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馆的课业按部就班,陈平安应付起来游刃有余。
大部分的精力,依旧投入在脑海图书馆的探索和…新话本的创作上。
经过十几天的挑灯夜读和反复修改,《天仙配》的前几回初稿终于完成。
相比于第一次抄写《白蛇传》时的艰难,这一次明显熟练了许多。
虽然字迹依旧稚嫩,但至少工整了不少,涂改之处也少了许多。
揣着这份新的稿件,陈平安再次踏上了前往墨韵斋的路。
这次,依旧是父亲陈山陪同。
有了上次的经历,陈山对儿子这次的“生意”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再次走进墨韵斋,明显感觉到气氛与上次不同。
柜台后的刘掌柜一看到陈平安父子,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出来,热情得简直判若两人。
“哎呀,平安小哥儿,陈大哥,快请进,快请进。稀客稀客。”
刘掌柜亲自将两人引到后堂的待客雅间(上次可没这待遇),又吩咐伙计赶紧上好茶。
这份热情,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自从上次陈平安那首《咏鹅》传开之后,“小河村神童”的名声在镇上更是如日中天。
连带着他“创作”的《白蛇传》话本也再次迎来一波销售小**。
刘掌柜靠着这本书,可是实实在在地赚了不少银子。
此刻见到这位“财神爷”再次登门,态度自然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平安小哥儿,你可是有日子没来了。”刘掌柜搓着手,笑容可掬,“可是又有什么新的大作,让老哥我开开眼界?”
语气里充满了期待。
陈平安也不跟他绕圈子,从怀里掏出那叠稿纸,放到桌上。
“刘掌柜慧眼。学生近日偶有所得,构思了一个新故事,写了开头几回,特来请掌柜的品鉴一二。”
依旧是那副谦逊有礼的样子。
刘掌柜眼睛一亮,连忙拿起稿子,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这次他看得更加仔细,更加认真。
故事的名字是《天仙配》。
开篇讲述孝子董永(书中已改名为董安)家贫,父亲病故,无钱安葬,只得卖身葬父。
情节虽然简单,但董安的孝心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紧接着,便是七仙女被其孝心感动,下凡相助的情节。
仙女的形象美丽善良,法术神奇有趣。
与董安的相遇相知,既有浪漫色彩,又符合情理。
整个故事的基调,明显比《白蛇传》更加温暖、光明,也更符合这个时代“孝”的主流价值观。
但同时,神仙下凡、仙凡之恋的情节,又充满了新奇感和吸引力。
刘掌柜越看眼睛越亮,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
好故事。
这绝对又是一个能火遍全镇,甚至火到府城去的好故事。
而且,比起《白蛇传》那种略显“出格”的题材,《天仙配》无疑更“安全”,更容易被各个阶层所接受。
其潜力,恐怕比《白蛇传》还要巨大。
放下稿子,刘掌柜看向陈平安的眼神,已经带上了几分敬畏。
这小子…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奇思妙想?
一个接一个,都是这种闻所未闻、却又精彩绝伦的故事。
简直就是个…会下金蛋的母鸡啊。
不,是聚宝盆。
心中打定主意,无论如何,这《天仙配》的买卖,必须牢牢抓在手里。
“好。好啊。”刘掌柜一拍大腿,赞不绝口,“平安小哥儿,你这新故事,立意更好,情节也更动人。比起那《白蛇传》,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毫不吝啬地给予高度评价。
“掌柜的谬赞了。”陈平安微微一笑。
“哪里是谬赞,是实至名归。”刘掌柜摆摆手,话锋一转,“既然是好故事,那咱们就还得按老规矩来。这书,我们墨韵斋要了。至于价钱嘛…”
他眼珠一转,又想故技重施。
“平安小哥儿你也知道,这印书成本高,风险大。虽然故事好,但市场反响如何,谁也说不准。这样吧,咱们还是按上次《白蛇传》的那个分成比例…”
试图用之前的标准来定价。
然而,这一次,陈平安可没那么好糊弄了。
不等刘掌柜说完,便轻轻打断了他。
“刘掌柜。”脸上依旧带着笑容,但眼神却很平静,“上次《白蛇传》的分成,似乎…账目上有些出入吧?”
直接点破。
虽然没有证据,但这句话足以让刘掌柜心头一跳。
“这…这个…”刘掌柜脸色微变,干笑道,“平安小哥儿说笑了。账目都是赵秀才核对过的,怎么会有出入呢?”
