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明媚贵女入梦,太子将军齐齐沦陷 > 第235章 谁是主人?

明媚贵女入梦,太子将军齐齐沦陷 第235章 谁是主人?

作者:山河以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2 23:21:12 来源:小说旗

“女君,中书令大人求见。”

李扶音放下手中的书,略一思索就知道他的来意。

她微微一笑:“请他进来吧。”

“是。”知春退下。

门外的王守正走进来,恭敬向两人行礼。

“臣参见陛下和娘娘。”

季允宸随意坐在斜塌上,手里拿着本书专心看,头也不抬。

“王爱卿不用多礼。”李扶音让他坐下,又让人给他上茶,才问,“颍州风景不错,我和陛下刚走了一圈回来,王爱卿有什么事吗?”

王守正淡笑:“臣今日也去城里看了一下,娘娘手下的人利落,整个颍州井井有条,臣注意到不少百姓都对朝廷赞誉有加。”

“是吗?颍州刺史也很得力,听说他是王爱卿的门生?”

“不敢不敢,满朝文武都是陛下和娘娘的门生,我等还需要多多学习,才能继续为朝廷效力。”

季允宸瞥了他一眼,这老东西怎么还没进入正题?他还有些事情要跟阿拙讨论呢。

王守正话题一转:“说起来,臣今日走访民间,倒是得到了一个消息,这才来跟陛下和娘娘讨个主意。”

李扶音挑起秀眉:“你尽管说。”

“臣发现自从先帝时期起,西域逐渐脱离了朝廷的管控,今日臣在集市遇到了毛高格,发觉他手中的座驾是吐蕃特有的矮马。”一边说着,王守正还抬头瞄了一下两人的表情,见皇后眉眼含笑,陛下隐有不耐,他直接跪下来,“臣愿出使西域,助陛下和娘娘重启丝绸之路辉煌。”

李扶音沉默了一会,才说:“霍大人远在丰州,如今王爱卿要是再往西域走,那……朝中无人啊。”

“娘娘的心意臣明白,只是臣不曾为朝中做出什么贡献,也就这身老骨头能用了。”

“爱卿高义。”李扶音笑着赞了一句,却没说答应不答应,“如今说这些还早,我等远在颍州,大人不如趁这个时候好好放松一下?”

王守正垂眸笑道:“娘娘说的是。”

等他离开后,季允宸放下书,促狭地笑了笑。

“皇后娘娘威武不凡。”

“还是皇帝陛下指导有方。”李扶音拿起他手上的书,“怎么不继续看了?”

“这些佛教东西没甚意思,不过是统治者为了安抚民心而制造的东西,也是百姓给自己的一个指望。

我看了一下他们传来的书籍,如今的西洋人不足为据。”

“未来变幻莫测,如今下定义为时过早。”李扶音不赞同。

季允宸靠过去,下巴搭在女子的肩膀上:“阿拙说的是,所以此时更应该警醒起来。”

李扶音嫌他火气大,转过身子用手托着他的下巴,作怪地捏他脸。

“所以承宁想做什么?”

“王守正能力不错,他有个儿媳出身于安西当地的氏族,若是能不费一兵一卒巩固西域,他是最好的人选。

承安两年内收复突厥,如今兵力正是疲惫的时候,此时的吐蕃不能动,不如让人加固西域的通道,既能防范外敌,又能扼住内乱。”

“我没说不让他去呀。”李扶音眨眨眼睛,“他若是能在颍州做了什么,恐怕不用进入西域就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我当然知道阿拙的想法。”季允宸忍不住亲吻她的眼睑,他想起刚才看的书籍,西洋那边似乎十分鼓励商业发展,问道,“阿拙,你知道历朝历代为何实行重农抑商吗?”

“知道,若是人人都去经商,那么土地无人开垦,粮食也就得不到保障,如此下来,商业带来的繁荣只是空中楼阁一戳就破。”

李扶音想也不想就回答,她问起另一个问题:“承宁,汉武帝时期,他哪来的后勤支持卫霍讨伐匈奴?”

季允宸眼睛一动,他想起幼时读的史料,心里有无数话想说,偏偏话到嘴边又无法开口。

“因为门阀被剪除,新的门阀尚未形成,汉武帝重用中小地主,出现了超越时代的生产关系。”李扶音想起前世看过的一个解读,她盯着季允宸的眼睛,“就这股力量就让当时的帝国无比强大,但是这种关系又在不间断地培养新的门阀,最终新门阀代替了旧门阀,这种关系也就无法维持,生产关系又退回了上个版本。”

季允宸:“所以你想培养新生的力量?”

是也不是。

李扶音仿佛站在一条历史长河中,她见证了前世的历史兴衰,他们的得与失给她指明了方向。

她曾经看过一个解读历史的视频,悠久的古代史下,谁是国家的主人?

是地主。

或者说生产资料的持有者,谁拥有土地,谁拥有生产资料,谁就能获得权力。

曾经的李扶音作为一个家族女郎,她享有的资源是家族和未来夫家赋予的,自保都嫌不够,怎么会杞人忧天,担心国家兴亡呢。

可是后来她与季允宸两人相识,侥幸在这个时代登上高位,她的眼光不再是一亩三分地,她的抉择关乎着千千万万人的性命。

某一日,她刚了解完开国皇后的事例,独自站在城墙上,那时她心中已然下定了决心。

开国前期,皇权与士绅结盟取代门阀,跟随皇帝打江山的豪强地主逐渐成为既富又贵的士族。

但这似乎无法改变底层百姓的现状,因着科举制度,从中出来的庶族地主形成了新的剥削者,他们将土地利用到极致,又因着武力不足,无法形成强大的地方势力,只能依赖于给予他们土地的皇权,皇权逐渐加大。

作为一种规则化的公平竞争手段,科举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却不可能消除矛盾,李扶音问过王席兰:“本朝民风开放,为何有人一些宣扬女子三从四德的风气?难道先帝真的能做到哪一步吗?”

那时候的王席兰只是深深地望了她一眼,才回答:“因为获得的东西太少,参与竞争的人又太多,科举只能保证一定时期的稳定,资源的有限性让他们不自觉地打压对手,也越来越趋向于保守,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压迫。”

但是女性却是遭受伤害最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