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来自千古一帝太子们的现代直播 > 第2章 天幕初现

来自千古一帝太子们的现代直播 第2章 天幕初现

作者:感光细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2 02:08:36 来源:小说旗

唐朝

公元633年,程咬金于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凯旋而归。

李世民特设宴为他庆功,在太极殿内,文臣武官分坐两侧,太子李承乾位于皇帝左下,对面坐着的是他弟弟李泰。

大殿内笙歌鼎沸,舞姿翩翩,琼浆玉液映照着金碧辉煌的装饰,尽显一派繁华盛景。

“知节啊,此次大战凯旋而归,朕都不知道该给你什么赏赐。”李世民笑着说。

程咬金起身行礼,说:“这都是臣应该做的,陛下想赏赐什么都行,臣都喜欢。”

李世民就喜欢他坦诚直爽的性格,他思虑再三,说:“朕记得你的次子程处亮还未婚配,不如和朕的德贤(清河公主)结为夫妻,你觉得如何?”

程咬金虽然外表粗鲁憨直,但实际上心思细腻,虽然陛下是在询问他的意愿,可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权利。

不过和皇家结亲也算好事一桩,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

“臣多谢陛下。”

此决定得到众大臣一致赞同,但有一人却很不爽,李承乾看着他们欢声笑语,心中只觉得悲哀。

德贤妹妹才十岁啊,父皇就这么随意的决定了她的一生,何其可笑。最可笑的是他这个太子哥哥帮不了自己的妹妹。

李承乾莫名对标自己,他不动声色地抬眸看了一眼对面的李泰,眼里闪过一抹苦涩,他想出去透透气,并且也这样做了。

然后以酒水喝多,需要如厕为借口离开了大殿,他遣走了跟在后面的内侍,独自漫无目地散步。

李承乾的形只孤影与大殿内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李世民怎么也不会想到,就这样平常的一天,他的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李承乾的离开并没有对宴席造成什么影响,但没过多久,一名慌张的守卫打破了这一局面。

得到李世民的传唤,守卫额冒冷汗,哆哆嗦嗦的跪下,声音更是带着颤抖,“禀告陛下,太子殿下他消失了。”

李世民有点听不懂,高明不是去如厕了吗?怎么还消失了?难道有刺客?

相比李世民的反应迟缓,长孙皇后显然更激动,她惶恐道:“你说什么?”

李承乾心情失落,长孙皇后当时就察觉到了,但她没阻止李承乾离开,她原本是想等宴席结束后再好好开解,却不曾想这是母子俩最后一面。

面对皇后的询问,守卫只好全盘托出,原来李承乾在散步的时候走到了较为人少的地方,那个地方只有零星几个守卫。

尽管人迹稀少,但守卫们都是见过太子的,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会在这里,可太子既然出现在这里,那他们就要看好太子。

于是守卫们都心照不宣地盯着太子,就怕出现意外,正所谓越怕什么就会来什么。

突如其来的一团强光将李承乾笼罩,顷刻间,他们视线中的太子就不见了。

所有守卫都傻眼了,最先反应过来的守卫让其他人赶紧四处搜查,而他自己赶紧去将此事禀告陛下。

守卫的话完毕,现场顿时寂静无声,太子被一团光带走了?这也太扯了吧,可守卫害怕的样子也不像装的。

魏征趁着众人还没回过神,立马站出来说:“陛下,先别着急,或许是有人使用了障眼法带走了殿下,这么短的时间肯定出不了皇宫。”

“陛下,臣这就带人封锁皇宫,定将殿下安全带回。”程咬金说完就直接离开了,这时候哪还顾得了规矩,太子要是真的出事,在场的都得遭殃。

其他大臣悬着的心在魏征和程咬金的“安抚”下平复下来,连李世民都冷静不少,可只有长孙皇后焦躁不安。

身为哥哥的长孙无忌怎么会感受不到妹妹的急躁,但眼下能做的只有等待。

唐高宗时期

公元662年,西突厥部落在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等人的领导下,叛离大唐,归附吐蕃。

公元679年,吐蕃有意求娶太平公主,可武皇后不舍爱女,因此拒绝了。

此事被太平公主知道后,一向沉稳的性子也出现了怒气,她神色高傲道:“真不知道吐蕃哪来的自信敢来求娶我?”

