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 > 第123章 娇羞的朱霖!

打开之后,

刘青山这才明白为啥朱霖这次会寄一个包裹过来,原来她寄来了一本《人民文学》,信封装不下,所以就弄了个小包裹。

除了一本《人民文学》之外,还有几份报纸。

其中有《人民日报》,还有《青年报》《燕京日报》《燕京医科大学报》等等。

刘青山挨个翻看了一下,那张《人民日报》正是之前刊登了《一代人》的那一期。

其余的《青年报》《燕京日报》《燕京医科大学报》这些,则都是转载,以及对于这首诗的点评。

《青年报》第四版的‘青春诗苑’栏目:

“《一代人》的横空出世,标志着新时期诗歌创作的重要突破。”

评论员写道,“短短两句诗,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创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这是历史的烙印。'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觉醒的宣言。”

《燕京日报》的文艺副刊用了半个版面讨论这首诗。

着名评论家方明远撰文道:“这首诗的震撼力在于其惊人的凝练与深刻。作者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浓缩成两个意象:被迫接受的黑夜,与主动追寻的光明。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正是新时期青年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最让刘青山觉的有趣的是《燕京医科大学报》的评论。

一位署名‘解剖刀’的作者从医学角度解读:“诗中'黑色的眼睛'令人联想到瞳孔的生理变化——在黑暗中,瞳孔会自然放大以接收更多光线。这恰似一代人在黑暗中练就的敏锐洞察力。”

“从医学隐喻看,这首诗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创伤本身可能成为治愈的力量。”

诶?

这个理解倒是挺别致的,最起码这是刘青山没有想到的。

果然,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至于那本《人民文学》,则就是这一期的。

刘青山随手翻开,便看到首页就印着《一代人》,短短两行字,占据了偌大一幅版面。

这种视觉冲击还是挺大的!

他完全能够想象到,当读者们买回去一本《人民文学》,翻开第一页看到这么奇怪的排版肯定都会惊讶,随后再一读诗,惊讶恐怕瞬间就会演变为震撼!!

不得不说,《人民文学》的排版编辑还是很会营造氛围感的。

看完这些东西之后,他才打开朱霖的信。

“刘青山!!”

“你的《致橡树》我看了!看了好多遍!看完之后我跑去图书馆把所有诗集都翻了一遍……结果发现根本没有这首诗!所以这真的是你写的对不对?!”

朱霖上来就直呼其名,很不客气,还加了两个感叹号,充分表明她心绪的不平静……

这看的刘青山感觉很有趣,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天啊!你怎么能写出这么浪漫这么美的诗!我们宿舍的姑娘们都抢着看,连最文静的雪芬都说这诗写得让人心口发烫!”

“不过,我没让她们看!”

“嘿嘿嘿,就苗婉偷偷看到了开头那几句……所以你就不要担心啦,没有你的允许,我是不会告诉别人的。”

“这首诗,我感觉比《一代人》和《回答》还要惊艳,你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你也太厉害了吧!佩服佩服!你是不知道,自打苗婉偷看了开头后,她们一群人都在围着我问,非让我说……我都快要被烦死啦!”

“哼!都是你害的!”

“对了,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代人》,我们全班都传阅了。教文学鉴赏的张老师特意在课堂上朗诵,说这是新时期的晨钟。我坐在第一排,听着全班同学念你的诗句,心里像揣了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

“好想好想告诉他们这个青山我认识啊,还是我当初给他投的稿子呢~”

“我宿舍那群姑娘还逼问我来着,问我写信的那个刘青山是不是报纸上的这个青山???”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说不是。”

朱霖的这份回信和之前那一封风格悬殊巨大,如果不是字迹没变,刘青山都会以为这不是朱霖写的信。

如果说上一封信是青涩的含羞草,那这封信就是热情的玫瑰花!

天差地别!

还有就是,朱霖这封信中的语气、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更加随意,更加轻松,说起话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这,是好事!

说明,自己在她心中更亲密了。

刘青山继续往下看去……

“还有件事也很有意思,我听同学说燕京大学也有个叫刘青山的,还有一些传言说他就是报纸上的那个青山。我当时都快气死了,这人也太无耻了吧?”

“怎么能冒充他人,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不过没等我去找他,就又听同学说,已经去燕京大学找过他了,人家否认了,说不是写出《一代人》的青山。”

“好吧,我倒是错怪他了。这个刘青山人品倒是还行,怪不得能考上燕京大学。”

“哈哈哈,竟然有这么多叫青山的……”

“为啥你们都叫青山呢??”

这里,朱霖还用笔画了一个笑脸,调侃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刘青山却是笑不起来,他有些惊讶,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朱霖的信中看到刘胜利。

燕京大学那个‘刘青山’,他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会是谁。

除了刘胜利这个冒牌货,不会有其他可能。

他咂吧了几下嘴,不禁感慨,地球真是小啊,连朱霖都听说了刘胜利。

至于朱霖说的‘这个刘青山人品倒是还行,怪不得能考上燕京大学’,刘青山只能呵呵。

刘胜利没承认是报纸上的青山,是因为人品好吗?

显然不是。

他只是不敢罢了!

如果他敢承认,那分分钟就会被揭穿!

就比如同学会说,来,你再写一首吧,我们还想看看你的作品。

那是写还是不写?

写的话,能写出来吗?

还比如老师会说,来,你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创作历程吧,是什么经历、什么事情促使你写出了这些优秀作品?

刘胜利能说出来个一二三吗?

他不能!

他现在只是一个20出头,刚刚冒充去大学里的年轻农村人而已。

他没有一点见识,更没有一点阅历。

在信的末尾,

朱霖写道:“哎~你这首《致橡树》要不要投稿呀?如果要投稿的话,我帮你投到编辑部?还有,我能不能告诉大家,你就是报纸上的那个青山?”

“尽快给我回信呦!”

正常情况下,到了这里就该写‘再见’‘安好’等结束语的。

可是纸上这里点了两个点..

似乎写信人写到这里时,心里有些纠结很犹豫?

“你那首诗是写给谁的?”

“再见。”

“朱霖·1978.10.12”

信到这里就结束了。

看着结尾这几句话,

刘青山咧嘴笑了起来,他完全能想象的出来当时朱霖的心理活动,这姑娘是害羞了。

前面那么多话表现出来的那些轻松、自在……

全都是假的!

或者说,是演的!

她这次回信,最惦记、最想问的其实就是这最后一句话。

等于说,她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为的就是说最后这句话。

“你那首诗是写给谁的?”

然而,

饶了这么大一个弯子,朱霖说出这句话时还是很紧张,她连那首诗的名字都没写。

那首诗是哪首诗?

——《致橡树》

刘青山拿着信,脸上笑的很开心,心里琢磨着这封信该怎么回?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