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 第177章 太和殿顶的现代法医报告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第177章 太和殿顶的现代法医报告

作者:酥小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07:19:11 来源:小说旗

寅时三刻,太和殿重檐庑殿顶的琉璃吻兽上挂着一只断线纸鸢。司礼监太监举着长竿捅了半刻钟,那绘着北斗七星的青鸾风筝却纹丝不动,翅骨间隐约缠着几缕靛蓝丝线——与三日前慎刑司暴毙宫女领口的织锦同出一源。

石静娴立在丹陛石阶下,指尖摩挲着袖中半块染血的饕餮纹玉坠。昨夜胤礽扮作小太监溜进南书房,从康熙案头顺来的密折里写着:\"宫女秋蓉,吞金自尽,衣领有撕扯痕\"。可那风筝上的丝线分明是江宁织造贡品,唯有亲王以上方可御赐。

\"太子爷,礼部催问大典事宜。\"何柱儿捧着金漆托盘趋近,盘中《验尸格目》册子下压着张潦草字条:\"申时三刻,东华门风筝铺\"。

她抬眼望向太和殿顶,日光照在风筝竹骨上折射出奇异银光——那是现代痕检常用的磁性粉末,昨日她借口改良朱砂印泥,从钦天监顺来的陨铁碎屑。风筝铺掌柜是个独眼老匠,案头摆着半截烧焦的竹骨:\"贵人可知,这风筝线掺了马尾毛,能割断喉管。\"他枯指划过靛蓝丝线,线头忽如活蛇般钻入《大清律例》书脊,挑出张泛黄地契——正是索额图门人强占的京郊田庄。

石静娴扣住掌柜脉门,指腹触到层叠刀茧:\"前锦衣卫暗桩?\"

\"老朽只会做风筝。\"他咧嘴露出镶金的犬齿,\"比如这'北斗青鸾',飞得越高,翅骨间夹带的密信越显——听说乾清宫檐角新换了铜网?\"

她猛然想起昨日早朝,内务府奏请加固宫禁防鸟雀的折子。若有人借放风筝之名,将罪证悬于禁宫高处……

申时末,十八只绘着《洗冤集录》验尸图的风筝从东华门升起。最壮观的当属那只三丈长的\"百骨鸢\",翅骨以人骨拼接,关节处缀着从慎刑司停尸房偷来的验尸银针。康熙震怒时,石静娴正跪在太和殿前背诵《礼记》。

\"保成可知何为君父之怒?\"龙靴碾过她昨夜故意遗落的《洗冤格目》,页缝朱砂在日光下显出暗字:\"秋蓉指甲藏红矾,非自尽\"。

她俯首贴地,袖中磁石悄然吸起散落的陨铁粉——那些粉末沾在康熙袍角,与风筝线上的磁性痕迹如出一辙。

\"儿臣只知,君父之怒当如殿顶悬剑。\"她指向太和殿正脊,\"剑锋所指,魑魅无所遁形。\"

仿佛应和她的话,那只\"百骨鸢\"突然断线,不偏不倚砸在索额图轿顶。骨架散落处,赫然是用朱砂描摹的秋蓉尸检图:喉部勒痕走向与自缢方向相反,后颈有亲王印绶压出的云纹淤青。戌时宫门下钥前,最后一只风筝掠过宗人府高墙。那是个巴掌大的\"血燕\",肚腹鼓胀如孕妇,翅尖浸过化尸水的丝线悄然腐蚀了窗棂。

胤礽扮作送膳宫女潜入牢房时,秋蓉的\"自尽血书\"正在霉斑中消融。他蘸着胭脂在墙上速绘:

风筝线=江宁织造贡品(仅赐裕亲王)

红矾毒=御药房失窃案(经手人:惠妃表侄)

淤青纹=康熙三十一年制亲王宝印(废太子案后已熔)

石静娴收到密信时,正被康熙按在龙椅上批注《洗冤集录》。她朱笔一挥,在\"自缢案\"页脚添了行小字:\"真悬梁者,舌抵齿;伪悬梁者,齿破舌。\"

次日早朝,裕亲王当庭咳出半截舌头——昨夜他悬梁未遂,齿间还咬着半片风筝纸,上书:\"索相门人孝敬王爷的田庄,秋收三百石\"。风筝案第七日,石静娴站在太和殿顶,脚下躺着昏迷的索额图死士。她将染血的《洗冤格目》撕成纸鸢,每片都写着不同罪证:

甲片:宗人府地契(夹在风筝骨架)

乙片:红矾购买记录(用磁性粉末书写)

丙片:亲王印绶拓印(朱砂混合骨粉)

纸鸢随风散入六部衙门,某只恰被胤礽接住。他扮作的钦天监博士\"失手\"打翻星象仪,镜面反射日光点燃纸鸢,灰烬在乾清宫前拼出八个字:

\"天火昭罪,风筝渡冤。\"

康熙在灰烬中拾起片未燃尽的纸,上面画着秋蓉颈部淤青与裕亲王印绶的拓印对比图。他忽然大笑,将纸片塞进石静娴掌心:\"保成这风筝放得好,放到最后……\"

话音未落,东华门传来喧哗——十八省举子联名上书,称梦见北斗化鸢投书,求彻查科举舞弊案。

石静娴望向宫墙外翻飞如蝶的风筝群,抿紧了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