上官婉儿在一旁安抚道:“公主殿下,无须理会小国狂妄之语,皇后娘娘怎么会舍得公主殿下去和亲。”

太平公主当然知道她母后和父皇不会同意,而她生气的不是吐蕃求娶她,是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可以婚嫁的年纪了,所以感到恐慌。

她已经十五岁了,就算母后因为不舍得将她嫁去吐蕃,那以后她也会嫁给别人,一个可能都没见过两面的男人。

一想到这里,太平公主对权力的渴望就越强烈,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在她的观念里,拥有权力才能拥有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可以说不的权力。

她不想自己和过去的那些公主一样,成为大人们的牺牲品或者是纽带。

上官婉儿看着她发愣,便轻声呼唤了两声,太平公主回过神,立马掩饰透露着野心的眼神。

“婉儿,母后在哪?本公主要去找母后。”太平公主才不会坐以待毙,聪明的她何尝看不出现在的朝堂到底是谁在做主。

“是,公主殿下。”上官婉儿本就是武皇后派来陪着太平公主的。

就在两人踏出房门的那一刻,白茫茫的光迎面出现,一瞬间两人就消失地无影无踪。

虽然这光出现的短,但架不住它显眼啊,守门的婢女就这样看着她的主子和上官才人被光带走了。

沉默了三秒钟,婢女终于发出了尖叫声,满脸惊恐的逃离。

明初

公元1369年,这是朱元璋登基的第二年,此时天下安定了不少,正是发展的好时机。

于是十月二十日,在早朝上,朱元璋说:“学校教育,到元代其弊已极,使先王衣冠礼义之教混杂着元代文化意识,上下之间,波颓风靡,所以,学校之设,名存实亡。

自争战以来,人习以战斗,唯知干戈,莫识俎豆。

我常说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为当急之务,应该立即付诸实施。”

此言一出,大臣们无不认同,纷纷高喊陛下圣明,太子朱标也很开心他的父皇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没有成为太子前,朱标一直跟随父亲母亲四处奔波,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尸山血海。

正因为这样,朱标小小年纪就发誓,等他长大后,一定会让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现如今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前进,这怎么不令朱标高兴呢?

成为太子后,朱标无一天懈怠,希望自己的学识能为大明排忧解难。

下了朝,朱标没有继续留下,他要先去看看母后。

朱标看到母后坐在凉亭里处理政务,打算过去打声招呼就回去学习。

母子连心,马皇后自然看到了她的孩子,她面露微笑,说:“标儿。”

朱标回应,可就在他离马皇后十米的时候,一道白光彻底将他吞噬,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马皇后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等她反应过来后,踉跄着跑过去,停在朱标消失的地方,双眼失神,喃喃自语道:“标儿呢?”

离的近的侍女连忙扶住马皇后的身体,可通过微微颤抖的身体就会发现她们在害怕。

经历过战争的马皇后很快恢复了冷静,她让其中一个侍女去向陛下汇报此事,剩下的侍女四处分散搜索。

尽管马皇后亲眼看见了她的标儿是被一道白光带走的,可她不相信真的有什么神仙。

就在马皇后转身离开的时候,她背后的天空莫名黑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就像有人拿刀切下了一块天空。

“皇后娘娘,天空…空了一块!”侍女根本抑制不住颤抖的声音,其他侍女也都呆愣的望着天空。

马皇后转身抬头看向天空,刹那间瞳孔紧缩,这样的异象再加上之前的白光,她已经开始怀疑真的是神仙带走了她的标儿。

而这样的场景同样出现在其他朝代。

秦国

天空突然黑了一块,任谁都会恐惧,更别说黔首们了,个个四散而逃。

咸阳宫中因为扶苏的消失也跟炸开了锅似的,现在又出现了这样的异象,恐惧像龙卷风一样迅速在众人的心里蔓延。

此时还是廷尉的李斯默默凑到嬴政身边,“大王,此异象或许与扶苏公子的消失有关。”

嬴政没有回话,只是神色不明地盯着天空,但皱起的眉头就知道他的心情非常不好,甚至在暴怒的边缘。

王翦从扶苏消失后就一直在自责,都是他没有看好公子。

王贲看到父这个样子,又看了看天空,忍不住唉声叹气,这都叫什么事啊。

现在最焦头烂额的莫过于太史令了,太史令的官员翻遍了古书典籍,愣是对眼前的场景一无所知,一个两个急得都快把头发扯烂了。

要是再给不出答案,他们这条小命也不用要了。

可能是上天怜惜他们,那块黑了的天空竟然亮了起来。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已,不仅仅是因为它亮了,而是那上面竟然出现了一个人。

“父,扶苏公子在天上。”王贲低声惊呼道。

嬴政在看到扶苏的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落下,虽然不知道扶苏为什么会在上面,可看到人没事就放心多了。

重要的是搞清楚扶苏为什么会在上面,又怎么才能让他回来。

再者是要查清楚这个异象是否是人为,如果不是,那这个异象的出现是因为什么。

不过嬴政感觉这异象会给秦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