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灵异档案实录 > 第157章 槐树

灵异档案实录 第157章 槐树

作者:一只大心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3 13:21:13 来源:小说旗

大巴在盘山公路上颠簸时,林秋生望着窗外掠过的灰绿色山峦,突然想起奶奶临终前说的话:\"秋生,老宅的槐树……别砍。\"

他捏了捏西装内袋里的遗嘱,那张泛黄的纸上歪歪扭扭写着:\"祖宅归长孙秋生,他人不得变卖。\"作为在城市长大的第三代,他对那个偏远山村的记忆只剩七岁那年随父母回去奔丧的片段:阴雨连绵的天井,青苔覆盖的砖墙,以及后院那棵需要三个孩子才能环抱的老槐树。

下车时已是傍晚,石板路上的积水映着暮色,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狗吠。村头的老榕树下,几个老人停下闲聊,目光齐刷刷落在他的行李箱上。其中一个拄拐棍的驼背老人开口:\"秋生啊,可算回来了。\"

他认出这是邻居陈阿婆,当年总爱塞给他烤红薯。如今老人脸上的皱纹深如刀刻,浑浊的眼睛里透着几分欲言又止的忧虑:\"你爸妈走得早,老宅……你多留个心眼。\"

\"谢谢阿婆,我就是回来收拾一下,过几天就走。\"林秋生笑笑,心里却有些发毛。记忆中热闹的村落如今显得格外冷清,不少房屋都上了锁,墙根处长满了野草。

老宅的木门挂着一把生锈的铁锁,他用钥匙拧了半天,\"咔嗒\"一声终于打开。推开门时,一股混合着霉味与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堂屋的神龛上供奉着泛黄的祖先牌位,香灰积了半寸厚。

后院的老槐树依然枝繁叶茂,树干上缠绕着褪色的红布条——那是奶奶每年清明都会系上的祈福带。他走近时,忽然有几片枯叶飘落,正落在树根处的一个凹陷里,隐约露出半块青石板。

午夜的雨声惊醒了林秋生。他躺在床上,听着雨水顺着瓦当滴落的声音,忽然想起睡前查看电路时发现的异常:所有灯具都被拆除了,墙上的插座也用水泥封死,仿佛这屋子刻意与现代文明隔绝。

翻了个身,他刚要闭眼,突然听见后院传来\"吱呀\"一声,像是有人推开了木门。他猛地坐起,透过窗户望去,月光下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投下诡异的轮廓,树下似乎有个模糊的人影在晃动。

心跳陡然加速,他抓起手电筒冲下楼。后院空无一人,只有老槐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他松了口气,弯腰捡起脚边的一块石头——石头表面有明显的摩擦痕迹,像是被人刻意摆放的。

回到房间时,床头的手机突然震动,是大学室友打来的视频电话。\"秋生,你真在那破村子里啊?\"屏幕里的胖子啃着炸鸡,\"我查了一下你家老宅,那地方解放前可是……\"

话未说完,画面突然卡顿,紧接着传来刺耳的电流声。林秋生皱眉挂断电话,抬头时却看见镜子里自己的身后闪过一道白影。他猛地转身,房间里只有床头灯昏黄的光,什么都没有。

后半夜他辗转难眠,迷迷糊糊间听见一阵微弱的啼哭声,像是婴儿的呜咽,从楼下的天井传来。他起身趴在栏杆上望去,月光照亮了青石板地面,那里空无一人,只有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

第二天清晨,林秋生在厨房发现了一本发霉的账本。泛黄的纸页上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账目,日期最早可追溯到1943年。他随意翻着,突然看到一行字:\"七月十五,购槐木棺一口,银圆二十。\"

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他转头看见陈阿婆拄着拐棍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篮鸡蛋:\"秋生啊,给你送点吃的。\"

\"阿婆,这账本……\"他举起本子。

老人的脸色瞬间煞白,拐杖\"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快扔了!这屋子的东西,不该看的别看!\"

