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诛仙贰 > 第71章 风息波定暗潮生 劫后神州路漫长

诛仙贰 第71章 风息波定暗潮生 劫后神州路漫长

作者:何曾吹落北风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2 15:31:55 来源:小说旗

岁月无声,悄然流淌。

距离河阳城那场惨绝人寰的血月之夜,以及随后惊心动魄的青云山保卫战,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

曾经笼罩在神州浩土上空的阴霾与血腥气,似乎随着正道三派雷霆万钧的大清剿,渐渐淡去了许多。

从北地的冰原到南疆的密林,从东海之滨到西陲的荒漠,青云门的飞剑、天音寺的佛光、焚香谷的烈焰,如同三股强大的净化之风,席卷了广袤的大地。无数曾经为祸一方的邪魔歪道、妖物鬼魅,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联合行动中被连根拔起,化为尘埃。

那些曾经让寻常百姓闻之色变的魔窟鬼穴,如今大多已是人去楼空,甚至被正道的力量彻底净化。残存的魔道势力,如万毒门、合欢派等,更是龟缩不出,山门紧闭,生怕触怒了此刻正气势如虹的正道联盟,引来灭顶之灾。

神州大陆,似乎迎来了一段久违的、相对安宁的时期。

往日里时常听闻的某地妖邪作祟、某处魔头逞凶的消息,几乎绝迹。商旅们可以更安心地行走在官道上,乡野间的百姓也敢在夜晚多点几盏灯火。一些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开始尝试着重建家园,虽然脸上还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和哀伤,但眼中,也渐渐重新燃起了对“生”的渴望。

然而,在这片看似逐渐恢复平静的土地之下,一股更加深沉、更加难以捉摸的暗流,却从未停歇地涌动着。

所有经历过那场大战、知晓内情的人都明白,真正的威胁,那个掀起滔天血浪的始作俑者——幽冥道,以及那位神秘莫测、实力恐怖的幽冥道尊主,并未被真正触及。他们如同潜伏在深渊中的巨兽,舔舐着伤口,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破渊而出的时机。

而那缕被夺走的、属于道玄真人的太清境残魂,更是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青云门、乃至整个正道的心头。谁也不知道,幽冥道会利用这缕强大的残魂,做出何等可怕的事情。

风,似乎暂时停息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更大的危机,可能正在看不见的黑暗中,悄然酝酿。

大竹峰,守静堂后,黑节竹林边缘。

一个身着青色道袍的少年,正手持一柄普通的精钢长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青云门的“御风剑诀”。他的动作还有些生涩,但一招一式都极为认真,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顺着脸颊滑落,但他仿佛毫无所觉,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虚空,仿佛那里有他必须斩断的敌人。

正是云惊鸿。

距离被齐肃带上青云山,已经过去一年多。这段时间,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被追杀、身负魔剑的孤苦少年,变成了青云门大竹峰首座宋通座下的弟子,拥有了第二个“师父”和一群朴实憨厚的“师兄”。

通天峰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对他而言,仿佛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在那场战斗中,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自己体内那三股力量——太极玄清道、玄火之力、寂灭之力——纠缠、碰撞、乃至在某种奇异状态下的初步融合。尤其是那位神秘出现的“张师祖”最后的引导,更是让他对自身的力量有了一丝模糊的感悟。

大战之后,他身受重伤,昏迷了许久。醒来后,在师父宋通和师兄们的悉心照料下,身体逐渐康复。在天书的感悟下,他修为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此时他已然是到玉清境第五层,可谓是一日千里。

每日清晨,他会跟着师兄们一起吐纳练气,感受着青云山充沛而祥和的灵气滋养着丹田内那缕日渐浑厚的太极玄清道真元。白天,他还是会去后山砍伐黑节竹,锤炼心性与体力,那曾经让他吃尽苦头、甚至差点丧命的简单劳作,如今做起来,却多了一份沉静与专注。

下午,他便会来到这里,练习青云剑诀。

他的资质其实极好,悟性也高,之前因为体内那三股力量的纠缠,成为了他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太极玄清道温和醇厚,玄火之力炽热霸道,寂灭之力阴寒死寂,三者同存于一体,如同水火同炉,时常发生冲突,让他经脉刺痛,真元运行滞涩。

