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122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

得到刘青山的提点,

杨天兴不再耽搁,他去和刘树德说了会儿话便上车离去,将他送走后,刘青山又去了知青点。

到那里一问,李长征还没有回来。

算算时间,李长征都走了将近一个月。

‘希望他此行能顺利吧……’

别的忙,刘青山也帮不上,他只好在心里默默祝愿。

想来问题不会太大,毕竟前世时李长征的父亲都复出了,不但复出还登上高位,那这一世没可能还不如上一世。

从知青点回来,他便开始准备晚饭。

红烧肉、排骨这段日子家里没少吃,感觉有点吃腻了。

于是今天在水库,刘青山用竹竿自制了个鱼竿,找棵大树往下面一坐,就开始钓鱼。

如此明目张胆、正大光明?

没错。

就是这么的嚣张!

没办法,刘青山现在的地位实在太特殊了。

他虽然是水利员,但又是登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的作家,还和一帮省城来的水利专家处成了忘年交。

这让县里还有农林局的领导一个个都很服气,没谁觉得眼气眼红。

今天运气不错!

半天时间,刘青山一共钓上来6条鱼。

给爷爷、大爸、二爸家各送一条大的,自家留3条小的。

晚上他准备做个红烧鱼,再做个炸鱼块。

刮鳞去鳃、开膛破肚、腌制等流程,他有条不紊慢悠悠的干着,等到天色渐黑时刘茂财、王凤仪、刘青松他们三个回来了。

“哥,你做的啥饭?这么香!”刘青松吸了吸鼻子,一脸的兴奋。

刘紫苏脆生生道:“二锅,大锅今天炸的鱼,可香啦!”

说着,她又嗦了嗦自己的手指头。

刘青山看的好笑,“别嗦了,来,再给你一块。”

“好!!”

日子就在这种平淡又温馨的氛围中逐渐渡过,转眼间就又过去了5天。

这天刘青山刚拎着鱼篓从河边回来,就听到一阵车铃声,对这声音他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每隔几天几乎都能听到一次。

扭头一看,果然是邮递员高红军。

“青山,你的信!”

“哎,来了。高叔,谢了啊。”

“客气啥,这不就是额的工作。”

“咦?这么多?”

刘青山发现高红军递过来两个信封,又掏出来一个小包裹。

“两个从燕京来的,一个从沪上来的。”

“哦。”

接过一看,

两封信分别是《人民文学》编辑部和《收获》编辑部寄来的,那个小包裹则是朱霖寄来的。

刘青山就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看信。

这次《人民文学》给自己写信的人还是邹荻帆,他先是在信里对刘青山大肆进行一番夸奖称赞。

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很有古时先贤之风骨。

又说他‘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如今10首佳作问世,不日一定能在文坛取得一番耀眼的成就!

总之,就是一通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夸!!

看的刘青山心情愉悦,心说自己的人设打造算是初步成功了。

夸完之后,

邹荻帆又说那几首诗已经刊登到了本期的《人民文学》上,还说读者反响热烈,本期的《人民文学》刚发售一天,就有燕京读者亲自跑到编辑部送信。

要给作者‘青山’送信!

随着发售时间一天天过去,上门的读者,以及编辑部收到的读者来信,越来越多……

邹荻帆说截止到他写信,最多的一天竟然有36个读者登门,询问‘青山’在哪?纷纷要求和‘青山’对话。

这严重影响了编辑部的工作……

于是,

邹荻帆就在信里征求刘青山的意见,可不可以将他的地址公布出去?

这样的话,

以后‘青山’的读者来信就可以都直接寄给他本人了。

还有就是,目前编辑部已经收到了100多封读者来信,这些都是给‘青山’的,由于数量众多,邹荻帆询问刘青山的意思,要不要将这些信转寄给他?

如果需要的话,这部分费用就需要他本人出。

说完这些琐事之后,

邹荻帆又说刘青山上次回信中的两首新作《远和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也都过稿了,这两首作品将会刊登在下一期的《人民文学》上。

邹荻帆再次盛赞刘青山这两首新作水平犹在,继续保持了高水平的发挥。

又是一通夸!

然后又说这两首诗的稿费标准,还是最高标准——20行10元。

《远和近》的篇幅很短,全诗只有4行,24个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则不同,它篇幅很长,足足有45行之多,全诗数百个字。

这两首诗的总稿费则为30元!

信封里还夹了3张大团结。

最后邹荻帆鼓励刘青山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多优秀的令人惊艳的作品!

……

将邹荻帆的信放到一边,刘青山又打开《收获》的来信。

信封是牛皮纸的,摸起来很厚实,右下角印着‘收获编辑部’几个红字,这是他第一次收到《收获》的信。

虽然早已经从宫雪那里知道《收获》过稿了,但此刻真正收到来信,他还是有些惊喜。

“青山同志:”

“你好!我是《收获》编辑部的林文博,主要负责小说稿件的审核工作。”

“你的短篇小说《伤痕》经编辑部审阅,决定刊用,拟发表于《收获》1978年第3期......”

刘青山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顿了顿,他继续往下看去。

“你的作品真实反映了时代的创伤与新生……”

“尤其是结尾处王晓华在母亲坟前的忏悔,将个人悲剧与时代伤痕完美融合,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你用细腻笔触刻画了一个普通人在特殊年代的迷失与觉醒,那些被政治立场割裂的亲情、被革命口号异化的人性,都在作品中得到深刻呈现。”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展现了文学应有的担当......”

“此乃《收获》复刊以来,目前为止收到的最佳之作!”

“经过编辑部集体讨论,决定给予你千字7元的稿费标准,你的作品《伤痕》共计余字,稿费231元。因篇幅较长,分两期刊载,稿费将随样刊分两次寄出......”

231元!

刘青山暗自点头,这个标准不低了。

他继续往下看去,林文博也提到了稿费的标准,他似乎是在为刘青山科普。

说目前国内通行的稿费标准为,千字2元——千字7元。

只有那些着名的文学泰斗,才会突破这个惯例,拿到千字8元,甚至是千字10元。

也就是说,

给刘青山的这个稿费,已经是最高标准了,很有诚意!

对此,

刘青山也挺满意的,231块啊,挡得上这个年代绝大部分人一年的收入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看完信,他打开信封,又从里面拿出一张汇款单。

这是他的稿费。

《收获》没有直接在信封里夹钱,而是用了汇款单的形式,这种虽然有些麻烦需要到邮局领钱,但胜在安全保险。

将两封信收好,他这才拿过朱霖寄来的包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