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洪兴:我靠鬼背模板单挑大嫂 > 第165章 冲突

洪兴:我靠鬼背模板单挑大嫂 第165章 冲突

作者:养只小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2 20:10:29 来源:小说旗

于是乎,这些令人生畏的强者竟乖乖留在cleopatra后台房间,埋头于剧本挑选之中。

这一幕显得怪异又滑稽。

收到的剧本大多出自新人之手,其中绝大部分缺乏逻辑,看一眼就该被丢弃。

而那些有从业经验的编剧提交的作品,几乎千篇一律。

故事类型和主角经历不过是各种元素的简单组合,尽管这些模式经过市场的验证,票房不会差,但却毫无新意。

然而,自从华谊公开征集新电影剧本,大量作品如潮水般涌入。

在这众多稿件中,确实有几部瑕不掩瑜的佳作!

第三天下午,杨阿细、疯狗、阿布三人各自挑选了自认为最出色的剧本,最终交给了杨尘。

首先递上剧本的是阿布。

杨尘草草浏览了一遍,发现这是一个关于变态 ** 横扫全球的故事。

无论是同行、特工还是毒枭,只要出现在主角面前的敌人都会被一枪击毙,甚至主角还能用足球摧毁敌人发射的卫星。

如此荒诞的剧本,在港岛拍成电影绝无市场,因为剧本中的行为完全超出了人类能力范围。

杨尘粗略看过之后,就否定了阿布的剧本。

他同时也疑惑,为何阿布会选择这样一份剧本,于是问道:“你觉得这份剧本有什么亮点?”

阿布忽然换了副姿态,眉飞色舞地回答:“做**一定要小心,即便完成了任务也得迅速撤离,这种生活太窝囊,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

“这份剧本里的男主角虽然是**,但他完全不用顾虑身份暴露的问题!即便敌人知道了又能怎样?直接闯入敌人的老巢,把他们全都解决掉!”

杨尘瞬间明白了阿布的选择原因。

毕竟在跟随杨尘之前,阿布是道上闻名的**,或许正是剧本内容勾起了他过去的回忆。

但真正贡献票房的观众很少有人是 **,他们也无法像阿布那样,因过往经历对 **群体产生共鸣。

若将此剧本拍成电影,恐怕华谊的金字招牌就会受损。

阿布全然未察觉这一点,他确信自己花了三天时间,在两箱剧本中精选出了一份最出色的剧本!

阿布对杨尘说:“尘哥,只要华谊拍这部电影,上映后票房肯定再创新高,国际大奖也会接踵而至!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有可能被载入影史!”

杨尘不便直接反驳,便拍拍阿布肩膀说:“嗯,你选的剧本很好,我很满意。

不过,现在不是将其搬上银幕的最佳时机。”

见阿布满脸疑惑,杨尘继续解释:“剧本写得很好,但观众的审美还未达到能充分理解的高度。

现在就将其影视化,反而可能埋没它的价值。”

“不如先将剧本妥善保存,待未来观众审美提高后再拍摄,那时这个故事才能获得应有的认可。”

听罢杨尘的话,阿布只能无奈叹息。

接下来轮到小结巴提交选好的剧本。

她的剧本围绕社团争斗展开,主角最终击败所有对手,成为真正的黑道霸主。

剧情转折不断,跌宕起伏,读来十分精彩。

然而,杨尘翻阅几页后摇摇头。

小结巴不服气地问:“尘哥,你摇头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份剧本不够优秀?”

