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四合院:我给贾东旭的机床装脑 > 第161章 放弃补贴

四合院:我给贾东旭的机床装脑 第161章 放弃补贴

作者:浑敦蟒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1 22:36:46 来源:小说旗

那天发现棒梗胳膊上有擦伤,头顶撞出了一个包,脸虽然没受伤,可鼻子肿得发青,鼻孔里塞着止血的血见稠。

“棒梗,你跌倒之后还满地打滚儿啦?咋头后面有个包,鼻子也青了?老实交代,是不是又跟那四个混小子打起来了?”贾张氏一见这副模样就炸了。

“没,没有的事儿,就是自己不小心摔的!”棒梗低着头,声音有些含糊。

贾张氏火冒三丈,“简直欺人太甚!走,奶奶陪你去找他们父母理论去!”

棒梗连忙往后退,“不,不要啊!”

小当在旁边说:“奶奶,是我哥哥硬要拉着林家哥切磋的,也就比了两回,我哥就输了,还是林家哥帮他止的血。”

“你这丫头胡说什么呢?信不信我抽你?”

“妈!”

秦淮茹厉声道:“您能不能安静一会儿?棒梗刚回家就要去拼命啊?您觉得把他关得太短了吧?”

“我,我是替我孙子出口气呢!”

“好了好了!看他刚才急急忙忙往外冲的模样,还说自己的肉结实了,肯定是在外面打架了。我觉得小当没撒谎,咱们还是回家吧,别让邻居们再议论了。”

贾张氏嘴里嘟囔着几句话,赶紧拉着棒梗回去了。

晚上吃火烧夹猪头肉,一家人五口吃得干干净净,连一锅面汤都被喝得滴水不剩。

棒梗意犹未尽地说:“妈,还没吃饱呢,明天还做这个吧?”

秦淮茹说:“哪能天天这样改善伙食,今天是你的日子,算是庆祝,明天还得继续吃棒子面和红薯面,要想换口味,得等到下周了。”

林国兄弟四人回到家时,娄晓娥已经把饭做好了。

炖花生、凉拌皮蛋、小葱豆腐、拍黄瓜、蒜泥鸡蛋,外加一道热炒的茄子。

一家八口围坐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

林国说道:“爸,刚才棒梗找上门来挑战我们兄弟几个,说他在少管所时拜了个大哥,学会了开门八极拳,扬言要打败我们四兄弟出人头地。”

林祯笑着问:“又是被林家教训了吧?”

林家哈哈一笑:“两招不到他就出手了,虽然下手挺重,但根本碰不到我的边。”

林祯点点头。

“你们都长大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随便动手。没正当理由,绝对不能动手,更别学你傻伯那样仗势欺人,整条胡同的人都被他欺负过,甚至十几岁时他还打过解成叔。”

林国点头答道:“知道了爸,这次是棒梗硬拉着我们比试的,最后我还帮他止住了出血。”

娄晓娥一愣,“受伤了?完了,一会儿贾奶奶肯定又要闹了!”

林国安慰道:“妈,只是流鼻血而已,我已经警告过棒梗了,是他自找麻烦,不能告诉家长。他早就能来找事的话,昨天就应该来了。”

林祯笑着附和:“嗯,考虑周全,值得表扬。媳妇放心,我们儿子说得对,她们婆媳不至于这么糊涂,更别说怪罪棒梗。”

第二天刚上班不久,邮递员老李就找到了林祯的办公室。

“林工,有好消息!”

“哟,是老李同志啊,你怎么找来了?有急件吗?”

老李笑着说:“不是急件,是自行车厂给您送了个好东西,就在邮局。我正好过来给你们厂送信,顺道问问,是要送到这儿,还是我给您骑到四合院去?”

林祯心里忽然有所触动,笑着问:“是新式的脚踏三轮车吗?”

“嘿!真神了!你怎么会知道?”

“哈哈,你自己都说要骑到四合院,那肯定是个交通工具。而且我几个月前寄了一份脚踏三轮车的设计图纸到自行车厂,综合这些情况,我猜到了。”

老李赞叹道:“厉害啊!心思这么细腻。要不要我现在就给你送过来?”

“不用了,邮局距离轧钢厂太远,你直接送到四合院就行。”

“好,那我先回去了。对了,这儿还有一封自行车厂的信,你看看。”

