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第46章 万历赢了一局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第46章 万历赢了一局

作者:姐依旧潇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2:08:13 来源:小说旗

“要不就让李家来?”赵志皋提出建议。

“李家?不妥吧!李成梁已然年迈!他儿子倒是不错,只是太过跋扈!这样的话……”

阁臣张位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其余众人皆已明了。所谓“太跋扈”何意?便是难以掌控。大佬们最为厌恶的便是这种难以掌控的情形。

读书人存有一个通病,尤其是身居高位者,热衷于指点江山,有种天下诸事尽在掌控之中的感觉。若无法控制,便会令他们极为不适!仿若吃了苍蝇却又吐不出来那般难受。

“错了,你们都错了!”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王锡爵突然发话了。

“陛下要用萧如薰,我们就用,毕竟他是读过书的,而且字写得相当不错,还会写诗,这说明这个萧如薰是下了功夫的。老夫不相信他会甘心做丘八……”

几人顿时不说话了,仔细思考了王锡爵的话。

“没错,好铁不当钉,好男不当兵!着萧如薰自幼读书,或许就是不想当兵!可他家是将门,哪能不当兵?这里面可有学问了……”

不得不说,读书人心真黑!懂人性。历史上的萧如薰的确如此,本想做文官,可惜将门世家,权力,地位都在军队,他又是家里独子,哪能说离开就离开?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萧如薰已经不是原来的萧如薰了!

“明天让他来兵部一趟吧!然后让石部堂和他见一面!”

首辅王锡爵定下了调子,都这时候了,还想着和皇帝抢权力!唉,大明啊!

就在此时,一个内阁的文书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出大事了!”

“慌什么?你也是进士及第,如此急躁,成何体统?”

赵志皋很不满,读书人的养气功夫哪去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才是读书人的气度啊!

赵志皋接过文件,看了一眼,眼皮跳了跳,就递给了首辅王锡爵。

“内阁诸公台鉴:

惊闻蓟州副总兵祖承训于朝鲜兵败,损兵折将,士卒死伤达千人之多,此讯传至本地,阖境震骇。

祖将军之败,诚为憾事。然事已至此,当思其因,以图后策。吾等地方之众,心系朝廷,忧国之安危。望内阁诸公筹谋万全之方,重振军威,以保社稷之安。”

署名是辽东巡抚郝杰。

顿时,几位阁老坐蜡了!日本国真这么厉害?要知道,祖承训的三千辽东铁骑可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在辽东可是把女真人欺负的死死的。每年在他们身上可是花了海量银子的。

虽然内阁也没希望祖承训能把日本人赶回海里去,只是让他们在济州一带稳住局势,让战事不能继续恶化,为大明接下来的调兵遣将赢得时间,可居然这么快就败了!这事内阁要背黑锅的!

王锡爵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得罪陛下,很快就要乞骸骨退休了!这时候打了败仗,万一陛下让内阁背锅,现在日本国书的事闹的沸沸扬扬。他们很有可能要引咎辞职,这一届的内阁可真要青史留名了!

不过肯定是不好的名声啊!被日本打败,内阁解散,他们几人要被天下人唾弃的!一辈子的清名毁于一旦啊!

当下也顾不得名声了,赶紧找陛下吧!把入朝的主帅定下来吧!尽快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好一雪耻辱啊!

不过意外的是,陛下称身体有恙,不见他们。

万历不见大臣是常事,不过不见内阁成员还是第一次。很明显,陛下知道了大明吃了败仗!正生气呢!

三人没办法,回到了文渊阁后,让人把石星找过来,商量对策。

…………

“看来陛下是让内阁决定出兵人选,而且必须是萧如薰!要不然,陛下还是不见我们!”

张伟苦笑道。

这一局,陛下胜了!然而,陛下还是给了他们颜面,未让他们担责。但倘若他们仍不呈递折子,推举萧如薰挂帅,恐怕下一次就得解散内阁!

“石部堂!您作何看法?”

石星甚是头疼,将萧文奎派人送来的请战文书令人抄写了四份,一份送进宫里,三份给内阁的三位大人。

“宁夏兵一万,浙兵一万,大同步兵一万,辽东女真骑兵三千!此外,浙江水师一部,狼兵五千进驻济州岛,袭扰倭国粮道!”

“四万人马!再加上浙江水师!”王锡爵轻声默念了一遍。

“准了!给陛下上折子吧!”

“王阁老,不见萧如薰了吗?”兵部尚书石星迟疑了一下,问道。

“不必了!难道没看出来吗?有浙江、广西、大同、宁夏、辽东,这萧如薰是在告知我们,他意在平衡,断不会一家独大!萧文奎育有一个好儿子啊!杨兆真有眼光!罢了,让户部、兵部全力支持吧!记住,是全力!咱们大明,包括内阁,都承受不起败仗了!诸位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最好莫要拖后腿!老夫即便首辅之位坐不了多久,可在朝鲜局势结束之前,仍是首辅!你们可明白我的意思?”

“是,王阁老!”

“都去筹备吧!”王锡爵忽然仿佛苍老了许多。与嘉靖帝斗,与严嵩斗,与张居正斗,与万历斗,从未感觉如此疲惫!唉!老了!

赵志皋和张位互相看了一眼,暗中叹了口气。

百年了,又出现一位独自领军的伯爵!上一次还是王阳明,可他是文官!现在武官独自领军,百年来的头一位。

是好事还是坏事?有时候,权力放出去了,拿回来了就难了!要知道,文官为了拿到军权,他们付出了什么?

一个留学皇帝,上百名的勋贵,还有十万的大明精锐!

这件事的后遗症很大,土木堡事变后,于谦拿到军权,打赢北京保卫战。朱祈镇复辟后,想拿回军权,不得不杀了于谦。导致后来的文官集团离心离德,再也真心不肯效忠皇帝。

从那时候开始,内阁和皇帝的矛盾越来越大。

为你老朱天家立了那么大的功都能被杀,这也导致明末文臣投降满清的人相对较多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