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瑾瑶有过目不忘,同时悟性也极好,由着许宝儿带着学的很快,一下午就基础的学了七七八八。
第二天起来,吃过饭后,钟无殇就把邱瑾瑶叫过去看他做的成果,竟然跟书上的一模一样。邱瑾瑶赶紧抱着钟无殇的腰夸赞道“无殇哥,你这手可真巧,这纺车做得比我想象中的还好呢。”邱瑾瑶眼睛亮晶晶的,满是钦佩。钟无殇被夸的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邱瑾瑶带着钟无殇来到库房挑选棉花,一边挑选一边跟钟无殇叙说她在书上所学到:“古代棉花纺成线主要依靠手工工具,历经多道工序,首年是
弹棉:棉花采摘后,因含有杂质且较为紧实,需先弹松。在明清时期,人们使用弹弓,其弓身用竹片制成,弦为牛筋或丝线。弹花匠握住弹弓,用木槌击打弓弦,使棉花逐渐变得蓬松柔软,去除部分杂质。
其次搓棉条:将弹松的棉花要搓成棉条,方便后续纺纱。这一工序通常由妇女操作,她们先将棉花平铺,然后用双手轻轻将棉花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状。搓好的棉条粗细与手指相近,长度约为半米。
再有就是纺纱:纺纱是将棉条纺成线的关键环节,主要工具是纺车。(所以让你做纺车)
你现在做的就是手摇纺车: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纺车,出现时间较早。它主要由车架、锭子、绳轮和手柄等部分组成。纺纱时,纺纱者坐在纺车前,将棉条一端固定在锭子上,通过转动手柄带动绳轮,使锭子高速旋转,同时用手指轻轻牵引棉条,将其逐渐拉长、加捻,纺成纱线。
有空了你在研究一下脚踏纺车:在元代,黄道婆对纺车进行改良,发明了脚踏纺车。这种纺车在结构上增加了踏板和曲柄装置,纺纱者可以用脚踩踏踏板,驱动锭子转动,从而解放了双手。双手可同时操作多根棉条,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能同时纺出三根纱线。
然后络线:纺好的纱线需要进行整理,以便于后续使用,这就用到了络线工具。常见的络线工具是络车,它由木架、转轴、纱框等部分组成。将纺好的纱线绕在纱框上,通过转动转轴,把纱线整齐地缠绕成一定形状,方便储存和使用。 无殇哥你做完脚踏纺车后,还点给我做个络车出来,辛苦你喽。
古代棉花纺线依靠手工与简单工具,虽效率不及现代机械,但凝聚着古人智慧,为传统纺织业发展奠定基础,部分手工纺纱技艺传承至今,成为珍贵文化遗产。 所以我要大力推广纺织技术,好让穷苦的人多一门进项。
吃过中午饭,一个去研究纺车,一个做尝试着做线。邱瑾瑶按照不揍一点一点的摸索,从好开始什么都不会,每人教,一点一点的做成功,花了两天的时间,眼看着就要到出空间的时间了,偏偏她邱瑾瑶就是给做出来了一小团线。
邱瑾瑶非常的自豪,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想要的成果,这个过程邱瑾瑶也是感慨颇多,也让邱瑾瑶以后学东西更有动力,做出了很多大大夏王朝没有的东西出来。
邱瑾瑶找到李叔说:“李叔外界现在还是冬天,蔬菜种类不多,要不我带一部分蔬菜出去卖,按照咱们事先约定好的来,你们自己地里的就全部给你们我不要分成,你找张阳来,咱们赶紧收了,晚上我一并带出去,你们放心我绝不贪污。”
李叔说:“我向来都相信你,放心吧!相信张阳也会无条件的相信你。”
张阳来了,并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面前他与杨花会成婚,还希望邱瑾瑶来参加婚礼,邱瑾瑶连连答应,她让圆子结婚前提醒她进空间参加婚礼。
邱瑾瑶他们出了空间,由于东西太多,房子目前也住不下,所以药材和蔬菜没有拿出来,他俩决定明天在往外拿,先睡觉。
早上用膳,邱瑾瑶跟他们大家说:“今天说一下安排,你们三个今天上午医学,有不懂的标注出来明天上午我在讲给你们听。我今天上午坐诊,你师公他今天有事情,我需要替他坐诊。”
邱瑾瑶看着钟无殇说:“无殇哥,这是圆子统计出来的,杂货铺里所缺的东西,你倒是买齐一下。还有就是将药材给大掌柜送过去,明细要记好哈!喝你回来的路上顺道问一下酒楼看缺不缺新鲜蔬菜,咱看看高价卖青菜试试,快过年了,年前肯定赚一大笔,到时咱们在换个小院或者再买个大点的店铺开医馆,嘻嘻想想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