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10章 腹有诗书,欲说还休

陈屠户带着一身未散的煞气和满腹的疑虑,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茅屋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陈山靠在门框上,脸色依旧苍白,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家儿子。

李秀则瘫坐在小凳上,双手捂着脸,肩膀微微耸动,显然是后怕得厉害。

刚才那一幕,实在太过惊险。

若非儿子急中生智,用那套神神叨叨的说辞唬住了陈屠户,后果不堪设想。

许久,陈山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干涩地开口:“平安…你刚才说的那些,山神爷爷…福兔…都是真的?”

语气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求证,还有着无法完全压下的怀疑。

屋内安静下来,父母的目光都聚焦在陈平安身上。

迎着父母探寻的目光,陈平安知道不能露馅。

低下头,小手绞着衣角,声音带着点后怕和孩童的固执:“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山神爷爷,反正…就是个白胡子老爷爷跟我说的。他说那兔子不能给杀猪的吃,吃了会倒霉。”

把一切推给一个神秘的“白胡子老爷爷”,是最稳妥的说辞。

李秀擦了擦眼角,站起身,走到儿子身边,一把将他搂进怀里,声音哽咽:“我苦命的儿啊…老天保佑,是哪个神仙显灵保佑你呢…不然今天…”

她不敢想下去。

陈山也走过来,粗糙的大手轻轻放在儿子头顶,动作笨拙却带着暖意:“好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那陈屠户…被你唬住了,暂时不会来了。”

话虽如此,但眉宇间的忧虑并未散去。

五天。

陈屠户只给了五天时间。

五天之后,那笔沉重的债务,依旧像座大山一样压在头顶。

李秀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当家的,五天…五天后可咋办啊?那利滚利的钱,咱们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啊。”

陈山沉默了,狠狠地锤了一下土墙,发出沉闷的响声。

一个平日里顶天立地的汉子,此刻却被逼得束手无策。

看着父母绝望无助的样子,陈平安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必须找到一条出路。

深吸一口气,陈平安从母亲怀里挣脱出来,抬起头,眼神异常坚定。

“爹,娘。”

稚嫩的声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陈山和李秀都看向他。

“我想…去蒙学读书。”陈平安一字一句地说道。

石破天惊。

话音落下,屋子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陈山和李秀都瞪大了眼睛,如同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满脸的难以置信。

“读…读书?”李秀最先反应过来,声音都变了调,“平安,你说啥胡话呢。读书?你知道读书要花多少钱吗?”

陈山也回过神来,眉头紧锁:“平安,别瞎想。咱们庄户人家,哪有那个钱供你读书。再说,你才多大…”

“我知道要花钱。”陈平安打断了父亲的话,语气依旧平静,“可爹,娘,你们看,咱们光靠种地,能还得清陈屠户的债吗?能过上好日子吗?”

一句话问得夫妻俩哑口无言。

是啊,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年到头,遇上好年景勉强糊口,遇上灾年就得借债度日。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读书,才有出路。”陈平安继续说道,小小的身躯挺得笔直,“书上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考取了功名,才能不受人欺负,才能…让咱们家过上好日子。”

这些道理,对于他这个拥有现代灵魂的人来说,是常识。

但对于陈山和李秀这对一辈子面朝黄土的农民来说,却如同另一个世界的事情,遥远而渺茫。

“功名…那是那么好考的?”陈山苦笑一声,“镇上多少秀才老爷读了一辈子书,不也还是…唉。再说那束修、笔墨纸砚,哪一样不要钱?咱们家…”

“爹,钱的事…我想办法。”陈平安眼神闪烁,透露出一丝神秘。

“你想办法?”李秀更担心了,“平安,你可别再做什么危险的事了。这次能套到兔子是运气好,可万一…”

“娘,不是去打猎。”陈平安赶紧解释,“是别的法子。”

看着父母依旧疑虑重重的眼神,他知道必须给他们一点信心。

“爹,娘,你们不觉得…我这次病好之后,好像…聪明了点吗?”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陈山和李秀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认同。

确实,儿子这次醒来后,无论是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以前没有的机灵劲儿,甚至…有些让他们都看不懂的“早慧”。

难道真是老天爷显灵,让儿子“开窍”了?

“我…我好像能记住很多以前听过的故事。”陈平安开始抛出诱饵,半真半假地说道,“就好像…今天那个白胡子老爷爷跟我说的那些话,还有以前…村里老人讲的那些神仙故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听说…镇上有人说书,能挣钱。”

他不敢直接提写话本,怕吓到父母,先从更贴近生活的“说书”入手。

“说书挣钱?”李秀将信将疑,“那都是有专门本事的人,咱…”

“我可以试试。”陈平安语气坚定,“我知道好多好多故事,可好听了。要是能挣到钱,说不定…就能凑够束修了。”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自信,眼神明亮,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

陈山和李秀看着儿子这副模样,心中也忍不住泛起一丝波澜。

儿子似乎真的变聪明了。

说不定…他真的有办法?

读书…功名…

那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的梦想,此刻仿佛被儿子点燃了一丝微弱的火苗。

沉默了许久,陈山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终于松了口。

“读书的事…先不急着定。”声音依旧低沉,但不再是完全否定,“你要是…真有法子能挣到钱,不偷不抢,不做什么出格的事…那,那爹就…”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只要陈平安能证明自己,他们就愿意支持他去尝试那条看似不可能的道路。

得到了父母初步的默许,陈平安心里的大石落下了一半。

送走父母去休息后,他独自坐在油灯下,开始认真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说书。

这似乎是目前最可行的“知识变现”方式。

成本最低,只需要一张嘴。

风险也相对较小,一个孩子给大家讲故事,不容易引人怀疑。

关键是,讲什么故事?

脑海中的图书馆再次被调动。

通俗小说、戏曲话本、民间传说…

无数的素材在眼前闪过。

《三国演义》?太复杂,人物众多,涉及权谋,不适合初期吸引普通听众。

《水浒传》?草莽英雄,打打杀杀,容易引来麻烦。

《聊斋志异》?鬼狐精怪,或许能吸引人,但格调不高,且容易被视为“怪力乱神”。

目光最终落在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爱情故事上。

《白蛇传》。

这个故事,有曲折的爱情,有神奇的法术,有人妖之间的纠葛,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雅俗共赏。

最重要的是,它的内核相对“安全”,虽然涉及妖精,但主题是追求爱情和报恩,更容易被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所接受。

就它了。

初步选定了故事,新的难题又来了。

怎么讲?

直接照搬原文肯定不行,语言风格不符,太过书面化。

必须进行改编,用更符合大夏王朝背景、更贴近乡土口语的方式讲述出来。

在哪里讲?

村口大榕树下?镇上集市?茶馆酒肆?

对谁讲?

一开始免费吸引听众?还是直接收费?

如何收费?

一个铜板听一段?还是按故事长短收费?

一个又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将脑海中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陈平安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看着油灯下自己小小的影子,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路再难,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为了生存,为了未来,为了…不再让父母露出那样绝望的表情。

明天,就从村头那棵大榕树下开始吧。

第一个听众,会是谁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