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121章 疯狂的农民!

天还黑着,

启明星刚挂上东边的树梢,黑龙潭生产队的田野上就响起了‘嚓嚓’的锄地声。

王秀英提着马灯在地头照了照,灯影里,她家分到的四亩地已经翻了大半。三个孩子还在炕上熟睡,她却已经干了两个多小时。

手指磨出了血泡,就用布条缠上接着干。

“秀英啊,这么早?“隔壁地里的李石头直起腰,呼出的白气在晨雾里散开。

“石头叔,你不更早?“

王秀英擦了把汗,指着李石头身后,“你家这地界沟都挖好了。“

李石头嘿嘿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嘴:“睡不着啊!一闭眼就看见地里长满了麦子,金灿灿的...“

说着又抡起镢头,一镢头下去,刨起的土块都有半个脸盆大。

日上三竿,毒辣辣的阳光把土地烤得发烫。

要在往年,这会儿人们早该躲在树荫下歇晌了。可今天,田野里到处是撅着屁股干活的身影。

老孙头光着膀子在地里忙活,晒得通红的脊梁上全是汗珠子。

儿子劝他歇会儿,他眼一瞪:“歇啥歇?这地荒了半季,得赶紧追肥!”

说着把粪肥一把把撒进垄沟,连指缝里渗进去的粪汁都舍不得浪费,要往土里抹一抹,这才罢休。

至于脏?

脏咋了?!

多给地里施一点肥,土地就肥沃一点,明年能多打一点粮食。

和多打粮食相比,这点脏又算得了啥?!

南坡上,

李春生的瘸腿不方便蹲着,就跪在地里拔草。

膝盖磨破了,血渗进泥土里,可他像是不知道疼,一边拔草一边念叨:“好地啊...都是额家的了...都是额家的了...”

正午时分,太阳晒得人头发昏。

往常这时候,田里早就没人影了。可今天,家家户户都是提着瓦罐送饭到地头。

刘懒汉媳妇挎着篮子来送饭,远远看见自家男人撅着屁股在挖排水沟,晒得跟个黑炭似的。

她鼻子一酸……

结婚十几年,头一回见自家男人这么卖力。

“当家的,吃饭了。”

刘懒汉头也不抬:“放那儿吧,额把这截沟挖完再吃。”

“先喝点水吧,日头这么毒...”

“毒才好!晒死地里的草籽!”

刘懒汉抹了把汗,汗水混着泥土在脸上冲出几道沟,“你回去把仓房拾掇拾掇,明年粮食肯定多得没处放!”

日头偏西,刘树德来田里转悠。

走到东洼,看见七十岁的张婆子还在弯腰捡石头。

“老姐姐,歇会儿吧。“

张婆子摆摆手:“不累!自家地里的石头,捡一块少一块。”

她颤巍巍地直起腰,筐里的石头压得她直晃悠,“树德,你生了个好娃啊,要是没有福来,额哪会分到这么好的地?谢谢你啊树德!”

“甭谢额,这是社会主义好,得感谢那些将咱们农民放在心里的领导干部!”刘树德说。

张婆子连连点头,“是哩!是哩!”

夕阳西下,田里终于有人开始收工。可更多的人还在埋头苦干,直到夜色完全笼罩了田野。

实在看不见了,他们这才直起腰,慢悠悠的背着农具回家去。

回家的路上,人们三三两两议论着:

“额今儿翻了八分地!”

“你那算啥?额挖了一丈二的排水沟!”

“嘁!额说你俩是不是偷懒了?这自家的地咋也不好好干啊?”

“胡说!谁说额没有好好干?额一天都在地里头,晌午顶着大日头干!”

“那你知道额今天翻了多少地不?”

“多少?”

“两亩!”

“嘶——真的假的?”

“不信你去额地里看!”

“……”

月光下,

老孙头蹲在自家地头,捧起一抔土闻了又闻,迟迟不愿走。

儿子催他回家,他嘟囔着:“再等等…额要听听庄稼拔节的声音……“

分田到户后的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到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亦是如此!

自从分田到户落实之后,整个弯河大队的乡亲们都迸发出一股令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甚至可以说是狂热的种地热情!

不,应该说是激情!!

没有生产队的钟声,没有记工员的哨子,可这漫山遍野的乡亲们,干得比任何时候都起劲。

晚风送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夹杂着铁锹掘土的闷响,在秋日的原野上回荡。

看到这种改变,刘青山很欣慰。

他知道这才哪到哪?

等到了改革开放,人们发家致富的干劲那才汹涌澎湃。

整个社会,都会迸发出一种旺盛的活力。

听说弯河今年的秋收提前结束了,杨天兴很惊讶,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立刻就又来了。

当他看到漫山遍野的田埂里,那一个个顶着烈日挥汗如雨、不知疲惫干活的人们,他呆呆站在原地半晌都没有说话。

直到秘书郭援朝叫他,他这才回过神。

回过神的杨天兴,立刻就跑向了地头。

经过一番询问,他得知这些人每天天不亮就来地里干活,天不黑透不回家,中午不歇晌,吃饭在地头。

杨天兴麻了!

再之后,他就哈哈大笑,脸上都在放光。

“好啊!太好了!”

“青山,你说的对啊,包产到户,就是解放生产力啊!照这个势头下去,打死额,额都不信,明年还会缺粮食!”

杨天兴拍着刘青山的肩膀,语气里充满了感慨,“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弯河,如果整个向阳公社,整个华阳县,都能像弯河这样……”

“那明年……额都不敢想了!”

刘青山微微点头,“杨主任,欲速则不达,好饭不怕晚。等弯河这个试点明年出成绩了,那到时候自然可以依样画葫芦,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谁也无法反对!”

“唉……”

杨天兴叹了口气,还是有些不甘,“这个道理额当然明白,额只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尽快吃饱!”

刘青山想了想,低声道:“暂时无法推广,不过……杨主任可以先写篇社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闻言,

杨天兴心中微动,怔怔站在那里,半晌才道:“谢谢你的提醒。”

刘青山就笑了,通过这句话他就知道杨天兴所图非小,或者说是他志存高远。

这种人,有时候只欠缺一个机会!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