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港片:开局拍电影,主角叶子楣 > 第134章 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

港片:开局拍电影,主角叶子楣 第134章 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

作者:梵an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1 19:15:37 来源:小说旗

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

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瞬间弥漫。

群体效应也波及陆启昌与黄志诚,两人迅速站起,待察觉自身动作后才回过神来。

大厅内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陆启昌呆望着霍曜,心中震撼,暗自感叹:阿曜,这简直是你登基的大礼啊。

霍曜直视前方,快步穿过红毯,走到主席台前,在占米的位置坐下,向众人挥手示意。

掌声渐息,大厅归于寂静。

霍曜笑了笑,对众人说道:\"各位,请坐下说话,不必紧张。\"

听到此话,众人渐渐坐下,但依旧忐忑不安,特别是像邓天富这类曾想除掉霍曜之人,更是担心被记恨。

待众人坐定,霍曜环顾四周,说道:\"你们也坐下,占米稍站片刻即可,我来只为一事,说完就走。\"

然而,无人敢坐。

尽管占米只是霍曜的代言人,但他作为代言人却掌控着A货协会的生死大权,堪称一方霸主。

他站着,谁敢坐?

霍曜并未执意追问,而是转头面向众人,直言道:\"诸位,之前我为何那样做,大家应该都清楚。

有些人甚至巴不得亲手除掉我。\"

坐在位置上的邓天富脸色微变,坐立不安,立即想要起身向霍曜请罪。

像他这样的并非孤例。

然而霍曜接下来的话,让众人稍稍松了口气。

\"但这也情有可原,当时你们不知道我的意图,以为我会赶尽杀绝。

换作是我,也会这么想,所以这没什么。\"

\"事情已成过去,我不再追究任何人,诸位请放心。

结怨报复并无太多意义,生意还是以和为贵。\"

\"好了,言归正传。\"

\"占米,像我们这样的组织,是如何运作的?比如报刊杂志分发协会。\"

占米迅速讲述了分发协会的运作模式,从职责、义务到盈利方式,重点突出赚钱之道。

霍曜的A货协会与分发协会本质相似,同样是通过垄断获取利益,并制定行业规则,从而攫取巨额利润。

分发协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遍布全港的两万多报摊商贩,二是协会本身。

他们的核心工作是杂志配送。

每种杂志上市后,都需经他们之手送至两万多报摊商贩手中。

现任会长胡有为正是分发协会创始人之一,持有近25%的股份。

占米曾提到,运输看似不挣钱,即使身为总理事,一年也只能赚数百万元。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风月》为例,每本售价10元,报摊商贩拿9.5元,每本赚0.5元,而分发协会仅以9.1元进货,相当于每本赚0.4元。

《风月》月销量达70万册,这意味着每月净赚28万元!

这笔钱中,实际负责配送的只能分得极少部分,绝大部分被分发协会收入囊中。

尽管其他数十种杂志不及《风月》这般高销量,但胜在数量庞大,收益同样可观。

6种杂志,每月平均销量10万册,总销量便是600万册。

每册分发协会可从中获利0.25元,仅此一项便有150万元进账。

加上《风月》的收入,《风月》每月为分发协会贡献约28万元,总计可达178万元。

然而,分发协会实际每月收益至少200万元,年收益则不少于5000万元。

胡有为虽参与其中,但每年只能获得数百万元分红,非因项目不盈利,而是他的持股比例较低。

年收入5000万元的市场已属可观,但他缺乏进一步扩大份额的能力。

3A商务公司即是分发协会,目前霍曜持有80%股份。

随着业务扩张,必然吸引他人觊觎,也需要更多有资源者加入。

这是妥协,也是互利共赢,更是一次攀爬社会阶层、拓展人脉的机会。

届时,霍曜的持股比例势必稀释。

需提前布局,不可孤注一掷。

3A商务需吸引更多合作伙伴,而即达速运暂未开放股权,待未来发展需要资金时再引入资本。

听完占米汇报后,霍曜问:“分发协会从杂志获取的利润占其净利润的多少?”