林秋生愣住了,老人颤巍巍地走过来,伸手要夺账本,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连忙扶住老人,发现她的手冰凉如铁,指甲缝里沾着黑色的泥土,像是刚从地里挖过什么。

\"阿婆,您没事吧?\"他倒了杯水递给老人。

陈阿婆喝了口水,眼神躲闪:\"秋生,听阿婆一句劝,这房子你住不得。你奶奶当年……\"她突然噤声,像是想起了什么可怕的事,\"总之,你赶紧卖了老宅,回城里去。\"

送走阿婆后,林秋生再次翻开账本。在1943年那页的背面,他发现了一幅用朱砂画的符咒,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槐木镇邪,阴魂勿近。\"

他皱眉来到后院,盯着那棵老槐树。奶奶临终前特意交代不要砍树,难道这树真有什么玄机?绕着树走了一圈,他注意到树根处的青石板边缘有新鲜的泥土,像是最近被翻动过。

犹豫片刻,他找来一把铁锹,撬动青石板。石板下是一个深约三尺的土坑,里面躺着一具腐朽的棺材,棺盖半开,露出里面的骸骨——那是一具婴儿的骨架,小小的手骨上戴着一只银镯子,镯子上刻着\"长命百岁\"四个字。

林秋生猛地摔掉铁锹,后退几步跌坐在地上。棺材周围散落着破碎的瓷碗、褪色的红布,显然是某种祭祀用品。他想起昨夜听到的婴儿啼哭声,胃里一阵翻涌,强忍恶心掏出手机报警。

派出所的民警很快赶到,带队的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警官,自我介绍姓王。查看过现场后,王警官皱起眉头:\"这是解放前的老坟,按规定应该迁到公墓去。不过你放心,我们会处理的。\"

\"这是谁的孩子?\"林秋生声音发颤。

\"听老一辈说,以前村里有难产而死的妇女,会被埋在槐树下,说是能借槐树的阳气转世。\"王警官点燃一支烟,\"不过都是封建迷信,你别放在心上。\"

当晚,林秋生躺在宾馆的床上,脑海里不断浮现那具婴儿骸骨。迷迷糊糊中,他做了个梦:一个穿着民国服饰的女子站在老槐树下,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正用怨恨的眼神盯着他。女子的肚子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滴落在树根处,渐渐渗进泥土里。

\"还我孩子……\"女子的声音像是从地下传来,空洞而冰冷,\"你们林家欠我的……\"

他猛然惊醒,满头大汗。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暴雨,闪电照亮了房间的角落,他恍惚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在窗帘后,很快又消失不见。

第二天回到老宅,后院的土坑已经被填平,老槐树周围撒了一圈石灰。林秋生找到陈阿婆,想问清楚当年的事,却被告知老人突然病了,送到镇医院去了。

\"秋生啊,你还是走吧。\"阿婆的儿子蹲在门槛上抽旱烟,\"这房子邪乎得很,我妈昨晚一直喊着'槐娘子',说要赔罪。\"

\"槐娘子?\"这个陌生的称呼让林秋生心头一紧。

\"解放前,你曾祖父是村里的郎中。\"男人压低声音,\"有一年,一个怀孕的外乡女人路过村子,在你家借住。谁知道她难产死了,你曾祖父怕惹麻烦,就把她埋在槐树下,连带着那个没出世的孩子……\"

传说就此展开。那个被埋在槐树下的女人成了\"槐娘子\",每逢阴雨天气,村里就会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曾祖父一家接连遭遇不幸:大伯父上山采药摔断腿,二姑姑突然疯癫,就连曾祖父自己,也在一个雷雨夜暴毙,死时脸上带着恐惧的表情。

\"你奶奶后来请了个道士,在槐树下做法,刻了符咒埋在土里,又用槐木做了镇邪牌位,这才消停了几年。\"男人叹了口气,\"没想到你回来了,又把那坑挖开了。\"

林秋生感到一阵眩晕,原来奶奶临终前的叮嘱,竟是为了镇住当年的罪孽。他回到老宅,在神龛后面找到了道士留下的镇邪牌位,上面的朱砂已经褪色,隐约能看见\"往生咒\"的字样。

