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为了抗美援朝抛妻弃子 > 第99章 绝不改嫁!

为了抗美援朝抛妻弃子 第99章 绝不改嫁!

作者:文刀大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1 19:25:48 来源:小说旗

看到周卫国额头上那些红亮亮的大包,刘玉梅吓坏了。她连忙掀开他的衣服检查,结果发现,他身上也有很多的红疙瘩。

刘玉梅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她连忙喊来母亲刘兰芝,结果,刘兰芝也不认识这是啥病。

在周云峰小时候,在周素英和周素兰小时候,都出过水痘子,可水痘子是小疙瘩呀,哪像周卫国身上这种红疙瘩,一个个犹如鸽子蛋一般,大的吓人!

不行,必须送医院,让医生瞧瞧!

半夜三更,黑灯瞎火,刘玉梅一个人,可没办法把周卫国送医院。

上次,因为周卫国生病,刘玉梅去请周云义帮着送医院,还和余桂花发生了误会!

现在,周云谱在家!云谱是和周云峰一起长大的兄弟,又是周云峰的战友,更是刘玉梅的妹夫,这个事情,当然只有去麻烦他!

刘玉梅连忙穿好衣服,提着马灯,就去找周云谱!

周云谱和刘玉琴正在哄孩子呢!

刘玉琴奶水不足,孩子饿得嗷嗷叫,周云谱凭借退伍证和残疾证,好容易才买到一斤白糖,兑了糖水,正在喂给孩子喝。

听刘玉梅说了情况,刘玉琴道:“云谱,你快去吧,别耽误了卫国的病,咱家有我呢,我来喂孩子!”

刘玉梅歉意地说:“玉琴,你辛苦点,姐姐没办法,只有找云谱帮忙!”

玉琴道:“不说了,姐!咱是一家人。快走吧,别耽误了!”

刘玉梅这才着急忙慌的和周云谱走了!

回到家,周素英也穿好衣服了,这个十岁的小姑娘,现在做事情利落得很!

三人紧赶慢赶,很快来到元坝子卫生院。

刘玉梅有经验,直接找到技术最好的张医生。

一番检查后,张医生说道:“这种情况我也没见过,不过,估计是皮肤过敏,他今天吃什么奇怪的东西没有?”

刘玉梅思索道:“吃的都是野菜玉米糊糊,这也是我家常吃的东西啊,难道有什么野菜是不能吃的吗?”

张医生又问:“这些野菜,以往都在吃吗?”

刘玉梅肯定地道:“对,每天都吃!”

张医生摇了摇头:“每天都吃,以前没有出现这种状况,今天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时,一边的周素英突然说道:“卫国今天吃了一只螃蟹!”

刘玉梅吃惊地望着周素英,问道:“螃蟹?哪来的?”

周素英哭道:“我看弟弟妹妹饿,就带着他们到小河里抓螃蟹,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抓到一只!”

刘玉梅问道:“你们都吃了,为啥只有弟弟长疙瘩,你们却没事?”

周素英委屈地道:“我没吃,素兰只吃了一只螃蟹腿,弟弟小,我们都让着他,剩余的全给他吃了!”

“死妮子,叫你乱找东西吃!”刘玉梅气急了,一边骂,一边把手高高扬起,就要给周素英一巴掌。

周云谱连忙拦住,说道:“玉梅嫂子,孩子小,不懂事,可不能打她,再说,素英不也是一片好心吗?”

刘玉梅恨恨地道:“好心?好心办坏事,惹得你半夜三更的来受累……”

搞清楚了病因,张医生倒是有办法了,他迅速开出处方,给周卫国打针吃药!

看刘玉梅还在那里教育周素英,不让她给弟弟乱吃东西,张医生摇了摇头,说道:“灾荒年景,只要找得到吃的,怎么能不吃呢?但是,螃蟹、田螺这些东西,一定要煮熟了吃,它们生活在水里。寄生虫多,生吃容易感染、过敏!”

有了张医生的这个教导,从那以后,周素英每天都带着周卫国,到那些干涸了的河道里、田里去找田螺、河蚌、螃蟹之类的,回家用清水煮熟,也算是给家里舔了一道菜,搭配着野菜玉米糊糊,好歹让一家人挺了过来。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年,地里的玉米全被旱死了。就在刘玉梅担心自己一家子要被饿死的时候,老天居然下了一场大雨。