占米答:“8%至12%。”

霍曜微笑道:“尚属合理。

那么A货协会便取中间值10%。

这笔费用,七成归属即达速运,三成归3A商务,按单件计算。”

举例而言,若一件A货出厂价250元,市场建议最低售价350元,差价100元,则10%为10元。

其中7元计入即达速运运输成本,3元作为3A商务管理费用。

我们已设定最低售价标准,超出部分皆为销售团队所得,我绝不会增加收费,反要祝贺成功售出高价商品。

以上便是我的计划,诸位有何看法?

轰!

霍曜此提议一出,全场哗然。

能把一个行业做到垄断,像分发协会那样,必定是为了盈利,对此他们早有心理准备。

但霍曜的做法却远超他们的预期。

原本他们计划通过贡献或注资,在3A商务中占据一定股份,分得一杯羹。

然而霍曜当前的动作,是在他们还未达到分羹资格时,就已经提前抢下一大块蛋糕。

单件服装从工厂运到店铺仓库,一车就是一批,竟然敢每件收取七块钱?难道你的运输车是镶了钻石?

占米和姚可可震惊地看着霍曜,直到这一刻才意识到霍曜拆分物流运输与A货协会的深意。

他的目的不仅是发展物流运输,更是未雨绸缪,提前抢占最大的份额。

陆启昌和黄志诚也愣愣地盯着霍曜。

片刻后,黄志诚轻声叹息:“老陆,这家伙胃口真大,他就不怕撑死吗?”

陆启昌摇头,“别问我,也别担心他会撑死。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了,要是会死,他早就死了。”

“而且阿曜走到今天,已经是孤注一掷,如果不是为了赚钱,难道是做慈善?单纯为了帮这些人?别傻了,用脑子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黄志诚沉默了。

确实如此。

霍曜平静地看着众人,再次问道:“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邓天富大声回应:“没有!没有霍先生,就没有A货协会,也不会有这次会议!他的要求合理合法,我完全同意!我相信没人会反对!”

其他人嘴角抽动。

“同意!”

“按霍先生说的办!”

“我也同意!”

在邓天富的带领下,其他人不再犹豫,纷纷表态。

霍曜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淡然说道:“好,那就这样吧。

占米,继续。”

“好的,曜哥。”

占米答道。

霍曜起身,径直离开。

走过红毯,来到最后一排,看到陆启昌和黄志诚时,表情变得古怪。

你们两个家伙到底有多闲?

“还不都怪你173?”

陆启昌凝视着霍曜,内心复杂难言。

两人目光相对,无需言语便已传递诸多信息。

待交流结束,陆启昌与黄志诚起身,一同跟随霍曜离开。

途中,陆启昌忍不住发泄了一通,随后语气轻松地道:“阿曜,恭喜啊!如今你不仅是咸湿王、尖东王,还是A货之王。

能撑过来真是让我刮目相看,不过我很开心。”

霍曜神情平淡,只淡淡回道:“谢谢。”

陆启昌嘴角微动,略显无奈地说:“喂,你可是有了三个‘王’的称号,怎么如此冷静?至少表现得稍微兴奋一些嘛。”

霍曜不予回应。

陆启昌知趣地停止玩笑,在分别之际认真注视霍曜,说道:“阿曜,我有个请求,可以吗?”

霍曜好奇地问:“什么事儿?”

陆启昌摇头叹气:“还能有什么?再过三个月就是新年了,你就不能收敛点,别整出那么大的动静?”

“我怕再这样下去,真会被你折腾出病来。”

“而且,你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江湖上的事情尽量别掺和,专心发展事业不是更好?”

霍曜轻笑一声,点头应道:“好。”

说完,他转身步入自己的轿车。

其实,霍曜原本就打算低调行事。

这段时间他锋芒毕露,确实需要调整状态,况且还要巩固刚统一的A货服装和运动鞋市场。

张弛有度,方为上策。

第264章:半年后!(3更)

陆启昌本以为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霍曜接下来半年毫无动静,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转眼间,1984年结束,1985年来临。