深夜,暴雨再次降临。林秋生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手里握着从城里买来的十字架——他从不信鬼神,但此刻却需要一点心理安慰。窗外的老槐树在风中剧烈摇晃,枝叶拍打着窗户,发出\"沙沙\"的声响。

突然,他听见后院传来\"咔嚓\"一声,像是树枝断裂的声音。起身查看时,只见老槐树的一根粗枝断落在地,断口处露出暗红色的纹理,像是凝固的血液。

更令他毛骨悚然的是,断枝下方的泥土里,露出半张腐烂的人脸,眼窝深陷,嘴角咧开,露出泛黄的牙齿——那是一具已经化作白骨的尸体,身上的布料虽已腐烂,但仍能辨认出是民国时期的服饰。

林秋生再次报警,王警官带着法医赶到时,脸色比上次更加凝重:\"这具骸骨至少有八十年了,初步判断是女性,死因……像是被活埋。\"

他蹲在林秋生身边,声音低沉:\"你曾祖父的事,村里老人都知道。当年那个外乡女人不是难产而死,是被你曾祖父误诊,耽误了救治时间。她临死前诅咒林家断子绝孙,你曾祖父怕事情败露,就把她埋在了槐树下。\"

林秋生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原来家族秘史中藏着如此深重的罪孽。法医那边传来消息,骸骨的手腕上戴着一只银镯子,正是昨天在婴儿棺材里发现的那只。

\"槐娘子要的不是道歉,是偿命。\"陈阿婆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她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却异常清醒,\"你奶奶用自己的阳寿镇了她三十年,现在……\"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老槐树竟从根部断裂,庞大的树冠砸向屋顶,瓦片碎裂的声音中,林秋生看见一个穿着白色长裙的女人站在废墟中,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她的肚子上有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鲜血正一滴一滴落在地上。

\"林秋生,\"女人的声音像是无数只蚂蚁在耳边爬行,\"你林家欠我的,该还了。\"

他转身想跑,却被横梁绊倒在地。女人一步步逼近,怀里的婴儿突然化作白骨,张开嘴巴发出尖锐的啼哭声。林秋生闭上眼睛,等待死亡的降临。

就在这时,陈阿婆突然冲上前,将一道符纸贴在女人额头上:\"槐娘子,冤有头债有主,当年的事是林老三做的,他已经死了,你放过这些后人吧!\"

女人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身影渐渐消散。陈阿婆转身对林秋生说:\"快走!去镇上的观音庙,找慧明师傅!\"

慧明师傅是个八十多岁的老僧,听完事情经过后,沉默良久才开口:\"冤魂之所以不散,是因为怨气未消。那孩子本应出世,却被生生埋在地下,这份怨气,岂是简单的超度能化解的?\"

\"大师,我该怎么做?\"林秋生跪在地,\"只要能平息槐娘子的怨气,我愿意做任何事。\"

老僧叹了口气:\"唯有诚心忏悔,替你曾祖父完成未竟的善事。明日是七月十五,你带上祭品去槐树下,亲自为槐娘子和孩子超度,然后在村里建一所小学,取名'槐安',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读书,也算积德行善。\"

林秋生照做了。七月十五当晚,他在老槐树的断根前摆上供品,点燃香烛,诚心诚意地磕了三个头。火光中,他仿佛看见那个穿白裙的女人抱着孩子站在远处,脸上的怨恨渐渐消散,最终化作一缕青烟,消失在夜空中。

三个月后,\"槐安小学\"在村头落成。林秋生推掉了城里的工作,留在村里当老师。每当他走过老槐树的遗址,都会想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以及奶奶临终前的叮嘱——有些罪孽可以被时间掩埋,但有些真相,必须有人去面对。

如今,村里的孩子们再也不怕路过那片废墟,他们会在课间跑到这里玩耍,笑声回荡在青山之间。而林秋生知道,槐娘子的怨气已经随着老槐树的倒下而消散,留下的,是一个关于忏悔与救赎的故事,在岁月中慢慢沉淀,成为这个小山村的一部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