试图把责任推给赵秀才。
“哦?是吗?”陈平安不置可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悠悠地道,“我只是随便算算,按照赵先生之前说的销量,和我拿到的分成,似乎…对不太上呢。或许是我年纪小,算错了?”
语气天真,但话里的意思却很明白。
刘掌柜额头隐隐见汗。
这小子…果然不简单。
看来上次克扣的事情,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当然,”陈平安放下茶杯,话锋再次一转,“过去的就算了。做生意嘛,有赚有赔,成本浮动也正常。”
先给个台阶下。
“不过,这《天仙配》,学生可是花了不少心血。而且,就像掌柜您说的,这故事潜力更大,印出来想必也能卖得更好。”
开始抬高新作品的价值。
“所以…这分成比例,是不是也该…体现体现这新故事的价值呢?”
图穷匕见。
就是要提高分成比例。
刘掌柜心里暗骂一声“小狐狸”。
知道今天不拿出点诚意是不行了。
沉吟片刻,咬了咬牙:“好。平安小哥儿快人快语。既然你觉得这《天仙配》更好,那…咱们就在原来《白蛇传》的基础上,再加半成。如何?”
加半成。
这已经是他的底线了。
然而,陈平安却摇了摇头。
“半成?”小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惊讶表情,“掌柜叔叔,您这…是不是有点太看不起我这新故事了?”
“我可是听说啊,”眼神瞟向窗外,“镇子东头那家‘文宝楼’,最近也在到处收罗好稿子呢。他们家给的价钱,好像…挺大方的。”
虚晃一枪。
他根本不知道文宝楼的情况,纯粹是诈唬。
但这话落在刘掌柜耳朵里,却如同惊雷。
文宝楼是墨韵斋最大的竞争对手,两家明争暗斗不是一天两天了。
要是这《天仙配》真被文宝楼抢了去,那自己损失可就大了。
这小子…难道真的跟文宝楼接触过了?
刘掌柜心里开始打鼓,额头上的汗更多了。
“而且啊,”陈平安似乎完全没看到刘掌柜的紧张,继续用那不紧不慢的语调说道,“掌柜的,这书若是印出来了,卖到府城去,甚至卖到省城去…那利润,可就不是咱们这小镇上能比的了。您说,这只给我加半成,是不是有点…”
后面的话没说,但意思不言而喻。
画大饼,同时施加压力。
刘掌柜彻底没脾气了。
眼前这小子,年纪虽小,但这谈判的手段,简直比商场上的老油条还精。
再看看旁边那老实巴交的陈山,和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赵秀才(他心里暗骂),根本指望不上。
今天这亏,看来是吃定了。
“得得得。”刘掌柜一摆手,脸上露出肉痛的表情,“算老哥我怕了你了。再加半成。一共,比《白蛇传》高一成。这总行了吧?再高,老哥我可就真没赚头了。”
高一成。
这个结果,基本达到了陈平安的心理预期。
见好就收。
“好。”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那就多谢掌柜叔叔了。不过,这次的账目…”
“放心。”刘掌柜立刻保证,“这次一定给你弄得明明白白。每个月让你爹或者赵秀才来对账,绝不含糊。”
虽然未必真能做到完全透明,但至少态度摆出来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陈平安点头。
“那…这稿子?”刘掌柜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天仙配》。
“稿子自然是给掌柜您的。”陈平安将稿子推了过去,“不过,定金…”
“有有有。”刘掌柜连忙从柜台里取出一个更鼓囊的钱袋,递给陈山,“陈大哥,这是一百文定金,您先收好。”
一百文。
比上次翻了一倍。
陈山激动地接过,手都在抖。
再次由赵秀才代笔,双方签订了新的契约,明确了更高的分成比例和更清晰的结算方式(虽然执行起来还有待观察)。
走出墨韵斋,陈平安心里松了口气。
这一次交锋,算是完胜。
不仅为《天仙配》争取到了更好的条件,也让刘掌柜意识到了自己并非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
当然,隐患依旧存在。
刘掌柜的贪婪本性难移,未来在账目上动手脚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而且,自己对印刷、发行环节完全没有掌控力,始终受制于人。
看来,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者…自建渠道的想法,必须提上日程了。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将《天仙配》完成,看看它的市场反响究竟如何。
这部更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作品,能否复制甚至超越《白蛇传》的成功?
一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