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聚网”先遣团队在目标国家全力展开调查,试图揪出幕后黑手。他们通过各种人脉关系,深入当地互联网圈子,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原来,那些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和不实信息,背后都与一家名为“星耀科技”的跨国巨头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星耀科技在行业内一直以不择手段打压竞争对手闻名,这次看来是把我们当成眼中钉了。”先遣团队负责人在与林宇的视频会议中说道。
林宇眉头紧皱,目光坚定地回应:“既然知道了对手是谁,我们就有应对的方向。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先遣团队一方面要继续收集星耀科技暗中搞破坏的证据,另一方面要加快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进度。”
于是,先遣团队成员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专注于收集证据,他们与当地的一些技术专家合作,通过追踪网络水军的Ip地址、分析负面信息的发布源头等方式,逐步梳理出了星耀科技操纵舆论的完整脉络。另一部分人则频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详细介绍“友聚网”的技术架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公司的运营理念,用实际行动消除政府部门的疑虑。
与此同时,“友聚网”总部的公关团队也没闲着。他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公关活动,邀请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记者到公司总部参观,实地了解“友聚网”的研发流程、数据中心以及用户**保护措施。公关团队还组织了多场线上线下的新闻发布会,在会上针对星耀科技散布的谣言进行逐一驳斥,并公布了部分星耀科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初步证据。
这些举措逐渐起到了效果。当地媒体开始对“友聚网”有了更客观的报道,一些之前受负面舆论影响的当地合作伙伴,态度也有所转变。在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中,“友聚网”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透明的运营模式,成功打消了政府部门的担忧,获得了在当地开展业务的初步许可。
然而,星耀科技并不打算轻易放过“友聚网”。看到“友聚网”在不利局面下逐渐破局,他们又使出了新的阴招。星耀科技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商业影响力,联合一些当地的小型互联网企业,对“友聚网”进行围堵。他们切断了“友聚网”与一些关键供应商的合作,试图从供应链上给“友聚网”造成致命打击。
“林总,我们现在面临着供应商断供的危机,很多业务的开展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先遣团队负责人焦急地向林宇汇报。
林宇沉思片刻后说道:“不能依赖这些被星耀科技控制的供应商。我们要迅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利用我们的品牌优势和技术实力,吸引那些有远见的供应商与我们合作。同时,我们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在林宇的指挥下,“友聚网”先遣团队在当地四处奔波,寻找新的供应商。他们向潜在合作伙伴详细介绍“友聚网”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终于打动了一些有胆识的供应商,愿意与“友聚网”携手共进。而在国内,公司总部也加大了研发投入,组建了专门的团队,研发一些原本依赖外部供应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友聚网”逐渐摆脱了供应商断供的困境,业务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在与星耀科技的这场激烈较量中,“友聚网”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灵活的应对策略,艰难地撕开了一道口子,曙光初现。
但林宇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星耀科技作为行业巨头,绝不会善罢甘休,未来还会有更多更严峻的挑战等待着“友聚网”。他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激励大家:“我们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让我们继续努力,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