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基因改造后,我带全村暴富 > 第191章 合作变闹剧,去而复返

副局长扭过头去,询问几家公司的代表到底怎么回事。

新农公司的代表低声把陈铺村的事情讲了一遍,然后无奈地道:

“领导,不是我们没有诚意,实在是隔壁把大家的期待感拔得太高了,实在奉陪不起啊。

“关于合作,既然已经有了那么厉害的村子,合作何必舍近求远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实在对不起,你们也看到情况了,再不走恐怕村民都要暴动了。

“合作的事情,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说完,几个公司的代表陆续走了。

很快,县农业局的领导也走了,临走意味不明地瞟了刁旺启一眼,看的刁旺启心里发毛。

刁旺启也觉得好冤,我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啊。

博士团一行闹了个没趣,纷纷离开。

晟郧舟依旧一言不发,跟着博士团离去。

一场轰轰烈烈的现场签约会就这样结束了,就像夏日里的一场暴雨,来得快,去的更快。

真是好一场大戏啊!许苗看的心满意足,之前心里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随着人群悄悄离去了。

……

就在所有人撤离之后,刁旺启正在和村里几个大姓的主事人围在一起商议善后。

这时候,一个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三十多岁男子凑到几人面前,掏出一包华子,开始给几个人散烟。

刁旺启疑惑地接过华子,没有抽,卡在了耳朵上,问道:“你是?”

男子掏出名片,给几个人都发了一张,自我介绍道:

“刁村长好,各位大哥好,我是新州耀农公司的代表,我叫郑友信,大家叫我小郑就行。

“我刚才就在几家受邀的企业当中,大家可能没有太注意到我。

“刚才新农公司的代表一说,其他几家都走了,我也只好跟着走,希望各位见谅。”

刁旺启点点头,道:“可以理解,不过你又拐回来是有啥事吗?”

郑友信笑吟吟地拿出一沓资料:“各位可以先看看我们公司的资料和项目,如果方便的话,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众人眼睛一亮,莫非还有转机?

“小郑经理,莫非你们公司有什么好项目?”

郑友信指着资料介绍道:“各位请看,这就是我们公司的总部,地址就在新州市银河路55号。

“这些照片是我们公司在山南省各地的种植基地,以及一些合作过的村子。

“我们公司是省里‘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试点企业,主要从事订单农业。

“主要项目有铁皮石斛、铁棍山药、稀有菌菇、药用芦荟等等,都是省农科院重点扶持项目。看,这是我们的证书。

“还有这些照片,都是我们公司的老板和省里面的领导、省农科院的教授的合影。”

刁旺启一众人看得有些眼睛发直,这公司高端啊,连省领导都去考察调研,还有农科院重点扶持,不得了。

郑友信继续介绍:“我们公司不搞牲畜、家禽类的养殖,养殖对技术的要求太高了,死亡率也高,没有经验的村民朋友根本把握不住,容易给大家造成损失。”

几个人纷纷点头,大家都是几十年的老庄稼汉了,对这些是很了解的,觉得这家公司还挺实诚。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高附加值种植,有省农科院做技术支持,小投入,大产出,风险低,价格高。

“就比如这个铁皮石斛,目前的的回收价高达200多元每斤,稀有菌菇的价格按种类不同,从数十到上百元不等。

“还有这个药用芦荟,我们主要用来取胶,芦荟胶听说过吧?一般用来做化妆品的。

“我们合作的企业都是知名大企业,像百鸟羚、孜然堂、相依偎、磕颜氏等等。”

刁旺启和侯满囤、齐卫群等几人看得有些心动,不由得问道:“小郑经理,你们一般都是怎么个合作法呢?”

郑友信一脸灿烂笑容,耐心解释道:“一般来说,需要先签合同,不然以后出现纠纷不好处理是不是?

“然后我们公司会派技术人员过来,帮大家进行技术指导,从栽种到收获,一个月至少来来两趟。

“就比如这个芦荟吧,我们提供种苗、专用肥料、纳米薄膜等等,都是市场最低价,每棵种苗仅需要1元钱。

“一般一亩地可以种4000-5000棵,成熟后,公司负责收购。

“按品相进行分级,每株的收购价是15到20元,株形特别巨大的可以达到25到30元。

“综合下来,一亩地的纯收益可以达到10万到15万左右。

“我们在河阳县也有合作的种植户,大家有空的时候不妨去参观一下。”

“嘶——”

刁旺启几个人心里有些小小的悸动,听起来好靠谱啊,比起许家庄的草莓的收入也不低。

几个人逐渐热情起来,刁旺启道:“小郑经理,你看也快中午了,不如我们先去吃个便饭,边吃边聊?

“铁皮石斛我知道,是个中药,我们这里的气候和环境不太适合,倒是这个芦荟挺不错。”

郑友信满口答应道:“那好,等会儿我再详细地给几位老哥介绍一下,说起来,芦荟这个品种公司把控得还是挺严的。

“不过我这里还有上千亩的名额,就是看上了咱们这里良好的土壤条件。”

侯满囤问道:“小甄经理啊,我听说这个芦荟是南方种植的,在咱们这里是不是不好过冬啊?”

郑友信道:“这位老哥是这样的,我们公司研发的这款芦荟不是用来入药的,而是用来提取芦荟胶的。

“当年种植,当年收割,根本不用过冬。每年三月份移栽,生长期6到7个月,10月底就可以收割了。

“这样做也省去了盖大棚的钱,压缩了成本,对公司、农户、企业来说都有好处,真正做到了三赢。

“这样虽然产量略低一些,但是效果最好。我们公司十几年来从不打广告,全靠口碑,那么多大企业都乐意找我们公司合作。

几个半大老头儿越听眼睛越亮,跟郑友信越发友善起来,连拉带拽往芝麻大饭店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