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痛楚撕裂了意识。
火焰吞噬着书架,将无数珍贵的典籍化为灰烬。
浓烟呛入肺腑,带来窒息般的绝望。
陈平安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崩解,消散。
故宫图书馆,他守护了一生的地方,竟成了他的葬身之所。
视线最后定格处,是一卷被火舌舔舐的《永乐大典》残篇,上面的墨迹仿佛活了过来,扭曲着,旋转着,化作一个幽深的漩涡。
而他的意识,也彻底沉入黑暗。
…
冰冷刺骨的感觉唤醒了沉睡中的幼童。
不是火焰的灼烧,而是某种阴湿的寒意,钻入骨髓。
鼻尖萦绕着一股混杂着霉味、泥土味和淡淡草药味的陌生气息。
眼皮沉重得如同坠了铅块,陈平安挣扎许久,才勉强掀开一条缝隙。
模糊的光线透过头顶简陋的缝隙照射下来,映出一片低矮、破败的茅草屋顶。
陌生的环境让残存的意识一阵恍惚。
大火呢。
那焚尽一切的烈焰呢。
剧烈的头痛猛然袭来,仿佛有无数根钢针在太阳穴里搅动。
破碎的画面,混乱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
一个同样叫做“陈平安”的六岁孩童的记忆,断断续续,支离破碎。
这里是大夏王朝。
一个类似明朝,却又并非他所熟知的任何一个历史朝代的时空。
身下的触感粗糙而硌人,似乎是铺着干草的硬板床。
身体异常虚弱,四肢百骸都透着一股酸软无力,连抬起一根手指都觉得困难。
饥饿感如同跗骨之蛆,在胃里疯狂搅动,带来阵阵晕眩。
“我…这是…?”
沙哑干涩的声音从喉咙里挤出来,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带着不属于成年人的稚嫩。
陈平安,前世的故宫图书管理员,一个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古籍善本的学者,此刻正困在一具六岁农家稚子的躯壳里。
难以置信的荒谬感冲击着他的神经。
穿越。
重生。
这些只在网络小说里看到的词汇,竟如此真实地降临在自己身上。
原主的记忆碎片还在不断涌现。
家徒四壁。
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名叫陈山、李秀。
还有一个…似乎是生病或摔跤后变得“痴傻”的自己。
对,原主似乎前几天发了高烧,或是从哪里摔了下来,昏迷了几天,然后…然后芯子就换成了他。
“老天爷…你这是跟我开了个什么玩笑。”
陈平安在心底苦笑,却连牵动嘴角都觉得费力。
身边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
一个穿着粗布补丁衣裳的中年妇人凑了过来,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迹,眼神里满是担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妇人伸出粗糙但温暖的手,轻轻探了探他的额头。
“平安?平安醒了?”
妇人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但语气中的关切却是真实的。
这应该就是这具身体的母亲,李秀。
“烧…好像退了点。”李秀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随即又蹙起眉头,看着他呆滞(实则是震惊和茫然)的眼神,低声叹息,“老天保佑,人醒了就好,就是这脑子…唉…”
妇人转头,对着屋子另一头一个同样穿着破旧、身材却相对高大的沉默汉子说道:“当家的,平安醒了,你快去把那碗温着的米汤端来。”
那汉子,应该就是父亲陈山,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编了一半的草鞋,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喜悦,闷声应了一句,转身去取米汤。
陈平安看着眼前这对朴实的农家夫妇,心中五味杂陈。
他接收了原主的记忆,也继承了原主的情感连接,对这对父母本能地感到亲近,却又因为自己成年人的灵魂而感到隔阂。
李秀小心翼翼地将他扶起,让他靠在床头(如果那能称之为床头的话)。
“慢点,慢点…刚醒过来,身子还虚着呢。”
她的动作轻柔,带着一种生怕碰碎了瓷器的小心。
陈平安能感觉到,这种小心不仅仅是因为他“病刚好”,更因为他之前的“痴傻”。
这对善良的父母,恐怕还在为儿子的“傻病”而忧心忡忡。
陈山端来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里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汤,零星飘着几粒米花。
“平安,喝点米汤,垫垫肚子。”陈山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李秀接过碗,用一把缺了齿的木勺舀起一点米汤,吹了吹,小心地递到陈平安嘴边。
“来,张嘴,娘喂你。”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涌上陈平安的心头。
曾几何时,他是受人尊敬的学者,出入殿堂,与古籍为伴。
如今,却沦落到需要人喂食稀粥的境地,而且还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贫瘠的古代时空。
强烈的饥饿感压倒了复杂的情绪。
他顺从地张开嘴,将那温热的米汤咽了下去。
米汤寡淡无味,甚至带着一丝陈米的味道,却如同甘霖般滋润了他干涸的肠胃。
几勺米汤下肚,身体似乎恢复了一丝力气。
他尝试着自己抬手去接勺子。
李秀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平安…能自己动了?”