林祯拆开信一看,原来是一封感谢信,说脚踏三轮车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了。

因为它既方便载人又方便运货,比平板车还要灵活,所以订单特别多。

好多大城市里的供销社都在等着进货。

为了感谢林祯的设计,自行车厂特意将第一辆正式产品送给他,并鼓励他再接再厉,继续设计新产品。

林祯有些惊讶,没料到自行车厂会直接送来一件成品。

现在要是去买的话,两辆普通自行车的钱也买不到,最主要的是市面上没有现货,太过稀少了。

不得不说,自行车厂的奖励方式很实际,没法挖墙脚,就送来一辆成品,让林祯继续研发设计。

林祯忍不住笑了,可能得让自行车厂失望了。

毕竟就算现在画出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草图,也没法在几年内研发出来。

他现在正忙着研究空压机呢,即使有能力做更多事情,也得低调点。

日子还是要一步一步地过,现在还不是振翅高飞的时候。

娄晓娥坐在院子树荫下洗衣裳。

旁边,三大妈拿着蒲扇坐着闲聊。

林小龙、林小凤还有阎英楠都已过了一岁,在一旁嬉戏玩耍。

正说着话,门外传来几声车铃响。

邮递员老李推着一辆崭新的脚踏三轮车进了院子。

“娄晓娥同志,这是自行车厂为了感谢林祯的设计图纸特意送来的礼物,林先生让我把它送到四合院交给你。”

“天哪!这也太贵重了吧!”

“您在单子上签个字就行,我还要去别处送信呢。”

“好的,谢谢您,老李同志。”

老李走后,前院的常大妈和三大妈都围过来瞧,眼里满是羡慕之色。

“晓娥啊,你家都已经有一辆了,这厂子又送来一辆,真是越来越宽裕啦!”

娄晓娥笑着说道:“家里一辆就够用了,我又不总带孩子出门,林祯改的那辆我骑得挺顺手,这新车就别浪费了。我打算等林祯回来,跟他说说,捐给街道办,谁家要是有急事,拉东西或者送老人看病啥的,都能用得上。”

娄晓娥考虑得很周全。

两辆车显然用不完,与其闲置在家让别人眼红,不如送给需要的人。

但要决定送给谁,却又是个难题。

刘玉华和于莉都想拥有一辆,尤凤霞和秦京茹也有这个想法。

关系都不错,难的是公平分配。

到时候,刘玉华肯定直接掏钱买下来。

这种情况显然不太妥当。毕竟我们和林祯对这笔钱并不在意,也不会接受刘玉华的款项。为了避免场面尴尬,只能将新车转交给街道办事处,还能顺便赢得个好名声。

林祯改造的那辆三轮车一直都是免费供几户人家使用。

这辆车比叁大爷阎埠贵家的自行车还要慷慨。阎解成每次借他父亲的自行车都要付两分钱,更别说其他人了。

听说娄晓娥要将这辆三轮车捐赠给街道办事处,叁大妈高兴地说:“晓娥的思想觉悟很高,很有奉献精神。”

常大妈也附和道:“没错没错,说不定哪天我家遇到急事还能派上用场呢。”

娄晓娥笑着说:“我们院子里的人要是有什么急事,即便是林祯改的那辆三轮车,你们也可以随意使用。”

“太好了,我一直都想骑它去买菜,只是觉得不好意思。周日上午我可以借来用一次,回来的时候给小龙小凤买些糖果。”

下午下班后,林祯刚到家,娄晓娥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他。

林祯点头道:“你也是家里的主心骨,不用跟我商量,中午就可以直接骑过去捐了。”

娄晓娥却说:“这可不行,你是当家人,我得先问问你。既然你同意了,我现在就去,免得一会儿被刘玉华、于莉看见,阻止我捐掉。”

林祯笑着说道:“刘玉华虽然想要一辆,但她肯定不会阻拦你的。倒是于莉和秦京茹可能会拦着。”

果然,当娄晓娥将新买的三轮车捐给街道办事处的消息传开后,于莉便埋怨道:“晓娥姐,你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呢?我和刘玉华、秦京茹凑钱买下不就行了。”

秦京茹也随声附和:“对啊对啊,再多一辆三轮车不是更好吗?”

刘玉华说道:“别拽着我,我可不喜欢合伙凑钱买物件,谁用谁不用总搞这些麻烦事,我要买就自己挑一辆,骑起来也自在。”

娄晓娥笑着回应:“家里这辆就够我们姐妹几个用的了,另一辆就算回馈社会吧,更何况谁还能收你们的钱呢?”

街道办事处的赵主任见到娄晓娥送来的一辆人力三轮车,十分高兴。

除了发了奖状之外,他还特意嘱咐刘婶留意一下林祯家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能解决的一定要帮上忙。

刘婶笑着说:“他们家啥都不缺,就是缺个住处。上次去查看他们建的淋浴房时,进去待了一会儿,你看看林国林家专门弄的小卧室,只能放下一张双层床和一张桌子。”

赵主任点点头:“确实,八口人挤在45平米的房子里确实太局促了,等林栋林梁再长大些就更难了。这样吧,同意他们加建一间屋子,既然他们愿意多生育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就得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刘婶问:“加建的话,得有多大面积呢?是我们帮忙建,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

赵主任说:“按理说是集体所有制,这事应该由街道办负责。不过走完审批流程太费时间,我们这儿也没专业的施工队伍,让他们自己建吧。之后用掉的材料和人工,我会报到区里,给他们补贴。至于面积嘛,只要不影响邻居的正常通行就行。”

