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 第324章 治河民工合唱《黄河大合唱》

黄河水裹挟着泥沙撞击堤岸的轰鸣声里,石静娴赤脚踩在泛着冰碴的淤泥中,腰间玉佩早被她当了换作三十石粟米。工部呈报的\"新筑堤坝\"此刻在她眼前裂开蛛网般的纹路,像极了毓庆宫地砖下那些被白蚁蛀空的暗道。

\"殿下,河督说今日要查验三号闸口。\"侍卫举着伞追上来,油纸伞骨在狂风里折成扭曲的弧度。石静娴抹了把糊住眼睛的雨水,突然抓住那人手腕:\"你闻闻这泥。\"侍卫吓得几乎跪进泥浆里,却见太子殿下将污泥凑近鼻尖:\"去年秋汛时冲下来的腐草,混着新近坍塌的芦苇根——这堤坝用的根本不是青石!\"

二十丈外的芦棚下,河督李光地侄儿李茂才正剔着牙,忽见民工群里站起个精瘦老汉,竟用扁担挑开盖着沙土的草席。被雨水泡烂的秸料如溃脓的伤口暴露在众人眼前,人群里炸开声嘶吼:\"他们用秸秆替条石!\"

石静娴在此时踏进芦棚,蟒袍下摆滴落的泥水在地面洇出蜿蜒痕迹。李茂才慌忙掩住账簿的动作,让她想起穿越前在法医室见过的尸体——那些试图掩盖致命伤的凶手,手指也会不自觉地痉挛。

\"给民工加三成粟米。\"她突然开口,惊得李茂才打翻茶盏,\"再宰十头猪送过来。\"

\"殿下不可!这治河款项……\"

\"用你的项上人头抵。\"石静娴笑着将《河防刍议》拍在案上,书页间夹着的验尸格目飘落在地。李茂才盯着\"左肋第三骨裂痕为旧伤\"的朱批,忽觉脖颈发凉。

入夜,民工围坐在篝火旁分食肉汤时,有人哼起了船工号子。那调子穿过雨幕飘进石静娴耳中,竟与《黄河大合唱》的旋律惊人相似。她循声望去,见白日揭发秸料的老汉正用陶碗敲击节拍,沙哑的嗓音裹着黄河怒涛:\"风卷浪头高过山哪,弟兄们拉纤莫松弦——!\"

胤礽的密信便是在此刻送到。石静娴躲在漏雨的帐篷里拆开火漆,先抖落出几颗包着糖霜的酸梅——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凡夹带吃食便是平安。信纸右下角画着歪扭的小像:穿百蝶氅衣的\"太子妃\"正给哭闹的小格格喂药,笔触间却透出几分温柔。

\"……都统夫人提及李河督在扬州购置别院三处,随信附地契影本。另,你要的《治河方略》孤已命人混在佛经里送出,遇查验便说是太子妃为黄河龙王抄的往生咒。\"

石静娴将酸梅含在口中,甜涩滋味漫过舌尖。账外忽然传来整齐的踏步声,她掀帘望去,数百民工正举着火把列队巡堤。白日里哼曲的老汉走在最前头,吼出的词句已变了模样:\"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俺的家在山东济宁州,十年倒有九年淹呐!\"人群里爆出回应。

火光照亮石静娴湿润的眼眶。她想起1939年延安窑洞里诞生的旋律,此刻却从三百年前的黄河岸边破土而出。有个赤膊少年跳上土堆,用木棍敲击铁锅唱道:\"决堤淹了俺的田,官府还要征役钱!\"

\"这样的日子怎能过!\"

\"抄起扁担跟他干!\"

声浪震落棚顶积水,石静娴抓过鼓槌奔向人群。当她击出《保卫黄河》的节奏时,没人知道这个满身泥泞的\"太子\",胸腔里正沸腾着两个时代的共鸣。李茂才带兵赶来时,只见太子殿下挽着裤腿在泥地里击鼓,民工们吼出的歌谣竟让黄河水都暂缓了奔流:

\"万山丛中治河汉!

青纱帐里筑堤人!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铁锨锄头!\"

——最后两句被石静娴悄悄改成\"挥动着铁锨箩筐\",却让赶工的号子响彻云霄。李茂才的呵斥淹没在声浪里,他惊恐地发现,那些曾温顺如羔羊的民工,此刻眼里燃着连洪水都吞不灭的火光。

三日后暴雨停歇时,新堤坝奇迹般挺过了洪峰。石静娴在验收文书上按印时,听见民工堆里传来熟悉的旋律。白日击鼓的老汉正教孩童们唱歌,词句又添新篇:\"太子爷与咱同吃住,贪官污吏都打翻!\"

她转身将治河功臣的奏报扔进火盆,火星窜起瞬间照亮案头密信——那是胤礽新绘的小像:穿太子朝服的\"石静娴\"被画成三头六臂的模样,左边胳膊挎着药箱,右边胳膊抱着河图,中间那颗脑袋正对贪官翻白眼。

黄河水裹着冰凌向东奔去,石静娴摸了摸怀中焐热的酸梅核。等到开春,该让胤礽在毓庆宫后院种株梅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