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刚靠岸,我便一个箭步飞身跃上码头,紧紧握住迎上前来钱叔叔的双手,声音哽咽道:“钱,钱叔叔…” 一时之间,竟再也说不出话来。
钱叔叔也是激动万分,浑身微微颤抖,口中一个劲的念叨着:“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这时,我忽然想起来什么,忙向左右人群中看去,却并未看到秦叔叔的身影。正满心疑惑,钱叔叔开口说道:“誉儿,你一路辛苦,先随我回去歇息,有话回去再说。”
言罢,钱叔叔拉着我的手,一起登上一辆宽敞的马车,众人纷纷上马,往江宁城走去。
路上,钱叔叔不住询问我身上受伤的情况,生怕我身体受到什么影响。
我说道:“钱叔叔,我只是受了一点外伤,不妨事的。可是,您的身体…”话到此处,便又如鲠在喉,声音再度哽咽起来。
钱叔叔却笑着宽慰道:“这人上了年纪,胃口就不好。不过我这身体可依旧硬朗着呢 。”
钱叔叔虽然如是说,可我深知,这是他长期夜以继日的辛苦操劳所致,眼泪又止不住在眼眶打转,我不得不别过头去。
这时,我们一行人已经入城,走在一条宽阔的街道上,周围顿时热闹起来。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茶馆,酒楼,药铺,粮店等招牌琳琅满目,就连街道两侧,也摆满了商贩的摊位。
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文人雅士,江湖豪杰混杂其中,但都各行其是,井然有序。茶馆,酒楼内坐满了喝茶吃饭的客人,不时有弹唱、说书之声传出,也伴随着阵阵喝彩声。
这是我踏上中州之后,第一次见识到的如此繁华喧嚣,充满人气的街市。我不禁感叹道:“钱叔叔,没想到这江宁府竟如此的繁华热闹。”
钱叔叔微微点头,道:“南唐国政局稳定,加上江南之地本就物产丰饶,所以吸引了不少的士族,文豪从中原南迁至此,更增强了南唐国的强盛之势。所以南唐国商业繁荣,文风昌盛。不少人感慨,南唐国颇有当年大唐皇朝昌盛之象。”
“可是…”钱叔叔欲言又止。
我忙问道:“钱叔叔,这南唐国可是暗藏什么隐患?”
钱叔叔微微叹气,沉声道:“不错,虽然南唐两任国主都息兵安民,励精图治,使得南唐国日益富裕。然而,这种繁盛的景象却又蒙蔽了南唐朝廷上下的眼睛。他们变得安于现状,完全忘记了强敌环伺,后周国虎视眈眈,更别说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居安而不思危,必亡矣!”
我又问道:“钱叔叔,这南唐国主可是大唐李氏后裔?”
钱叔叔急忙打断我,目光迅速扫向马车两侧,沉声说道:“我们回去再说。”
我们一行人最终停在一处院落的大门外,这院落看着有些古朴陈旧,但里面空间却颇为宽敞,亭台水榭一应俱全。
钱叔叔,杨叔叔领着我进入内堂,屏退左右,然后一起向我跪身拜下:“臣钱万里,杨雄,拜见少主!”
我急忙扶起两位叔叔,说道:“两位叔叔快快请起,如此大礼实在是使不得。”
钱叔叔神色恭敬道:“少主,为了隐藏身份,在外面我们虽然以叔侄相称,但君臣之礼不可少。”
“那在没外人时,你们可以叫我少主,但礼就免了。”我说道。
“这…” 两位叔叔面露犹豫,还想说些什么。
我立刻打断他们,语气坚定道:“这事就这么定了。”
钱叔叔和杨叔叔只得应道:“谨遵少主令。”
“对了,秦叔叔呢?”我赶紧问道。
钱叔叔说道:“少主,此事说来话长,眼下除了我们四人外,没人知道秦兄弟的存在。”
原来,当年三位叔叔回到中州后,钱叔叔和杨叔叔一起暗中联络忠唐志士,苦心经营,发展势力。
而秦叔叔则改换名字,悄然潜入南唐**队之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秦叔叔已经成为南塘朝廷之中手握实权的将军。
钱叔叔继续说道:“数月前,南汉国悍然兴兵,企图吞并闽国,闽国国主慌忙向南唐求救。南唐国主当即封秦兄弟为镇南大将军,令其率军南下,讨伐南汉国。”
钱叔叔微微一顿,语气有些激动地说道:“秦兄弟果然不负众望,一路势如破竹,不仅接连夺回闽国沦陷的诸多城池,更是趁胜追击,一举攻占了南汉国的边境重镇,令南汉国上下震动,闻风丧胆。“
“原来是这样,不知秦叔叔何时方能凯旋?”我问道。
钱叔叔微微皱眉,长叹一声,说道:“起初,战事进展顺利,但南汉国为求扭转战局,竟不惜耗费重金,从大理国购得二十多头战象,致使战事陷入了胶着困境。”
“战象?”我微微一怔,说道:“我进入兴王府时曾见到过,那战象身形庞大,周身披覆着重甲,背上驮着一座箭楼,足以容纳三四个弓箭手。”我说道。
钱叔叔颔首道:“正是如此,这种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冲锋起来,根本非人力所能抗衡。也正因如此,前线才会陷入这般僵持不下的艰难局面。”
钱叔叔又是一声长叹,继续说道:“本来这也无妨,可是宰相周善依仗自己国丈的身份,骄横跋扈,平日里便与秦兄弟不对付,如今更是抓住机会,不断诋毁秦兄弟,致使南唐国主连下两道旨意,斥责秦兄弟领军不力,催促秦兄弟尽早出战破敌。”
杨叔叔气愤的说道:“这周善,在朝中素与秦二哥不和,此次又利用前线战事僵持不下,造谣生事,恶意诋毁秦二哥。可南唐国主这般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听信谗言,岂不寒了前线将士的心吗?”
一时间,内厅中众人皆陷入沉寂。
我打破沉寂问道:“钱叔叔,此处国号南唐,你可知国主究竟是不是李唐后人?”
钱叔叔略作思索,说道:“前任南唐国主原名徐知诰,本是吴国大将军徐温养子,徐知诰掌控吴**政大权之后,便废主自立,自称大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恢复李姓,改名为昪。但真假未可知。”
杨叔叔冷哼一声,满脸不屑道:“哼,此举必定是想利用我大唐的声威,来换取众士族的拥护而已。此人为了权势,甘愿随他人姓,认人为父。后来又不择手段夺权篡位,甚至弑杀幼主,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岂会是我大唐皇家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