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第20章 麻贵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第20章 麻贵

作者:姐依旧潇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2:08:13 来源:小说旗

一番热闹而诚挚的恭贺之声过后,萧如薰面带微笑地向众人拱手致谢,然后转身走出营帐,迅速换上了那身象征着总兵身份的华丽官服。

当他再次踏入营帐时,整个人显得更加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只见他步履稳健地迈进大帐之中,帐内原本有些嘈杂的议论声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刚刚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身上。

此时,坐在主位上的三边总督魏学曾站起身来,满脸笑容地开口说道:“本次萧总兵能够力保平虏城不失,成功抵御住了勃拜叛军的猛烈进攻,使得他们无法阻止我天朝大军顺利且安全地渡过黄河天堑。如此一来,不仅避免了我军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更是为后续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等功绩,实乃大功一件啊!”

听到这番赞誉之词,萧如薰连忙抱拳躬身行礼,谦逊地回应道:“大人过奖了,下官实在是愧不敢当。此次能够守住平虏城,全仗陛下洪福齐天,神威浩荡;再者也是多亏了魏大人您率领天兵及时赶到,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援和指挥。至于下官本人,不过是尽到了身为臣子应有的守土之责罢了,麾下众将士们用命尔!”

“萧总兵实在是太过自谦啦!如今本督下令,大军暂且休整一天,后天便即刻启程出征。萧将军、麻将军!”总督大人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营帐。

“末将在!”萧如薰和麻贵齐声应道,两人皆挺直身躯,神情肃穆地看向总督大人。

“此次战役至关重要,二位定要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尽早击溃敌军!待到凯旋之时,本督定会亲自向朝廷为二位将军请功!”总督大人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二人,言语之中满含期许与信任。

“遵命!”萧如薰和麻贵异口同声地回应道,语气坚定而有力。

待总督大人交代完任务之后,众人纷纷散去。出了大营,麻贵加快步伐,匆匆向前赶去,很快就追上了前方不远处正稳步前行的萧如薰。

“萧大人,请留步!”麻贵高声喊道。

听到呼喊声,萧如薰下意识地回头看去,见是麻贵追来,他立即停下脚步,面带微笑地看着麻贵。

“麻兄,不知你如此匆忙赶来所为何事?”萧如薰开口问道,语气亲切自然。仅仅只是一句“麻兄”,就让麻贵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暖流,对萧如薰顿生好感。

要知道,麻贵近来的日子过得可谓是异常艰难。他们大同麻家虽非汉人,但早在很久以前就已跻身于大明九边将领之列。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九边重镇将领逐渐势微的大趋势之下,唯有大同麻家和辽东的李家依旧声名显赫。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那李家同样并非汉人出身,其祖上乃是高丽族人。

麻氏一族世世代代都坚守在大同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其家族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百年前。而早在万历十年的时候,麻贵便凭借着赫赫战功,得以迅速晋升为大同总兵一职。这可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啊!毕竟,总兵之位乃是二品高官,对于一名武将来说,能在地方上坐到如此高位,已然堪称巅峰荣耀。

说起这位麻贵将军,那可真是令人钦佩不已。他不仅从不贪图钱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人刚正不阿,绝不向权贵低头谄媚、阿谀奉承。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前些年他不小心得罪了那位监察御史曾乾亨大人。结果可想而知,麻贵因此遭到了降职处理,并且被闲置在家多年,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不过呢,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就在此次勃拜宁夏叛军叛乱之际,朝廷急需良将出马平叛,于是乎,麻贵终于迎来了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再次被委以重任。

现如今的大明朝啊,哪怕是那些威风凛凛的武官们,也绝不敢轻易与文官们发生正面冲突。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军队所需的粮饷以及各类军械装备的发放大权,统统都掌握在文官系统手中。只要这些文官稍稍动些手脚,故意刁难一下武官,就能让他们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甚至可能导致军队无法正常运转,后果不堪设想。别说是一般的武官了,就连堂堂的万历皇帝陛下,也曾多次被文官集团搞得晕头转向、心力交瘁,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躲进深宫之中,对朝政只事不闻不问。唉,这官场的明争暗斗,当真是复杂至极啊!话说回来……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以及宣宗朱瞻基皆英明神武,他们当政之时,朝堂上文武官员的势力尚能维持相对平衡之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自那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发生以后,情况便急转直下。当时,英宗朱祁镇竟沦为瓦剌人的“留学生”,大量功勋贵族也在此战中惨遭杀戮。此后,虽然于谦挺身而出,成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但经此一役,武将系统逐渐落入文官之手,自此,武将们的日子可就愈发艰难起来。

