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 第48章 雍正元年的新身份(太医×隐居士)

一、紫禁城的雪

雍正元年的初雪落得极早,太医院院判何慎独立在廊下看雪,青金石顶戴落满细碎冰晶。他手中攥着一纸密诏,朱砂封泥上烙着养心殿独有的蟠龙纹——圣上要他三日内寻到那位传说中的“隐居士”。

“何大人,皇上这头风症,太医院若再拿不出法子……”苏培盛的声音从身后幽幽飘来,惊得何慎指节发白。他何尝不知,自先帝驾崩后,雍正夜夜批折至三更,偏又忌惮先帝留下的太医,连用一剂安神汤都要验过三遍5。

雪粒子扑在脸上生疼,何慎想起家中《何氏医案》里那句祖训:“宁医阎罗,莫诊君王。”何家十八代御医的荣光,如今倒成了悬在颈侧的铡刀2。

二、西山寻隐

马车碾过京郊积雪时,何慎正摩挲着一枚翡翠压襟。这是从惠妃宫中流出的物件,据说那位隐居士每逢月圆便以此物为信,在潭柘寺后山接诊贫苦百姓7。

“停!”车夫猛勒缰绳。何慎掀帘望去,只见苍松翠柏间立着座草庐,檐下悬着块榆木匾额,上书“活死人医”四字,墨迹遒劲如刀刻斧凿。他心跳陡然加快——这与《何氏医案》中记载的“活死人针法”竟是一脉相承!

草庐内药香氤氲,一青衣人背对门扉捣药,乌发用竹枝随意绾着:“大人若要治头风,当归三钱配川穹足矣,何苦来寻我这山野郎中?”

何慎瞳孔骤缩。此人竟能隔着三丈嗅出他怀中《御药房方录》的配伍!

三、旧怨如针

“隐居士好灵的鼻子。”何慎摘下顶戴搁在石案上,露出底下半旧不新的素银发簪——这是何家子孙行医问诊时的规矩。

青衣人缓缓转身,面上覆着张傩戏面具,唯有一双眼睛清凌凌似寒潭:“何院判既带着《何氏医案》来,不妨翻到崇贞九年那页。”

何慎指尖发颤。崇贞九年正是先祖何渊助岳飞疗伤,反遭秦桧构陷的年份3。书页沙沙翻动,一行朱批小字刺入眼帘:“活死人针传于外姓者,逐出何氏宗祠。”

面具后传来一声轻笑:“当年你何家为保御医之位,将偷学针法的药童沉塘时,可想过百年后要求到这外姓人头上?”

四、龙榻前的博弈

三更梆子响时,养心殿的蟠龙烛台爆了朵灯花。雍正斜倚在明黄软枕上,目光如刀剐过跪在榻前的两人:“隐居士既揭了皇榜,为何仍以面具示君?”

“草民面容丑陋,恐惊圣驾。”青衣人叩首时,袖中滑出半截翡翠压襟,恰与雍正腰间玉佩成对。皇帝瞳孔微缩——这是当年赐给年贵妃的陪葬之物1!

何慎冷汗涔涔。他此刻方知,隐居士那手活死人针法,竟是从惠妃棺中那具“假尸”身上习得。雍正登基后秘密开棺验尸,却发现棺椁空空如也……五、金针渡劫

银针蘸着紫草膏刺入风池穴时,青衣人忽然开口:“皇上可知头风根源?”不待雍正应答,他指尖金针已游走如蛇,“积郁伤肝,惊惧损肾——您这些年梦见先帝的次数,可比梦见年贵妃多得多。”

殿内死寂。苏培盛手中的参汤碗“当啷”坠地,雍正额角青筋暴起,却终是闭上眼任由金针没入皮肉。何慎窥见隐居士袖口内腕上一道陈年鞭痕——与《何氏医案》中“叛徒”何十翼的伤痕分毫不差3。

五更鸡鸣时,雍正沉沉睡去。隐居士收针入囊,忽将翡翠压襟掷向何慎:“告诉索额图,他埋在太医院的钉子,该拔了。”

返程马车碾过积雪,何慎攥着那枚压襟浑身发冷。原来今日一切皆是局:索额图余党欲借隐居士之手弑君,而雍正早知太医中有叛徒,故意以头风症引蛇出洞7。

“何大人不必忧心。”隐居士掀开车帘,任风雪灌入脖颈,“皇上不会动何家——他还等着用《活死人针法》救回地宫里的那位呢。”

何慎猛然想起宫中秘闻:年贵妃薨逝当夜,雍正曾命人取冰窖千年寒玉……

草庐在视野中渐远,青衣人面具下传来低语:“告诉皇上,故人托我问一句——腊月初八的杏仁酪,可还合口?”

(本章伏笔:隐居士真实身份为何十翼后人,与年贵妃假死案密切相关;翡翠压襟为开启地宫秘钥,雍正头风实为慢性中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