刘家沟的村民,在周云义的组织下,补种了红薯。

虽然,还是有部分村民,偷奸耍滑,可大部分村民,像周云谱、周云义兄弟几个、刘玉梅、周红梅、刘太平等等,还是拼命干活。

入冬时,红薯居然获得了丰收,家家户户都分到几大担红薯。

刘玉梅家虽然工分少,但也分到五担红薯。

周云谱又悄悄送了她家一担红薯。

有了这些红薯,至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勉强能填饱肚子了。

……

晃晃悠悠,一年又过去了。

冬去春来,刘家沟山岭上的那十几株野桃花,却开得特别热闹,粉红的花朵挂满枝头,远远望去,云霞一般,漂亮极了。

可是,麦田里的麦苗,却一片枯黄。

成立合作社以后,不少社员们劳动时偷奸耍滑,撒麦种厚薄不均,浇麦地时偷工减料,导致麦苗一团密,一团稀,远远看去,犹如癞痢头一般。

周云谱蹲在地头,手指捻着干瘪的麦穗,心里像压着块浸水的棉布——合作社成立三年,地里的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

\"这麦子连耗子都养不活!\"他狠狠啐了一口,怀里揣着的瑞士手表硌得胸口生疼。

周云谱把表掏出来,看了看时间,六点四十五分。

已经快到晚上了,有的人家已经升起了炊烟。

夕阳下,这块手表散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漂亮极了。

那是他在朝鲜战场上,随特战队行动时缴获的战利品,那次由于缴获的物品很多,师长给每个队员都奖励了一块手表。

师长亲手把手表别在他腕上时说过:\"这可是能换三头牛的宝贝!\"

如今,这宝贝,还能换到五十斤糙米吗?

周云谱大步向元坝子走去。

听说,元坝子背后的山沟里,有个黑市,晚上,能换到粮食。

刘玉梅家。

灶房里,三个孩子正在忙碌。

十二岁的周素英踮着脚往锅里添水,十岁的周小兰和七岁多的周卫国蹲在灶膛前,三双眼睛直勾勾盯着水面浮起的野菜根。

\"姐,米呢?\"周素兰吸溜着鼻涕。

周素英咬紧嘴唇。米缸里最后一把糙米,昨天熬了粥给高烧的奶奶喝。

她白了妹妹一眼,说道:“我们家没米了,今晚,咱们喝肉汤!”

说完,她从腰间拿出一个布包,里面用树叶包着一块肉。

这是一只老鼠的肉。

白天,周素英在山坡上挖野菜时,发现了一个老鼠洞。

她用镰刀不停地挖那个洞,终于把一只老鼠赶了出来。

周素英眼疾手快,一镰刀就把那只仓惶逃窜的老鼠拍死了。

她把老鼠剥皮,斩去头尾,就得到了这样一小块肉。

周素兰不认识这是什么肉,反正这两年,她的姐姐时不时就会拿一些稀奇古怪的肉回家,煮熟给她们吃,她早就习以为常了。

锅里有了一点肉,汤特别好喝,连那些野菜,似乎都鲜美了不少,周素兰、周卫国都把肚子吃圆了。

刘玉梅当然知道那是什么肉!

也真难为了素英这个小妮子!

周素英因为年纪太小,合作社不让她出工,她便带着周卫国满山遍野找野菜。

春天来了,蒲公英,鱼腥草,田间地头,到处都是。

这些能吃的野菜,周素英每天都能挖回来一小筐,这几乎成了她家的主食。

更可贵的是,这个小妮子还能想方设法弄回来一些肉食,青蛙,蛇,老鼠,被她剥皮剔骨,斩去头尾,和野菜一煮,能让三个小家伙吃个肚子圆。

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要能把三个孩子带大,管他什么肉,吃了再说!

不过,得叮嘱一下周素英,无论什么东西,必须煮熟了才能给弟弟妹妹吃,可不能像上次那样,把弟弟妹妹吃出个好歹来!

把婆婆和三个孩子安顿到床上睡觉,刘玉梅坐在床边,开始纳鞋底。

三个孩子的鞋子,都需要她用手工做,这个工作量不小,白天要出工挣工分,她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赶工!

突然,院门口传来周云谱刻意压低的声音:

\"玉梅嫂子!玉梅嫂子!\"

刘玉梅来到院门口,打开门一看,见周云谱正往门槛缝里塞布袋。

见她出来,周云谱把口袋递给她,说道:“玉梅嫂子,这里有点糙米,你熬点粥,给孩子们喝!”

月光下,他左手缠着渗血的布条,裤脚沾满夜露和苍耳。

\"这米...\"

\"山上打的野味换的。\"周云谱不敢看她的眼睛。

其实,这是他在元坝子外面的那个黑市上蹲了两夜,才用那块心爱的手表,和粮食贩子换的!