她补充道:“上次华谊打破票房纪录的《以和为贵》,也是黑道题材,我觉得这个剧本比它更精彩,拍出来一定很受欢迎。”

杨尘点头承认:“你说得没错,这个剧本比《以和为贵》更出色,《以和为贵》确实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

“但即便如此,即使这个剧本比《以和为贵》更好,现在拍成电影,票房成绩也不会超过它。”

杨阿细听后更加不服气,反驳道:\"尘哥,新剧本比《以和为贵》更精彩。

当初华谊拍戏时还得请明星加盟,但现在听说华谊的新片一出,明星们都抢着要求参演呢……\"

\"新剧本的票房怎么可能低于《以和为贵》?\"

杨尘却摇摇头,提醒她说:\"你记得《以和为贵》上映的时候,洪兴和东星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全面开战吧?\"

那时港岛气氛紧张,人们都担心两大社团冲突会波及自身,杨阿细当然不会忘。

杨阿细依然不解:\"尘哥,这又如何?\"

杨尘继续解释:\"那时民众害怕两大社团真打起来,希望他们能和平谈判。

正好,《以和为贵》讲述的就是社团事务,结局也迎合了大众的愿望。”

\"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以和为贵》才大受欢迎并引发热议。

当然,这部电影的成功也离不开团队的努力。”

\"不过你别忘了,后来《以和为贵》火了之后,其他公司争相模仿,推出了不少同类题材的作品,但这些电影票房惨淡,甚至难以回本。”

\"这说明观众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类故事。

虽然你的剧本确实不错,但并非我期待的那种能在影史上留名的经典。”

听完杨尘的分析,杨阿细无奈地叹了口气:\"尘哥,我明白了,我的确选错了剧本。

但那两个箱子里,真能找到那种经典剧本吗?\"

杨尘其实也有点犹豫,阿布和杨阿细带来的剧本都没让他完全满意。

他想拍出一部优秀作品,既提升华谊的影响力,又要抢占台岛市场。

因此他对剧本格外挑剔。

但过于苛刻或许不是好事,即便剧本稍逊色,只要有足够的明星加持,依然能吸引粉丝贡献票房。

就在杨尘犹豫是否降低对剧本要求时,一个各方面都堪称顶尖的剧本出现在他眼前。

这是疯狗精心挑选的作品,讲述了一位民间武术家黄飞鸿在特殊年代反抗洋人、拯救同胞的故事。

杨尘看完三遍后认定这是不可多得的好剧本,立刻决定由华谊全力投入拍摄《黄飞鸿》。

然而,杨阿细却不服气,她草草看过剧本后便挑衅地说:“尘哥,这个故事不就是两派人打架吗?跟帮派争斗有啥不同?”

杨尘摇头反驳:“当然不同,帮派 ** 怎能和武侠精神相比?”

他接着解释:“武侠文化是我们的独特遗产,那段历史虽是伤痛,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部分。

这份剧本不仅直面伤痛,还展现了大夏人的坚韧与自强,正是我一直寻找的那种能载入影史的佳作。”

实际上,选择拍摄这部影片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杨尘表面上游走于黑白两道,但实际上他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保障港岛的和平回归。

港岛近九十年的历史充满了被洋人压迫的记忆。

老一代港岛人尽管地位低下,却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

而新一代港岛人在洋人统治下长大,很多人已习惯现状,甚至有人梦想成为洋人,放弃自己的中国根。

剧本中的一个片段深深触动了杨尘:黄飞鸿自言自语道:“金山?洋人的生活真是天堂吗?若真是如此,为何他们的船只还频频驶向我们国家的港口?也许我们早已拥有自己的金山。”

这份剧本不仅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更贯穿始终传递着“自强”

“自信”

的主题,展现大夏绝不逊色于任何洋人国家的决心。

读完剧本,杨尘内心被深深触动,责任感油然而生。

他决定倾尽全力将这部作品完美呈现。

他对下属下令:“暂停所有其他项目,集中全公司资源筹备拍摄《黄飞鸿》。”

随即他又改口道:“找到这位编剧的地址,我要亲自去迎接他。”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

杨尘身为港岛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便面对两大社团龙头也无需如此礼遇,可如今他竟要亲自迎接一名籍籍无名的编剧?