且说后来到了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这位天子本欲借助宦官之力,试图夺回那失落已久的军权。只可惜啊,他英年早逝,终究未能完成这一宏愿。

下面是题外话。

在明朝纷繁复杂的历史长河中,诸多皇帝的命运充满了神秘与争议,一系列看似巧合的事件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朱厚照,这位行事风格别具一格的正德皇帝,一生渴望挣脱宫廷规矩的束缚,展现出别样的个性与抱负。他南巡北狩,亲赴战场,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掌控朝局、守护疆土。然而,他的英年早逝却令人匪夷所思。朱厚照的离世十分突然,且当时的朝政环境中,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文官们渴望以传统的儒家理念来规范皇帝的行为,而朱厚照我行我素的作风无疑与他们的期望背道而驰。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厚照很有可能是遭到了文官集团的算计与谋害。他们或许担心朱厚照继续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会威胁到自身的利益和地位,故而暗中策划,导演了这场悲剧,让这位极具个性的皇帝过早地离开了历史舞台。

再把目光回溯到土木堡之变,那是明朝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重大变故。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却不幸兵败被俘,明朝军队遭受重创,国力也由此受到极大的削弱。但深入探究这一事件,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蹊跷之处。当时的文官集团在朝中势力庞大,而朱祁镇亲征的决策可能打乱了他们的权力布局。在行军过程中,文官们或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军事行动进行了不当的干预,又或者故意泄露军事机密,导致明朝军队陷入绝境。所以,土木堡之变很可能并非单纯的军事失利,背后极有可能有着文官集团的黑手在操控,他们试图通过这场变故来重新洗牌,巩固自己的权势。

纵观明朝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些有作为的皇帝大多都早早离世。比如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便猝然驾崩;明宣宗朱瞻基也是英年早逝。他们在位期间都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然而,他们的早逝却让这些政策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使得明朝的发展进程充满了变数。这一系列巧合实在太过可疑,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的主使很有可能就是文官集团。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防止皇帝的权力过度集中,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来铲除那些有作为、有主见的皇帝。

朱由校,这位天启皇帝,即位后为了制衡文官集团,启用了魏忠贤。魏忠贤在皇帝的支持下,迅速掌握了朝中大权,与文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文官集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朱由校的落水事件则显得格外诡异。他在游玩时意外落水,此后身体每况愈下,不久便驾崩了。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文官集团为了铲除魏忠贤的后台,重新夺回朝政大权而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他们利用朱由校落水的机会,在其治疗过程中做手脚,加速了皇帝的死亡,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嘉靖皇帝朱厚熜,无疑是一位极为聪明且善于权谋之术的君主。他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初入皇宫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段。然而,面对势力强大的文官集团,他也深感棘手。为了在朝堂上维持权力的平衡,他不得不采取一种特殊的策略,启用严嵩这样的文官来与其他文官相互争斗。严嵩虽然为人奸诈贪婪,但却对嘉靖皇帝言听计从。嘉靖皇帝躲在深宫中,通过严嵩这枚棋子来牵制文官集团,让他们相互内耗,从而实现自己对朝政的掌控。这一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皇权的稳定,但也导致了朝政的**和社会的动荡。

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他自幼便以祖父嘉靖皇帝为榜样,渴望在治国理政上有所建树。然而,他的智商和政治才能或许并不足以支撑他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更糟糕的是,他在童年时期便受到了张居正的严格管束。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一心想要培养出一位贤明的君主,对朱翊钧的教育极为严格。他不仅在学业上对朱翊钧要求苛刻,还在生活中限制他的自由。这种过度的管束给朱翊钧留下了深深的童年阴影,让他对张居正产生了既敬畏又怨恨的复杂情感。张居正死后,朱翊钧开始亲政,试图摆脱张居正的影响,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但由于他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再加上童年阴影的影响,他的统治逐渐陷入了困境,明朝也在他的手中开始走向衰落。

明朝这段历史,就像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皇帝们的命运与文官集团的权力斗争交织在一起,其中的种种谜团和争议,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思考。

(个人观点,不要对号入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