能换两头牛的手表,居然才换到四十斤糙米。

看着粮贩子把那块珍贵的手表,放进他装着若干银元的木头盒子里,周云谱心都在滴血。

可转念一想,唉!亏就亏吧!灾荒年景,粮食比啥都金贵,能把孩子们养活,比什么都重要!

刘玉梅一眼就看穿了周云谱的谎言。

她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了,多好的一块手表,外国货呢!换了多少粮食?可不能全给了我们,还有玉琴和援朝呢,别让她们母子饿着!”

周云谱道:“换了不少呢,我怎么能让他们娘俩饿着呢?再说,我家去年分到的粮食多,现在还有余粮呢!”

刘玉梅感激地看了一眼周云谱,没有再说话,提着米,回去了。

周云谱说,他不会饿着玉琴和援朝,这话她信。以云谱的为人,宁愿自己挨饿,也不会让他的老婆孩子挨饿!

可是,他说他家里还有余粮,那就是鬼话了!

这两年,整个刘家沟村,怕是只有周云强家里还有点余粮吧?

周云强那家伙,干活偷奸耍滑,可工分却没少挣。他家里,夫妻二人,两个整劳动力挣工分,全家就两口人吃饭,粮食多得根本吃不完!

唉,家里已经断粮,地里的庄稼长势那么差,今年肯定也打不下多少粮食!

以自己家那点可怜的工分,又能分到多少呢?

即使有云谱的接济,怕是也很难把这一家老小养活啊!

刘玉梅把那袋糙米放在堂屋里的桌子上,坐在那里想着心事:

要不,给三个孩子找个后爸?

张二嫂给自己说了好几次了,陈长庚那个家伙,愿意上门来给三个孩子当后爸!

孩子不用改姓,继续姓周,算是老周家的人,还继续是云峰哥的子女!

陈长庚一个单身汉,家里还有点余粮,如果进了门,这样一个三十岁的壮年男人,肯定能挣一等工分,那么,自己家就有两个一等工分,分到的粮食,比现在几乎多一倍!

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不用再挨饿,周云谱也不再为难!

因为云谱接济自己,他大哥大嫂周云德、李青碧可是和他闹了好几次了,要不是他父亲周苍松压着,他们家只怕是早就分家了。

如果分了家,玉琴带着孩子,挣不了多少工分,而且,看玉琴那个样子,肚子里似乎又有了,云谱一人挣工分,既要养老婆孩子,又要负担老人,还要来接济自己家,负担这么重,岂不把他压垮了吗?

周云谱的难处,刘玉梅太能理解了!

想到这是,刘玉梅忍不住走到床头坐下,又拿出枕头下的那封信。

这是周云峰参军后,给刘玉梅写的唯一一封家书。刘玉梅把它压在枕头下,没事就拿出来看看。

虽然她不识字,可想到这是丈夫亲手写的,她就忍不住想拿出来看看,似乎觉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看着这封信,她似乎就看到丈夫正在对自己喁喁细语,似乎一切的苦难,都是值得的。

看着这表面都微微有点发毛了的信封,刘玉梅不由又想到:

云峰哥这样聪明能干,这样英雄了得,他为国家为人民英勇牺牲了,自己却去找一个陈长庚这样的二流子、无赖汉来顶替他的位置,来帮他抚养子女,岂不是给他脸上抹黑吗?

素英这个小妮子,说起她爸爸来,满脸的骄傲和自豪。如今,让她喊陈长庚这样的二流子、无赖汉作爸爸,她乐意吗?

不行,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再嫁!

即使比陈长庚好十倍百倍的男人,自己也不能再嫁!

自己家还有一块自留地,自己勤快点,一早一晚,侍弄精细点,种出来的瓜瓜菜菜,能糊口。

满山遍野都长得有野菜,只要自己勤快点,加上素英这个小妮子,总能找来填肚子的东西。

再过一两年,素英大一点,可以下地挣工分,素兰和卫国也大一点了,可以下河捞鱼摸虾,也可以帮衬家里一点!

我就不信,只要手脚勤快,还真能饿死人?哪怕一家人吃糠咽菜,无论如何,也得帮云峰哥把三个孩子养大成人!

想明白这些,刘玉梅似乎又有了力气!

她走出卧室,提起那袋糙米,倒了一点在米缸里,剩下的提回卧室,藏到了柜子里。

有了这三十斤糙米,自己一家人又可以坚持一个月。

那时,新麦子又该收割了。

地里的庄稼尽管长势不好,但多多少少,总能收获一点。

自己家里,总能分个百把斤!

节约一点,说不定就能挺到收玉米!

何况,玉米之后,还有红薯!

唉!我们的刘玉梅同志,已经把冬天的粮食,都计算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