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 第295章 老头本是宫中人

夜更深了。

月牙爬上中天。

篝火哔哔啵啵烧着,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陶罐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送出一阵阵隐含肉香的雾气。

杨谦项樱好像被人重重敲了一棍子,脑瓜子嗡嗡作响,微愣片刻,吓得挺身起立,作防备状。

一向优雅从容的项樱罕见的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你怎么认识我?”

杨谦第一个念头就是杀人灭口,刚想抬腿踢死张老汉,但内心深处有个念头快速涌出,潜意识告诉他此事可能没那么简单。

一个在魏国深山野林的贫困流民怎会认出深居楚国皇宫的皇帝陛下?

老汉张富清用破烂袖口抹着眼泪,呜呜咽咽道:“陛下,老奴原是文渊宫的宦官,小时候曾在您身边侍奉过几年。

在您登基第四年,也就是大楚元贞四年,老奴因嗜赌如命欠了高额赌债,为了还债,一时猪油蒙了心,倒卖了几件价值昂贵的玉石珠宝,第二天就被文渊宫首领太监查了出来。

按大楚律盗卖宫廷御用物品应判斩立决,是您大发善心替老奴说了几句好话,首领太监只是将老奴逐出皇宫,老奴一直惦记您的救命之恩。

老奴刚才一眼认出了杨公子手里的青鹭匕首,心里有些怀疑,就暗暗留了点心。

老奴记得您的颈部有条小小的十字刀疤,是您跟清凤公主玩耍时不小心割伤的。

老奴斗胆,冒死看了看陛下的龙体加以验证,陛下颈部果然有个十字刀疤的痕迹,才敢确定您是陛下。”

杨谦低头细细打量项樱颈部,借着火光月光看清她锁骨向内凹陷的地方确实有道极淡的十字疤痕。

这个位置相对隐蔽,容易被下巴和衣领挡住,若不专门去验证,一般人很难注意到这细微的标志。

前些天他虽将项樱脱的一丝不挂,可惜是在黑不溜秋的木屋里,连玉体都未曾看清,更别说这道锁骨内侧微不足道的疤痕。

既然疤痕存在,杨谦不由信了七成,看向项樱笑道:“你是否记得他?”

项樱眼里的震惊如涟漪一般散去,绞尽脑汁想了又想,尬笑摇头道:“实在记不起来,太久了,那时候我还小,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颈部确实有道十字刀疤,从我记事起这道疤就出现在我身上,连我自己都忘了是怎么来的。

不过我以前从来不出皇宫,宫外的人不认得我,更不会知道我颈部有疤的旧事,知道这事的肯定是服侍过我的宫人。

这把青鹭匕首也是一样,皇爷爷担心魏国派人行刺我,叮嘱我日夜随身携带,只有我身边的太监侍女才认得,他应该是宫里的旧人。”

杨谦项樱心神略定,慢慢坐回原位。

虽说能够确定他是大楚皇宫的旧人,杨谦依旧警惕询问道:“你被逐出皇宫后,为何没有留在楚国,反而流浪到魏国呢?”

张福清长吁短叹一番,哭丧着脸道:“公子有所不知,老奴原想在楚国找个偏僻点的地方隐居。

可我在皇宫欠了一屁股赌债,还没来得及还清就东窗事发被抓了起来,离开皇宫后,那些债主派人到处找我麻烦。

为了逃避那些凶神恶煞的债主,我只能四处逃亡,然而逃来逃去都逃不出他们的魔掌,好几次被他们打得半死,迫于无奈只得逃出楚国,来到魏国讨生活。

老奴没读过什么书,不认识几个字,但仗着在皇宫学来的一点微末本事,靠着走街串巷骗神骗鬼攒了一点小钱,勉强糊口。”

杨谦神色变得古怪,似笑非笑道:“老丈,你说是你宦官,那你怎会生出这么多儿女?”

张福清皱巴巴的老脸尴尬道:“公子呀,老奴生来命苦,小时候进宫当了阉人,哪有本事生儿育女?他们不是老奴亲生的,是在路边捡的孤儿呢。

早年老奴攒了一点小钱,一日三餐有个保障,见这几个孤儿饿的奄奄一息,好心送给他们几个馒头。

他们赖上了我,偏要认我为父,从此跟着我浪迹江湖相依为命。

早年魏国形势动荡的时候,我们拿着楚国户牒只要去官府登记造册,依然可以自由穿州过府,生活还算勉强过得去。

随着战乱逐渐平息,魏国局势越来越稳,地方官府开始严厉管控流民,勒令所有流民必须就地扎根,去官府重新登记户牒,由官府免费派发土地种子。

这本是好事,我们也分到了几块薄田。

哎,一切都是命呀,老奴在皇宫待了大半辈子,又在江湖漂泊好些年,于农田里的稼穑之道一窍不通。

偏偏自恃聪明,拉不下脸向农人虚心请教,第一年就闹得颗粒无收的下场,害的全家跟着我喝西北风。

为了活下去,便捡起老行当四处给人看相算命,没多久被衙役逮住,遣送原籍。

魏国官府还是有些好人的,又派给我们一些救济粮和种子。

可惜我们一家都不是种田的料,吃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犁地时一个个叫苦连天,种子还没撒下,就被那几个不成器的东西卖了换酒喝。

没奈何,这次又得外出讨生计,我们不敢再去人多热闹的城镇,专挑偏僻的村落流浪,混一顿是一顿。

前两年日子虽然过得苦,勉强还能混口饭吃,前些天魏楚开战后,魏国突然封城封路,官兵到处抓流民抓细作,我们担心被官府逮住,一头躲进这人迹罕至的奇峰山。

这山里没有多少人家,只有几家江湖人扎堆的客栈,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全都杀人不眨眼,我们不敢招惹江湖人,每日在山里四处流窜,东躲西藏,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就饿成这个鬼样子,可怜呀。”

杨谦不由气往上涌,这一家子原来是好吃懒做的懒鬼,难怪穷困潦倒至此。

但张福清的话传达了很多重要信息,令杨谦受益匪浅。

魏国官府在管理流民方面既严格又富有人性,强制他们定居的同时不忘派发救济粮和种子。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比简单粗暴的施粥赈灾更加有效,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和增加人口税赋,难怪魏国可以一跃成为当世最强的国家。

可见太师老爹掌权以来不只是取得了赫赫武功,文治方面应不输于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治世明君,什么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莫过于此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