如今他已然掌握了三力融合之道,修行起来便轻松许多。

“呼……”一套剑诀练完,云惊鸿收剑而立,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他能感觉到体内真元的运转顺畅,三股力量有序地游走在他的经脉中,缓慢的滋养壮大。

他抬起头,望向云雾缭绕的远方,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那本得自竹林幽影的无名《天书》残卷上的开篇之语,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脑海中。这半年来,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拿出那本书卷和那个火焰图腾的碧绿圆环(他后来知道那圆环材质非凡,似乎与南疆某种神物有关,但具体是什么,他并不清楚,只觉得握在手中时,体内的玄火之力会变得格外活跃),尝试着去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

他隐隐感觉到,这本《天书》,或许隐藏着解决他体内力量冲突的关键,只是,天书内容太过深奥,以他目前的修为和见识,所能领悟的,不过是九牛一毛。但仅仅是那开篇之语,就足以颠覆他过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让他开始以一种更宏大、更冷峻的视角,去看待所谓的“命运”与“道”。

“惊鸿,过来歇会儿吧。”一个温和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宋通不知何时来到了竹林边,手中提着一个食盒,正微笑着看着他。

“师父。”云惊鸿连忙收敛心神,恭敬地行礼。

“嗯,”宋通点点头,将食盒递给他,“你六师兄刚做好的点心,趁热吃点。修行之事,不可一蹴而就,需得循序渐进,松弛有度。”

“是,师父。”云惊鸿接过食盒,感受到那份朴实无华的关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宋通看着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子,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既为云惊鸿的坚韧和进步感到欣慰,也为他体内那未知的隐患和坎坷的未来深深担忧。他知道,这个孩子身上背负的东西,远比同龄人要沉重得多。但他并未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云惊鸿的肩膀:“好好用功,但也要照顾好自己。大竹峰,永远是你的家。”

云惊鸿重重地点了点头。

小竹峰,望月台。

清冷的月光,洒落在白衣胜雪的身影上。陆雪琪凭栏而立,眺望着远方云海翻腾的通天峰方向,眼神幽深,不知在想些什么。

天琊神剑静静地悬在她身侧,剑身上的蓝光似乎比以往更加内敛,却也更加纯粹。

这半年来,她带领小竹峰弟子,奔波于神州各地,净化邪祟,安抚生灵。她亲眼目睹了幽冥道留下的累累罪行,也感受到了劫后余生的脆弱与不易。她的剑,斩杀了无数妖邪,也守护了许多无辜。

但她的心,却并未因此而变得更加平静。

那个身影,那个在最危急的时刻,如同天神般降临,又在风波稍定后,悄然离去的身影,时常在她静坐或独处时,闯入她的脑海。

那夜,他留下的那句“照顾好自己”,以及那欲言又止、最终化为沉默的眼神,都如同细密的针,时不时刺痛着她的心。

她知道,他有他的路要走,有他的执念要放。而她,也有她的责任要担。青云门的未来,小竹峰的传承,都压在她的肩上。尤其是在萧逸才虽然突破太清境、却根基未稳,门中高端战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她这位青云门中唯二的太清境首座、手持天琊的强者,已然是青云门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她不能沉溺于过去,更不能被儿女情长所牵绊。

只是,道理都懂,心,却往往不由自主。

她轻轻抚摸着天琊冰冷的剑身,感受着那份与自己心意相通的灵性。

“幽冥道……”她低声自语,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寒芒,“无论你们藏得多深,终有一日,天琊会找到你们。”

这份守护青云、守护苍生的责任,是她如今前行的最大动力。至于那些个人的情感纠葛,或许,只能暂时封存于心底最深处,待到天下太平,或是……再无可能之时,再去触碰。

通天峰,临时议事大殿。

灯火通明,萧逸才坐在主位上,面前堆放着如山的卷宗。这些都是从神州各地汇总而来的情报,关于邪魔踪迹、灾后重建、以及……幽冥道那虚无缥缈的线索。

他身着朴素的青色道袍,面容沉静,气息渊深。突破太清境之后,他身上的锐气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内敛、也更加威严的气度。

