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圣祖天宫 > 第61章 阿弥陀佛

圣祖天宫 第61章 阿弥陀佛

作者:忆儒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2 01:59:31 来源:小说旗

“灭谛。”这两个字如同魔咒一般,牢牢占据着徐崇的脑海,挥之不去。

所谓灭谛,乃是佛教中至关重要的四谛之一。在佛教教义里,灭谛的深刻含义是消除一切烦恼和“业力”的束缚。

烦恼,如贪念、嗔怒、愚痴等,如同缠人的藤蔓,紧紧束缚着众生的心灵,让人们在尘世中迷失方向,陷入无尽的痛苦和困惑。

而“业力”,则是由这些烦恼引发的行为和造作,它们如同种子,种下了未来痛苦或快乐的因。

灭谛的目标,便是要彻底断除这些烦恼和“业力”,从而达到涅盘的崇高境界。

涅盘,是一种超脱生死轮回的解脱状态,在那里,没有生老病死的折磨,没有爱别离的痛苦,没有怨憎会的无奈,更没有求不得的煎熬,是一种绝对的宁静、自由和圆满。

尽管眼前这颗菩提果仅仅能够将人的寿命提升至千岁,但当徐崇听闻菩提果的神奇功效时,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灭谛”二字。

细细想来,它们的本质目的似乎都指向了某种意义上的“长生不老”——灭谛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永恒解脱,摆脱生死轮回的束缚,如同获得了一种永恒的生命。

而菩提果则从**层面延长了人的寿命,虽然与灭谛的境界有所不同,但在追求生命延续这一点上,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

徐崇不禁缓缓坐下,原本心中想要与菩提树沟通的念头也暂时被压了下去。

此刻,他的脑海中被“佛”的起源、“佛”的核心教义所充斥。

这是一座略显神秘的寺庙,空荡荡的,不见僧人的踪影,却生长着一棵能够结出珍贵菩提果的菩提树。

这奇特的景象,让徐崇陷入了更深的思索。

“佛”的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这些教义如同璀璨的星辰,在佛教的思想天空中闪耀着光芒。

何为“佛”?

其实,“佛”在佛教中被尊称为“觉者”。

传闻,佛教的核心教义,凝聚起来说的便是一个“净”字。这个“净”,不仅仅是外在的清净,更是内心的纯净无染。“佛”,是觉悟的象征,它引导众生觉悟,让众生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修行和深刻的体悟,对人生的真相有了清晰、透彻且超越常人的认知。

“佛”的修行,蕴含着三种深远的含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是指个体通过艰苦的修行,洞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断除了内心的烦恼和执着,实现了自我的觉醒和解脱。

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终于找到了那盏照亮前路的明灯,看清了自己和世界的本质。觉他,则体现了佛的慈悲与伟大。佛深知众生在轮回中受苦的根源,如同一位慈悲的医生,看到病人的痛苦,便想尽办法去救治。

因此,佛运用各种方便法门和无上的智慧,根据不同众生的根性和需求,巧妙地宣说佛法,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并耐心地教导他们如何通过修行来断除这些烦恼,实现最终的解脱。

觉行圆满,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意味着佛在智慧和福德两个方面都达到了极致的圆满。

佛不仅拥有对世界万物的深刻洞察和理解,智慧如同光芒万丈的太阳,驱散一切黑暗和疑惑。

还通过无量劫以来的修行,积累了广大的善业和功德,其福德如同深厚的大地,承载着一切众生的希望和福祉。

“所以呢?”徐崇在心中反复地追问着自己。

他并非佛教的信徒,对佛教的信仰并无执着,他只是迫切地希望能从这些关于“佛”的教义和智慧中,找到一条离开这里或者说破解面前这扇神秘大门的方法。

然而,思绪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飘荡,却找不到着路的方向。

徐崇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佛”,究竟说的是什么呢?

徐崇的眉头依然紧紧地皱着,他深知“佛”的教义旨在让世人不再被**的枷锁所裹挟,这也正是四谛所传达的核心思想之一。

苦谛,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种种难以言说的痛苦。

生,是一切痛苦的开始。

老,带来了身体的衰弱和力不从心。

病,折磨着人的身心。

死,是最终的恐惧和无奈。

爱别离,是与所爱之人的分离之痛。

怨憎会,是与所厌恶之人的无奈相聚。

求不得,是对心中渴望之物的无法企及。

五阴炽盛,是指人的色、受、想、行、识五蕴,如同熊熊烈火,燃烧着人们的心灵,带来无尽的烦恼。

集谛,则深刻地揭示了痛苦的根源。

它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贪、嗔、痴等烦恼以及由此产生的业力。

贪,是对物质和情感的过度追求和执着。

嗔,是对不如意之事的愤怒和怨恨。

痴,是对事物真相的无知和迷惑。

这些烦恼如同毒瘤,在人们的心中滋生蔓延,驱使着人们做出种种不善的行为,从而产生了“业力”,种下了未来痛苦的种子。

而道谛,阐述的便是八正道了。

八正道,是佛教修行者达到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如同指引方向的罗盘,为修行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正见,是对世界人生真相的正确认知。

正思维,是基于正见的正确思考和判断。

正语,是说真实、善良、有益的话语。

正业,是从事正当、合法、无害的行为。

正命,是选择正当的生活方式,不依靠不正当的手段谋生。

正精进,是不懈地努力修行,不断地断除烦恼,增长善法。正念,是时刻保持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感受的清晰觉察。

正定,是通过禅定的修行,使心专注于一境,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里的每一个“正”,都如同明亮的灯塔,向世人诉说着人间的疾苦,传达着超脱才是摆脱痛苦的最好出路。

徐崇缓缓睁开微微闭着的双眼,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脑中似是闪过一道亮光。

他毅然站起身,迈着坚定的步伐,径直走向寺庙内。面对那尊庄严肃穆的佛像,他虔诚地双腿盘坐而下,腰背挺直,如同扎根于大地的苍松,沉稳而坚定。

他的双手自然地放松着,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姿态,整个人散发出一种专注而肃穆的气息。

而在徐崇面前,是秦雪曾经研究了许久的木鱼。他轻轻地拿起一旁的槌,手指如同握笔一般,稳稳地握住槌柄。

随后,他单手立于面前,眼睛微微闭上,仿佛进入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状态。紧接着,手掌握着的槌准确地敲击在了木鱼之上。

“噗。”

敲击木鱼的声音有节奏地传出,那声音在寂静的寺庙中回荡,如同平静湖面上泛起的涟漪。

其余人听到这声音,顿时满脸疑惑地转过头来,随后,带着震惊的神情,纷纷冲向了寺庙之内。

“大哥哥……”小雨刚说出几个字,便被殷棱一把捂住了嘴,剩下的话被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殷棱虽然不知道徐崇究竟要做什么,但他本能地感觉到,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打扰徐崇。

其余人皆是一脸疑惑,眼神中充满了不解。徐崇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是要成佛不成?

“噗。”

敲打木鱼的声音再次传来,还时不时地从徐崇的口中传出“我佛慈悲”“阿弥陀佛”这样的话语。

此刻,就连见多识广的殷棱也搞不懂徐崇在干什么了。难道,他真的被“佛”的力量所感化了?

众人的眉头皆是紧皱着,心中充满了担忧。徐崇在这个团队中,无论是武力还是智力,都起着扛大旗的关键作用。如今他这副模样,怎能不让他们忧心忡忡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