骷髅文不解地问:“老大,何必亲自出马?我去即可。”

杨尘摇头答:“这篇剧本令我热血澎湃,必须亲眼见见是怎样的人物才能写出这般佳作。”

很快,华谊查明了编剧的地址。

得知其居住于九龙贫民区后,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阿布担忧道:“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为何会落魄至此?”

疯狗则提议派手下先侦查情况。

但杨尘坚定表示:“如此气势恢宏的剧本绝非奸佞所为,若真有歹意,又岂会被轻易识破?我信此人无恶意。”

稍顿,他又安抚道:“若你们仍担心,便随我一同前往。”

于是,杨尘、杨阿西和阿布等人分乘两车,朝九龙贫民区驶去。

** 岛虽是亚洲金融重镇,被称为东方之珠,但除了气势恢宏的摩天大楼和富商豪宅外,这里同样栖息着许多生活困顿的贫困人群。

九龙这片贫民区用“鸽子笼”

来形容毫不夸张,买不起房的人们每日劳作归来只能挤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栖身。

这里更谈不上个人厨房或厕所,公共设施无论是卫生间还是厨房都极为脏乱。

杨阿细刚踏入这片区域便因刺鼻气味蹙眉。

而贫民区内的居民也打量着杨尘一行人,毕竟杨尘已是商界的成功人士,他与随行者的衣着与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杨尘直截了当地说道:“我是来寻人的。”

随即报出剧本创作者的名字,询问是否有人愿意引路。

尽管杨尘有着敏锐洞察力,但在如迷宫般的贫民区寻找一位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仍非易事。

然而巷口几名居民却对杨尘置若罔闻,低声交谈着什么。

杨尘当即掏出钱包,拿出三张大额钞票说道:“只要能找到人,报酬自不会少。”

看到钞票后,起初冷淡的几人眼神顿时亮了起来。

他们争相抢着说要为杨尘带路,“我和刘伯最熟了!”

“你胡说什么?上次刘伯发病还不是我背他去医院的。”

有人甚至上前说道:“大爷,应该往右转,我这就带您去。”

杨尘点头致谢,边走边询问关于那位剧本创作者的信息,带路者每讲一句,众人皆感叹不已。

“刘伯的腿已瘫痪,现在卧床不起,靠近时还能闻到刺鼻异味。”

“所以刚才我们才觉得奇怪,你们穿得这般讲究分明是有钱人,有钱人怎么会找刘伯呢?”

杨尘惊讶地问:“你是说刘伯身体有残疾?”

带路者点点头。

骷髅文阿布等人十分惊讶,写出令尘哥满意的剧本的作者竟然是个残疾人?

杨尘再次问道:“他的腿是如何致残的?”

带路者答道:“两年前突发疾病导致瘫痪,不过可能是年轻时留下的隐患。

当然,关于刘伯年轻时期的事,我出生前便已听闻。”

他又补充道:“似乎刘伯当年看不惯洋人欺凌我们大夏人,但在那时的港岛反抗洋人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刘伯被抓入狱三个月,受尽折磨后才被释放,从那以后刘伯便落下不少病根。”

带路者进一步说明:“因身体残疾,刘伯既找不到工作也无妻儿陪伴,如今孤苦无依,仅靠自己勉强度日。”

得知刘伯如此困苦,杨阿细深感同情,但仍疑惑地问:“既然这位老人两年前瘫痪且无亲无故,他又是如何熬过这两年的呢?”

带路者解释道:“刘伯会撰写一些文章供几位编剧参考,每月完成的作品都由附近街坊帮忙寄出。”

“稿费同样通过邮寄方式返还,日常所需的食物饮品也是由街坊代购,当然刘伯也会拿出一部分稿费作为酬谢那些热心帮忙的邻居。”

听着刘伯的经历,杨尘愈发敬重这位老人,并决定利用自己的资源改善他的生活条件。

不久后,他们抵达了刘伯居住的小屋外。

由于老人行动不便且独自生活,即使离得很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