江湖依然如故,但尖东却异常平静。

经历一系列变故后,霍曜迅速崛起,让整个江湖为之震动。

从最初的不解与轻视,到后来的惊讶与震撼,直至最终的认可与折服。

不知不觉间,霍曜成了港岛四大字头之外的第五股势力。

然而,这位第五巨头与众不同。

尖东之地,人马不过四五千,即便他是再世霸王,亦或无双战神,手下却汇聚了众多令人艳羡的顶尖高手,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佼佼者。

与众不同的是,他虽实力卓绝,却无意扩张,一心专注于商业经营。

有人笃定,若霍曜将目光转向江湖事务,不出五年,便可称霸一方,连四大字头亦难望其项背;再过五年,便能成为江湖领袖。

此类言论流传甚广,且颇具影响力,不少江湖中人深信不疑。

不仅相信,很多人对此深感惋惜。

自四大探长时代终结,江湖秩序分崩离析,再无一人能一言九鼎。

即便制定江湖规则的雷洛,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他开创性地确立了收钱制度,压制其他三位探长,成为领头者,然而其余三人并非隶属他麾下,他们的势力虽不及雷洛强大,但也无需对他唯命是从。

并且,即便在差佬内部,雷洛的权力也不是至高无上的,还有另一位人物,尽管名声不及雷洛显赫,但地位和权势均在其之上。

此人名为陈志超,三支旗的幕后核心,即使面对雷洛,也需恭敬有加。

陆启昌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以霍曜现在的地位,只要他不主动挑衅他人,便无人敢于冒犯。

正是他的低调隐忍,才让尖东保持了长久的安宁。

陆启昌遗憾的是,霍曜为何仅占据尖东,而非整个尖沙咀?

凡事皆需对比,过去没有霍曜时,陆启昌并无太多感触,毕竟忠信义并不比倪家强多少,甚至更令人厌恶。

但有了对比后,倪家在他眼中显得愈发可憎。

这半年来,霍曜虽专注于生意,但江湖之事并未完全忽视。

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从未挑衅其他字头,唯一针对的只有洪兴!

无论何事,一旦涉及洪兴,他绝不妥协,始终强势霸道,出手果断狠辣,毫不留情,全然不顾及蒋天生的颜面,这让蒋天生愈发颜面尽失。

江湖中盛传这段趣闻,人们都带着看热闹的心态关注。

洪兴虽以狠厉闻名,却在这场较量中显得不堪一击,不仅被天赐轻松压制,连蒋天生的势力也被骆天虹等人接连超越。

半年后的1985年4月,尖沙咀东的星光大厦成为焦点。

这座写字楼去年开业,吸引了众多租户。

霍氏集团发展迅猛,仅过去两个月便斥资4400万购入大厦的第13、14层,旗下天赐安保、即达速运、3A商务及安和置业等企业均入驻。

三个月前,霍曜组建集团公司,旗下各子公司统一归入霍氏体系,他担任董事长。

作为核心创始人,占米贡献最大,获12%的3A商务股份以及安和置业的部分股权。

骆天虹则持有天赐安保15%的股份,但他对此并不在意。

除了占米和骆天虹,其他早期追随者如陈小刀、师爷苏等,因能力有限,所分股份较少。

而杨度、姚可可、卢福等人仅获得现金奖励。

例如杨度,他通过努力使《风月》年利润突破2000万,超出预期,因此获得双倍分红。

在霍氏集团董事长室,占米向霍曜报告了半年来的进展:安和置业投资花园、云水两条街道总计3.7亿,现升值17%,市场估值约5亿。

福兴联合制衣集团累计投资8900万,已掌控A货服装及运动鞋市场54%份额,月均营收4000万,净利润率达30%,即1200万。

半年间,福兴联合制衣集团盈利7200万。

半小时后,占米才汇报完所有事项。

霍曜快速估算了一番。

酒吧、住宅、别墅价值7000万,安和置业估值5亿,福兴联合制衣集团估值四五亿,加上杂志、A货及流动资金,总价值轻松超过15亿。

这半年,霍曜的工作重心是稳固市场,确保各业务平稳运行,如今一切步入正轨。

市场估值虽重要,但并非霍曜关注的核心。

他更在意的是每家公司的产出。

初期扩张已成型,每月净利润稳定,现在可着手第二阶段计划,拓展至其他领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