”

许苗嘻嘻一笑,跑掉了。

许关停好车,先回家看了看大哥,又跟爷爷聊了几句,就往外面走去,在村里转一转,思考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现在看来,村里的耕地太少了,种植品种也比较单一,严重影响产业规模和收入增长速度。

正思考间,忽然,“哗”的一声,一片水迹迎面而来。

许关快速躲闪,幸好没有被水泼到。

“阿关,对不住啊,大娘没看见你,没有泼到你吧?”

原来是大伯母赵朵,正往大门外泼洗衣服的水。

平时大家洗衣服的水,基本没固定的地方倒,一般都是泼到大路上,权当湿润地面,除尘。

许关摆摆手道:“没事大娘,你洗衣服呢?”

这就是农村明知故问式打招呼,比如洗衣服呢?做饭呢?还没歇呢?

大伯母道:“是啊,你这是刚从县里回来?家里有脏衣服吗,拿过来,大娘帮你一起洗了。”

许关有些不解地问道:“大娘,家里不是买了洗衣机吗?你怎么还用手洗?”

大伯母笑呵呵地道:“呵呵,习惯了,一个是手洗的更干净,二个是洗衣机排水不好处理,只能流到院子里,不得劲。要不就得把洗衣机搬到大门外,直接放到大路上。”

许关听了若有所思,村里的排水,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这在农村是个普遍的现象。

原因就是农村一般没有系统的地下排水管道,也就是下水道,排水排污需要村民自己解决。

这不单单是许家庄面临的问题,几乎在所有的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是一个难点。

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猪圈,或者牛羊圈,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可降解的生活垃圾,一般都会倒在猪圈里。

污水、垃圾和猪粪混合后,经过大肥猪的日常踩踏、发酵,形成农家粪肥,不但可以把大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去除,还可以拉到地里做肥料。

至于大部分生活垃圾,都是遵循就近原则和方便原则,倾倒在村里村外的大坑、沟渠里。

久而久之,污染就很严重,甚至很多大坑和沟渠几乎都被填平了。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村民都不养猪牛羊了,一部分农户就合作起来,铺设了简易的地下管道,把生活污水排到村子外面的沟渠里。

而有些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或者嫌麻烦,就在自己家院子里挖一个地窖一样的大坑,上面盖上水泥板,生活污水甚至厕所污秽就排在里面,让污水慢慢下渗。

这样做的缺点很明显,就是气温高的时候容易产生异味。

而且时间长了,地窖底部渐渐淤积,下渗能力减弱,就容易灌满,而且长期的下渗也会污染土地和地下水。

当然,用的最多但还是村里经常可见的大坑,很多大坑的来历已经不可考,但约定俗成的,几乎成了农村排污的最佳选择。

和其他村子一样,许家庄也有几个这样的大坑。

久而久之,大坑就彻底成了垃圾坑、污水坑,特别是夏天,不仅气味难闻,而且蚊虫滋生,大坑周围的人家都是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

总之,不管怎么处理,最后的结果都是污染,要想保护农村的环境和土地,就必须先把污染源头处理掉。

如果建设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处理厂,虽然资金上不是问题,但是建设周期长,从申请、评估、设计到择址、招标、施工、验收、调试……没有个一年半载根本完不成。

上面这复杂的流畅还是其次,关键是传统的污水处理工厂不但要专人维护,而且会占用大量的耕地。

稍微大一点的污水处理厂,加上配套设施,甚至要几百上千亩土地,小型的也需要几十上百亩。

许家庄一共1000多亩,每一亩都很宝贵,怎么能让污水处理厂占据那么多?

忽然,许关脑海中灵光一闪,既然传统治污的方法不合适,那么能不能从生物治污的角度试一试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