但这威严之下,隐藏的却是深深的疲惫与忧虑。

大清剿行动,声势浩大,成果显着,极大地振奋了正道士气,稳固了青云门掌教的地位,也让青云门在经历了重创之后,重新赢得了敬畏。

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只是治标,而非治本。

幽冥道的核心力量毫发无损,道玄真人的残魂下落不明,这就像两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敌人一定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利用道玄真人的残魂,进行着某种可怕的图谋。每多耽搁一天,危险就增大一分。

他揉了揉眉心,翻看着一份来自天音寺的密报。法相大师传来消息,他们在追查过程中,隐约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与道玄真人魂力相似,却又被极度扭曲污染的气息,指向了……死亡沼泽深处。

“死亡沼泽……万蝠古窟……”萧逸才低声念着这几个充满了不祥意味的名字,眉头皱得更紧了。

那个地方,太过凶险,也太过敏感。那里不仅是上古邪魔炼宝之地,更与当年的炼血堂、黑心老人,甚至可能与《天书》第一卷有关。贸然派人深入,后果难料。

更何况,如今青云门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他自己虽然突破太清境,但毕竟时日尚短,境界未稳,还需要时间巩固。而天音寺和焚香谷,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清剿行动后,也需要休整。

“看来,只能暂时按兵不动,加强戒备,同时……另寻他法了。”萧逸才心中叹息。

他将目光投向殿外深邃的夜空,仿佛要穿透重重阻碍,看到那隐藏在黑暗中的敌人。

“幽冥道尊主……秦无炎……你到底,想做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他,也困扰着所有关心神州命运的人。

南疆,焚香谷。

赤色的宫殿在月光下反射着温暖的光芒。苏流云站在一处高台上,眺望着北方。

她也参与了焚香谷在南疆的清剿行动,斩杀了不少妖人邪祟,实战经验和修为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但她的心,却始终有一部分,牵挂着遥远的青云山,牵挂着那个身负三种极端力量、命运多舛的少年。

她不知道云惊鸿现在怎么样了。青云门的消息被封锁得很严密,她只知道他还活着,并且留在了大竹峰修行。她为他能有一个安身之所而庆幸,却又忍不住担心他体内那玄火之力和寂灭之力,是否会再次失控?

她紧紧握住了腰间的赤色长剑,指尖微微泛白。

“云师弟……你一定要好好的……”她低声祈祷,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愫。

河阳城。

昔日繁华的城池,如今依旧是一片巨大的废墟。虽然在天音寺僧侣三个月的诵经超度下,弥漫的怨气消散了许多,但那深入地脉的死亡气息,以及数十万生灵同时湮灭留下的恐怖印记,恐怕在未来数百年内,都难以彻底磨灭。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鬼城,一座警示着世人幽冥道之残忍、也象征着正道之耻辱的巨大墓碑。

偶尔有胆大的修士路过,也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便匆匆离去,不敢久留。

风,吹过残破的街道,卷起尘土和纸钱的灰烬,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是那数十万不甘的亡魂,在永恒的寂静中,低声诉说着他们的悲歌。

神州浩土,在经历了河阳城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之后,暂时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期。

正道声威鼎盛,魔道噤若寒蝉。

青云门有了新的太清境高手坐镇,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恢复元气。 天音寺的慈悲佛光,抚慰着大地的创伤。 焚香谷的烈焰,巩固着南疆的屏障。

少年在竹峰之上,于挣扎与困惑中,探寻着自身力量的奥秘与未来的道路。 白衣仙子在月下独立,肩负着责任,也埋藏着心事。 新晋的掌门在云端殚精竭虑,应对着眼前的挑战,也警惕着未知的危机。

那个曾搅动风云、留下无数传说的身影,再次消失于人海,不知所踪。

而真正的黑暗,那名为“幽冥”的恐怖阴影,则潜伏得更深,如同蛰伏的毒龙,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酝酿着足以颠覆整个世界的阴谋。

“风起河阳”卷,至此告一段落。

但故事,远未结束。

新的风暴,正在地平线的尽头,缓缓凝聚。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向下一个未知的篇章。前路漫漫,道阻且长,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更加诡谲的阴谋,以及……更加波澜壮阔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