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第168章 播州之乱的根本原因

元明时期形成的土司承袭制度本为维护边疆稳定,但\"宣慰司印文乃达\"的规则使杨氏掌握了五司七姓的政治命脉。这种绝对权力缺乏制衡,导致宗主杨氏将承袭程序异化为寻租工具,形成\"权力赎买\"链条:中央官员压榨杨应龙→杨应龙压榨五司七姓→土目再转嫁负担给底层民众。

值得注意的是,五司七姓与杨氏本是军事同盟关系(据《平播全书》载,七姓祖辈多任杨氏麾下总管),但制度性勒索使\"开播情分\"让位于利益争夺,暴露了土司制度中\"共主-附庸\"关系的脆弱性。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引发的白银危机,通过三条渠道影响播州:

明廷财政吃紧加剧对西南土司的盘剥(万历二十四年户部奏折显示西南税银激增三成)

江南商品经济萎缩导致播州马帮贸易受损(播州主要出口药材、木材至长江下游)

贵川官员因俸禄折色不足而疯狂索贿(《万历邸钞》记载贵州布政使年索\"播州例银\"达数十万两)

杨应龙1589年诛杀正妻张氏(五司七姓中张氏嫡女)本属土司内部事务,但贵州巡抚叶梦熊敏锐抓住此事, 以\"虐杀亲族\"为由剥夺杨氏承袭权(突破土司自治底线)怂恿田、张等姓向贵阳逃亡(制造\"暴政\"舆论)借机在播州外围设流官(1590年设威远卫)

这种\"以夷制夷\"策略成功分化播州统治集团,据《播州善后事宜疏》记载,至1592年已有37家土目倒戈。

面对围剿,杨应龙的应对呈现典型路径依赖:

军事上:重修海龙屯(考古发现其存粮可供十万人三年),但战术仍局限传统的山地堡垒防御

政治上:试图通过贿赂首辅申时行翻案《明神宗实录》载其送金夜明珠),却不知张居正改革后言官体系已不受内阁控制

经济上:强征\"血税钱\"(每户出银助军)反而加速民心流失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当1599年明军二十四万大军压境时,最先攻破海龙屯的正是熟悉地形的五司七姓向导。而战后播州被肢解为遵义(隶四川)、平越(隶贵州)二府,恰恰实现了贵州官员多年追求的行政扩张——这场看似反抗压迫的土司叛乱,最终成为中央改土归流的历史契机。

………………

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打起来!

就比如印巴冲突本质是什么?

殖民遗产 宗教民族矛盾 大国代理战争的复合体。克什米尔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而核武器的存在使得全面战争代价过高,但低强度摩擦(如边境炮击、恐袭与反恐)将持续成为南亚安全的火药桶。

………………

血色残阳笼罩着播州大地,滚滚狼烟遮蔽了半边天空。

桑木关。守将是杨应龙的小舅子,也是田雌凤的哥哥田一鹏。

一场惨烈的攻防战正在上演。田一鹏身披重甲,站在摇摇欲坠的关墙上,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明军,握紧了手中的苗刀。

\"准备滚木礌石!\"他嘶哑着嗓子吼道。守关的苗兵们立刻行动起来,将早已准备好的巨石和浸满火油的圆木推到墙边。远处,田文义率领的川军主力已经列好阵势,最前排是手持藤牌的刀盾手,后面是密密麻麻的火铳兵,再往后则是推着攻城车的工兵。

突然,明军阵中响起震天的战鼓声。第一波冲锋开始了!数千川军如决堤洪水般冲向关墙,箭矢如飞蝗般从双方阵中升起。田一鹏亲眼看见一个苗兵被三支箭同时射中面门,惨叫着从城头栽落。

\"放!\"随着他一声令下,滚木礌石轰然落下。沉重的圆木顺着陡峭的山坡翻滚而下,将冲锋的明军碾成肉泥。火油点燃的烈焰在人群中炸开,凄厉的惨叫声响彻山谷。但明军太多了,第二波、第三波攻势接踵而至。

关墙左侧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碎石飞溅中,田一鹏看见一段城墙轰然倒塌——明军的红夷大炮终于发威了。硝烟中,川军精锐如潮水般涌向缺口。

\"跟我上!\"田一鹏拔出苗刀,带着亲卫队杀向缺口。刀光闪过,三个川军捂着喷血的喉咙倒下。但更多的明军涌了上来,火铳抵近射击的爆响震耳欲聋。田一鹏的胸甲被打出数个血洞,他踉跄着后退几步,又挥刀砍翻两个敌兵。

就在此时,关墙右侧也传来喊杀声。原来一支明军奇兵已经绕到侧翼,正在攀爬悬崖。田一鹏绝望地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三面受敌的绝境。他吐出一口血沫,举起苗刀高喊:\"为了播州!死战到底!\"

三度关的守将也是杨应的大舅子田飞鹏。

三度关的战况更加惨烈。田飞鹏的部队被五司七姓的联军和秦良玉的白杆兵团团围住。关前的空地上,宋家的弓手占据了制高点,箭雨如瀑般倾泻而下;骆家的刀盾手组成铜墙铁壁,一步步压缩着守军的空间。

\"突围!往南突围!\"田飞鹏挥舞着双刀,带着亲兵杀向敌阵。他的双刀舞得密不透风,所过之处血肉横飞。一个骆家勇士举盾迎上,被他一刀劈开盾牌,再一刀斩下首级。但就在他杀得兴起时,一支冷箭突然射穿了他的膝盖。

田飞鹏跪倒在地的瞬间,三柄白杆枪同时捅穿了他的胸膛。他最后看见的,是秦良玉的白杆兵如银色洪流般冲过关门,将负隅顽抗的苗兵一个个刺穿。

娄山关上,杨兆龙看着如蚁群般涌来的明军,脸色惨白。关下已经架起了上百架云梯,火箭如流星般划过夜空,点燃了木质关楼。守军的惨叫声中,他看见明军的重甲步兵已经突破了第一道防线。

\"大人,西门失守了!\"一个满身是血的亲兵跑来报告。杨兆龙握剑的手微微发抖,他望向海龙屯的方向,那里同样火光冲天。最后的希望破灭了,他拔出佩剑,在亲兵们的惊呼声中,横剑自刎。鲜血喷溅在娄山关的残垣断壁上,为杨氏在播州的统治画上了一个血色的句号。

海龙屯内,杨应龙正在地牢里虐杀最后一个俘虏。昏暗的火把下,他狰狞的脸上沾满鲜血,手中的匕首一次次刺入已经不成人形的躯体。

\"报!田一鹏将军战死,桑木关失守!\"

\"急报!田飞鹏将军阵亡,三度关陷落!\"

\"大人...杨兆龙大人...在娄山关自尽了...\"

一个个噩耗接踵而至,杨应龙却疯狂大笑起来:\"来啊!都来啊!老子要让整个播州陪葬!\"他踉跄着走出地牢,来到祖庙前。这里供奉着杨家二十八代先祖的牌位,最上面的正是始祖杨端的灵位。

城外,明军的炮火已经轰塌了外城墙。秦良玉的白杆兵如银色洪流冲入城内,所过之处尽是腥风血雨。罗家的叛军趁机攻破了西门,见人就杀;王家的骑兵在街巷中横冲直撞,将负隅顽抗的杨家亲兵踏成肉泥。

杨应龙站在祖庙前,看着漫天烽火,终于明白:七百年杨氏基业,今日就要在他手中灰飞烟灭了。他缓缓抽出祖传的宝刀,这把当年僖宗皇帝赐予杨端的御刀,如今已是锈迹斑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