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与赵崇义达成初步共识后,便紧锣密鼓地准备对孙德胜展开致命一击。他深知,孙德胜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不彻底拔除,自己的潜伏生涯将永无宁日。
陈默开始协助赵崇义收集孙德胜在军统内部的违规行为证据。通过在军统各部门安插的眼线,以及利用那些与孙德胜有过节之人的不满情绪,陈默逐渐拼凑出一份详实的材料,足以证明孙德胜在过往的行动中有滥用职权、中饱私囊等诸多劣迹。
与此同时,孙德胜也察觉到了陈默的动作。他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猜到陈默在背后谋划着针对他的行动,但由于被谣言和调查缠身,一时间难以抽身全力应对。孙德胜心急如焚,头顶频繁闪过“陈默这混蛋肯定在搞鬼,我得尽快摆脱现在的困境,然后好好收拾他”的词条。
陈默敏锐地捕捉到孙德胜的焦虑,决定趁热打铁,进一步扰乱他的阵脚。他安排人手在军统内部继续散布关于孙德胜的负面消息,让孙德胜在同事们异样的目光中愈发坐立不安。不仅如此,陈默还买通了孙德胜身边的一个亲信,让他在关键时刻给孙德胜提供错误信息,误导他的判断。
孙德胜为了自证清白,急于找出幕后黑手。他误信了亲信提供的线索,以为是另一位与他素有嫌隙的军统高官在背后捣鬼,于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付这位高官上,对陈默的防范有所松懈。陈默见状,知道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请赵崇义出手了。
赵崇义拿着陈默整理的材料,找到了军统的高层领导。他添油加醋地描述了孙德胜的种种恶行,强调孙德胜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军统的声誉和内部稳定。高层领导听后,大为震怒,当即下令对孙德胜进行全面审查。
孙德胜得知自己被高层下令审查时,犹如五雷轰顶。他意识到自己中了陈默的圈套,但此时已无力回天。在审查过程中,孙德胜百口莫辩,那些被陈默精心整理的证据让他难以反驳。最终,孙德胜被免去职务,逐出了军统。
陈默得知孙德胜的下场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但他明白,国民党内部的斗争永无休止,新的挑战随时可能出现。他必须利用这段难得的喘息时间,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为党组织输送更多关键情报。
在解决了孙德胜这个心腹大患后,陈默将更多精力放在与赵崇义的合作上。赵崇义在看到陈默展现出的手段和能力后,对他的信任度大大增加,开始与陈默分享一些国民党内部的机密情报。
一日,赵崇义找到陈默,神色凝重地说:“陈默,我刚得到消息,国民党近期准备对**的一处重要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这次行动的策划十分隐秘,目前知道的人不多。”
陈默心中一紧,他深知这一情报的重要性。通过观察赵崇义头顶的词条“把这消息告诉陈默,看看他有什么想法,说不定能借此立功”,陈默明白赵崇义既有与他合作的意愿,也想为自己谋取利益。
陈默思索片刻后说道:“赵长官,这情报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一方面将情报传递出去,让**有所防备,这样能显示出我们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国民党这边做些手脚,让他们的围剿行动出现一些‘意外’,如此一来,您在党国内部的地位必定能大大提升。”
赵崇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头顶闪过“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万一被发现,我可就完了”的词条。
陈默看出了赵崇义的担忧,连忙说道:“赵长官,您放心。我们行事必定万分谨慎,不会留下任何把柄。而且,我在**那边有一些可靠的关系,情报传递出去后,他们也会想办法保护我们。”
赵崇义沉思良久,最终还是被利益和提升地位的诱惑所打动,点头说道:“好吧,就按你说的办。但你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陈默心中大喜,他通过秘密渠道迅速将国民党准备围剿根据地的情报传递给了党组织。党组织收到情报后,立即展开应对部署,加强了根据地的防御力量,并制定了相应的反围剿策略。
与此同时,陈默和赵崇义开始在国民党这边策划破坏围剿行动。他们先是买通了负责调配物资的官员,故意拖延一些重要物资的运输,导致围剿部队的装备和补给出现短缺。接着,他们又设法篡改了行动路线图,让围剿部队在行进过程中遭遇了一些不必要的阻碍。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国民党内部突然有人察觉到了异常。一位名叫钱坤的参谋在整理文件时,发现物资调配和行动路线都出现了一些不合理之处。他心中起疑,开始暗中调查。
陈默很快得知了钱坤的调查行动,他意识到又一场危机即将来临。通过观察钱坤头顶的词条“这其中肯定有猫腻,我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说不定能立大功”,陈默明白钱坤是个固执且想借此上位的人,很难轻易被说服。
陈默决定故技重施,再次搅乱局势。他安排人手在军统内部散布消息,说钱坤是**的内应,故意制造这些混乱来破坏围剿行动。这一谣言迅速传开,钱坤瞬间成为众矢之的。他四处辩解,但却无人相信,最终被军统高层下令停职调查。
陈默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但他清楚,在国民党这个复杂的权力漩涡中,每一次行动都可能引发新的波澜。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凭借对他人内心想法的洞察和果断的决策,在明暗交织的局势中继续前行,为党组织赢得更多的优势,直至迎来革命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