陈山也凑了过来,紧张地看着。
陈平安点了点头,用尽力气,声音依旧沙哑:“娘…我自己来。”
这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李秀激动得眼圈泛红。
“哎!好!好!能自己吃就好!”她将碗和勺子递给陈平安,手还有些颤抖。
看着儿子虽然动作笨拙,但确实是在自己喝米汤,眼神似乎也比之前清明了一些,李秀和陈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希望。
也许…也许这孩子烧糊涂了几天,反而“开窍”了?
陈平安小口小口地喝着米汤,同时也在快速整理着脑海中混乱的信息。
他必须尽快接受现实,适应这个新身份。
活下去。
这是眼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目标。
可看看这四壁漏风的茅屋,看看父母身上打满补丁的衣服,看看碗里这清可见底的米汤…
生存,在这个时代,对这个家庭来说,绝非易事。
就在这时,那股熟悉的、伴随着死亡的晕眩感再次袭来。
不是身体的虚弱,而是来自灵魂深处。
陈平安闷哼一声,下意识地闭上眼睛。
脑海深处,那个在火海中看到的漩涡再次浮现。
这一次,不再是模糊的轮廓。
一座宏伟、肃穆、仿佛亘古长存的图书馆虚影,静静地矗立在他的意识空间里。
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似乎…似乎是他前世工作、生活、乃至付出生命的那个地方——故宫图书馆!
经、史、子、集…浩如烟海的典籍,仿佛触手可及。
甚至…那些他熟悉的、现代的各类书籍、资料、乃至网络信息,似乎也以某种奇特的方式储存在其中。
庞大的信息流如同实质般冲击着他脆弱的精神。
巨大的晕眩感几乎让他再次昏厥过去。
“平安!平安你怎么了?!”
李秀和陈山惊慌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陈平安猛地睁开眼睛,大口喘着气,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图书馆的虚影隐去,但那种真实存在的感觉却烙印在灵魂深处。
这不是幻觉!
那座承载了他一生心血和最终命运的图书馆,竟然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跟着他的灵魂,一起来到了这个大夏王朝!
巨大的震惊之后,是难以言喻的狂喜,紧接着又是深深的恐惧和警惕。
这…是他最大的底牌。
足以让他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甚至搅动风云的底牌。
但同时,这也是他必须用生命去守护的秘密。
一旦暴露,他不敢想象后果。
妖孽?鬼魅?还是被当成可以无限榨取知识的工具?
无论哪一种,下场恐怕都比葬身火海好不了多少。
看着父母焦急担忧的脸庞,陈平安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
他挤出一个虚弱却尽量显得“正常”的笑容,声音依旧稚嫩沙哑:“娘…爹…我没事,就是…头还有点晕。”
他必须尽快恢复,尽快适应,尽快找到利用这座“脑内图书馆”的方法。
而且,必须在不引起任何人怀疑的前提下进行。
这很难。
但这是他唯一的生路。
窗外,天色渐明,鸡鸣声隐约传来。
新的一天,在这个陌生而古老的世界,开始了。
陈平安靠在床头,感受着身体的虚弱和脑海中那座沉默的宝库,目光投向茅屋顶棚那唯一的缝隙。
那里漏下的,是生存的微光,还是命运的戏弄?
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从今天起,他叫陈平安,大夏王朝一个贫困农家的六岁稚子。
他要活下去。
带着一座图书馆,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