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 第218章 硝烟弥漫雒京城

他们大大低估了大魏国的军情传递速度和危机应对能力。

杨谦等人刚绕城而走,萧狂鸣带着四名心腹卫士直奔房州城南门,远远看见旌旗招展的城门紧闭,城墙上铠甲鲜明的将士如临大敌,所有守城器械都摆到了最佳防御位置,显然已经做好迎战准备。

萧狂鸣驻马三里外遥观片刻,推断房州城多半是接到了镇南关的军情密报,启动了紧急预案,提前封锁城门进入战时状态。

他们虽是太师府的玄绦卫队,佩戴太师府的腰牌,但玄绦卫队是内卫队伍,不是朝廷正规作战部队,战时状态根本叫不开房州城的城门。

战争时期所有城池关隘的守军见到陌生人一般只认兵符。

萧狂鸣扶着隐隐作痛的胸口,颓然苦笑,拍马追着杨谦的大部队而去,很快就在城西的五里亭追上他们。

杨谦见他们去而复返,询问缘故,萧狂鸣三言两语将房州城封锁城门的情况说了出来。

杨谦不可思议:“房州城官兵这么快就接到了息烽口的军情战报?还第一时间封锁了城门?这应对速度也太快了吧?”

毕云天拍马向前道:“公子,咱们大魏国崇尚武功,边境两百里内的刺史府尹须由军功在身的将领转任,概莫能外。

这些刺史府尹都是从死人堆里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悍将,上马纵横疆场,下马教化百姓,一个个本事大着呢,应对这点小事对他们来说小菜一碟。

房州刺史端木珑当年就是关内道的悍将,跟随太师血战过西秦,在关内道驻防十几年。

前些年因年纪渐渐大了,太师特意将他调到房州转任刺史,算是褒奖他的巍巍战功。”

杨谦道:“那就难怪了,原来刺史都是军中将领转任的。”

他看了看脸色惨白的萧狂鸣:“怎么样?还能策马奔腾吗?”

萧狂鸣红脸艰难挤出一点笑意,微微耸了耸肩,意思是舍命陪君子咯。

一行人继续赶路,午时到了下一个市集。

杨谦派人买了一部马车给三名伤员乘坐,他们坐上马车后,可以降低一些旅途颠簸之苦。

接下来晓行夜宿,马不停蹄,终于在第五天傍晚风尘仆仆赶到雒京城,进了太师府。

不管是雒京城还是太师府,一股扑面而来的紧张气氛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所有人都笼罩在愁云惨雾中。

气氛不对。

跨进府门,杨谦向守门卫士打听消息,却听到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新闻。

原来前些天不只是镇南关防线遭到楚军突袭,西边的萧关防线更是被西秦军打的支离破碎,河南道关内道同一时间燃起战火。

太师府近来收到的军情密报极不乐观。

南方战场,在靠山王项赭的精心布局下,先是楚国壶关守将、镇北大将军霍其山率领三万精兵攻克提篮城,奇袭息烽口。

楚国传檄天下,女帝项樱御驾亲征,统帅十三万大军进驻提篮城,兵分两路直指柴城。

北路,镇北大将军霍其山以息烽口为跳板,领兵四万大举东进,三日内攻陷柴城以北的三处关隘,彻底切断了柴城与河南道的联系。

南路,楚国江陵道大都督韦廷领兵五万,一路势如破竹,连克柴城以南四大据点,正面逼近柴城。

镇南关大将军司徒错不知吃错什么药,竟然一口气颁布几道军令,将青虹关、金鸡岭、飞蝗关等地的守军全都调走,东边的两万驻军收缩到唐州城,西边的一万八千驻军收缩到房州城,柴城东西两线十几座关隘拱手让给楚军,房州城唐州城以南数百里国土拱手让给楚军。

失去沿线关隘支援的柴城被十三万楚军团团围住,彻底成了孤城。

西边战场更为惨烈,萧关防线被势如猛虎的西秦军冲击的摇摇欲坠,据传大部分关隘据点都已丢失,甚至有消息说萧关大将军、上柱国屠飞斩壮烈殉国,副将曹耒临危受命主持萧关防务。

一部西秦军在大将军檀珩的率领下绕过萧关,从渭河上游麦积地区顺流而下,沿途攻城拔寨,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秦州陇州,估计很快就会打到西京城下。

听完这些消息的杨谦一巴掌把那个卫士扇到墙角根,怒不可遏道:“胡说八道,太师还在呢,西秦南楚哪来的胆子全面进攻大魏?你从哪里听来的谣言?你再敢传谣,信不信我把你舌头割下来喂狗?”

那卫士想不到杨谦会如此愤怒,吓得匍匐地上,委屈辩解道:“公子,小的绝无半句虚言,太师正在议事厅跟各位将军大人商议退敌之策呢,公子若是不信,大可以去议事厅听一下。”

杨谦撇下随从,甚至连秋明素都懒得安顿,急如星火往议事厅跑去。

萧狂鸣领着玄绦卫队各自散去,银铃儿带着秋明素先去翠柏院。

在荒山野岭长大的秋明素,一进门被太师府的金碧辉煌晃花了眼,放眼望去,左边是看不完的雕栏玉砌,右边是珠光宝气的亭台楼阁,感觉自己置身于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一步也不敢踏错,一句话也不敢多说,默默的跟在银铃儿后面。

如果是在平时,以秋明素这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不管是进京还是进府肯定会引起轰动。

可是战争的阴霾笼罩在大魏国上空,百姓们不由自主进入了恐慌状态,太师府的气氛更是凝重,府里的人都没有侃八卦的闲情逸致。

六王之乱的血腥惨烈距今不过三十多年,留下的战争余波影响了魏国十几年,很多老一辈的人亲自经历过那种人间惨状,心有余悸。

最初他们坚信无所不能的杨太师肯定可以力挽狂澜,御敌于国门之外。

可是近些天乱糟糟的消息在街头巷尾传来传去,很能蛊惑人心。

有人说太师抱病在床,几个月没有上朝理政,文臣武将各自为政,政令军令不通,这才被敌国有机可乘。

有人说各地手握重兵的大都督、大将军欺负太师老了,一个个包藏祸心,不肯听太师的命令,私下里跟敌国勾结,放纵楚军秦军入关,妄图与敌国联手瓜分大魏,自立为王,矛头直指镇南关大将军司徒错和关内道大都督董麒等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