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 第382章 太子妃的算盘:捐嫁妆不如买米粮

毓庆宫的烛火晃得胤礽眼疼,他盯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嫁妆单子——翡翠头面十二套、金丝楠木箱二十抬、田产地契厚如《资治通鉴》。三日前他当着六宫的面捐了这些,原想着博个“贤良”名头,可今早递进来的密报却让他指尖发冷:江南的粥棚仍有人饿死,户部拨的赈灾银竟被熔了重铸成官锭!

“娘娘,索绰罗家送来的谢恩礼。”大宫女捧着一匣子东珠,颗颗圆润如灾民空洞的眼。胤礽突然想起石静娴上月验尸时说的话:“人饿到极致,胃袋会吞自己的血肉。”他猛地摔了茶盏,瓷片溅到《黄河河道图》上,恰巧割裂徐州那段决堤处。

——————

前朝太和殿内,石静娴正捏着河督递上的《赈灾实录》冷笑。

“三十万两白银修堤,却用芦苇填夯土?”她一脚踹翻颤巍巍的老臣,蟒袍掠过对方花白胡须时,袖中滑出一本染血的账册——这是昨夜粘竿处从河督小妾棺木里扒出的。尸体第十根肋骨断裂,临死前死死攥着这本阴阳账,倒便宜了她这法医出身的人。

康熙高坐龙椅,看“太子”疾言厉色驳得满朝哑口无言,眼底闪过一丝惊诧。这个曾孤傲得连句软话都不会说的儿子,如今竟能将《九章算术》里的“均输法”套用在购粮上:“儿臣请将剩余嫁妆折现,绕过州县直接向徽商购粮!一斤米在安庆卖三钱,到徐州竟涨至八钱,中间这五钱差价……”她故意顿了顿,扫过户部尚书涨红的脸,“够买三个河督的脑袋!”

——————

毓庆宫偏殿,胤礽正提笔写密信。

“嫁妆里的蜀锦可裹尸,不如裁了给灾民制冬衣。”他蘸着朱砂画了幅《运粮路线图》,却在淮安府标了个红圈——三年前他监修的清江闸就在此处,若石静娴真按他暗示的走漕运……

三日后,第一批粮船抵岸时,河道上浮起七具尸体。

“都是吞银自尽的粮商?”石静娴蹲下身,熟练地掰开一具尸体的下颌,“错,舌根有勒痕,死后才被塞入碎银。”她转头对粘竿处统领轻笑,“去查查直隶的当铺,最近谁家收了宫制金锁?”

当晚,惠妃宫里搜出三十把长命锁,熔了正好补上赈灾银的缺口。康熙摸着“太子”孝敬的貂皮大氅,对梁九功叹道:“保成这脑子,倒像他皇祖母转世似的。”

——————

月末小雪初霁,胤礽倚在暖阁里看《徽州米价簿》,忽听得门外小宫女嘀咕:“太子爷这回把嫁妆换成粮,可比娘娘直接捐了聪明多了!”他捏紧手炉,嘴角却翘起来。

屏风后闪过杏黄衣角,石静娴丢来一包松子糖:“你的嫁妆,给你挣了个‘贤后’名声。”

“是太子妃。”胤礽咬开糖纸,甜味混着铁锈味——他昨日刚拔了惠妃安插的老嬷嬷的舌头,“下次买粮,记得压三成价。”

窗外,八阿哥的轿子碾过宫道积雪。

他怀里揣着弹劾太子“勾结商贾”的折子,却不知徐州百姓已给东宫供了长生牌位,上头刻着八个字:

宁砸金银匣,不饿妇孺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