刘婶笑着回答:“那就这么定了,我待会儿下班后就过去跟他们说一声。”

四合院的前院以前都是供下人居住的。

因此面积都不大,最大的不过50平米,普通的话也就30平米左右。

全部都是两间房或是一间房,不像中院和后院的房子那样宽敞。

聋老太太、傻柱、易中海、刘海中、许大茂以及贾家人,他们的宅子都是三开间的宽敞房舍。

这些住户要么是地道的四九城原住民,要么是在解放前就有钱有势的家庭。

而林祯则是从乡村带着介绍信到轧钢厂谋生的,当年能分到一个45平米的小屋已属不易。

早些年孩子们年纪尚小,还没觉得拥挤。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屋子里便显得局促起来。

晚饭时分,刘婶登门拜访。

“孩子正在长身体呢,可别舍不得买肉。晓娥,明儿来我家,我给你们炖只鸡。”

“哎哟,刘婶来啦!”

林祯与娄晓娥连忙起身。

“前两天才吃过了,不能老吃这个。”

几个孩子也欢欢喜喜地跑过来迎接,“奶奶,您来啦!”

“这是刚才顺路买的葡萄,待会儿饭后再尝。”

“谢谢奶奶,我们现在就去清洗。”

“刘婶,您来了就好,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

刘婶笑着说:“这都是给我孙子买的,别动我的椅子,我不坐,说几句就走。”

“刘婶,是有啥事情找我们?”

“嗯,我那边的侄子说,晓娥捐了一辆新的脚踏三轮车给街道办事处,让我帮你想想家里有什么难处。我琢磨了一下,你们八口人住在两间房子里确实算个难题,他马上答应帮你批一套新房。”

娄晓娥惊喜万分:“真的?在哪儿?”

刘婶哈哈一笑:“当然是真的,不过不是现成的。现在整个街道都没多余的屋子,你们得自己想办法扩建,在你们现有房子旁边加建,具体多大由你们决定,只要不影响邻居通行就行。”

林祯喜说道:“这不成问题,我的宅子偏在一旁,本来就不妨碍通行,左边还留有空地,直接建至墙边就行,估摸能多出二十平方米。”

刘婶道:“若是闲暇时,你把地基图递到街道办事处,我们帮你办理手续,按规定应由我们来修建,不过街道这边没专门的施工队伍,你所需的材料与人工,到时候都会给予补贴。”

林祯笑着回应:“不必麻烦了,我收入尚可,理当为国家分忧,除了担心邻里侧目外,再无其他顾虑。”

娄晓娥附和道:“确实如此,年前刘光齐无处栖身,只搭了个木棚,人一离开,第二天木棚就被拆了。”

刘婶接着说:“这点你们尽可放心,刘海中的屋子是三间房,比你们的多一间呢,若按标准计算,你们八口人,他四口人,倒是该轮到你们改善条件。”

林祯闻言笑了:“听您这么一讲,我心里踏实多了,那我明儿就把地基图纸送过去。”

刘婶走后,林祯没了胃口,立刻起身去丈量土地。

其实无论是四合院还是城郊,土地并不稀缺,缺的是盖房子的资金和劳动力。

眼下仍是集体所有制,只要街道批准,建成后便是合法住宅。

等集体所有制取消后,就可以登记在房产证上。

但真正有能力建造房屋的,除了林祯,整条胡同里找不出第二户。

林祯之所以拒绝补贴,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哪户要是眼红,也能申请,只要家里人口多,街道必会批准。

但既然自己主动放弃补贴在先,他们就得用自己的钱,还得自己动手盖,这样一来,那些心里不平衡的人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林祯真正的住房只有两间。

外面的厨房是后来加盖的,面积也不算太大。

左侧是一块闲置的土地,过去曾是地主用来堆放杂务之处。

如今,这里停放着自行车与三轮车,还放置了鸡笼等各类杂七杂八的东西。

林祯先把车子推入车棚,又将鸡笼挪到了冲凉房后面。

整理完毕后,他仔细测量了一番。

若是在墙边建造,靠着一侧院墙的话,能盖出21平方米的空间,实际使用面积也有20平方米左右。

回到屋里便立刻对妻子说起了此事。

娄晓娥欢喜地说:“要是再加这20平方米,咱们家的房子就能赶上傻柱家的大小了。”

林祯笑着回应:“我当时分房子的时候,看见旁边有空地就特别高兴,早就盘算着扩建的事了。院子中能盖房子且不影响邻居进出的,也就咱们这一处了。”

娄晓娥笑言:“也只有咱们这屋子在角落,之前可是丫鬟仆人住的地方。”

“哈哈哈,管它呢,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想找个人来伺候都找不到合适的。”

“哼!我看你是欠揍!”

“投降~别动手,我还得赶紧画图纸呢,再计算一下需要买多少材料。”

“哼!这次暂且饶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