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68章 邻里求助,谨言慎行(修订版)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尤其是在小河村这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村环境里。

陈平安母亲李秀那场原本缠绵难愈的风寒,在喝了几天儿子“从古书上看来”的“神仙汤”后,竟奇迹般地快速好转。

这件事,很快就在邻里之间悄悄传开了。

毕竟,之前王郎中几服药下去都不见效,大家都看在眼里。

这一对比,自然就显得陈平安那“偏方”有些…神乎其神了。

“听说了吗?陈山家那小子,真不一般呐。他娘病那么重,喝了他弄的什么汤,几天就好了。”

“可不是嘛。比王郎中的药还管用。那孩子…该不会真懂点医术吧?”

“瞎说啥呢。一个毛头小子懂啥医术。我看啊,就是运气好,碰巧了。或者是…他娘本来就快好了。”

“那也说不定。不过陈家这小子,确实邪乎得很。又是写书又是作诗的,现在连偏方都懂…”

各种各样的议论在村里流传。

有人半信半疑,觉得是巧合。

有人则添油加醋,把陈平安传得越来越神。

陈平安自然也听到了这些风声,心里暗自警惕。

他知道,麻烦可能要来了。

果然,没过几天,麻烦就找上了门。

这天下午,陈平安刚从蒙学馆回来,就看到邻居张婶子一脸焦急地堵在了自家门口。

张婶子家和陈家关系还算不错,平日里也多有走动。

此刻她却满脸愁容,眼圈红肿,看到陈平安回来,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平安呐。平安,快…快帮婶子想想办法。”张婶子声音带着哭腔,一把拉住陈平安的胳膊。

“张婶子,您别急,出什么事了?”陈平安扶住她,疑惑地问道。

“是…是我家狗蛋。”张婶子焦急地说道,“那孩子,从昨天晚上起就浑身发烫,哭闹不止。请了王郎中来看,也说是着凉了,开了药,可吃下去一点用都没有,烧得更厉害了。这…这可咋办啊。”

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平安呐,”张婶子看着陈平安,眼神里带着一丝期盼和哀求,“婶子听人说…你上次给你娘弄的那个汤很管用。你…你能不能…也给婶子家狗蛋弄点?或者…或者你再去看看你那什么古书,有没有治小儿发热的方子?”

果然是来求“偏方”的。

陈平安心里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以后就会没完没了。

而且,医术之事,人命关天,绝非儿戏。

自己那点半吊子的理论知识,加上一次侥幸的“食疗”成功经验,根本不足以去给别人“看病”。

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绝不能随意出手。

“张婶子,您先别急。”陈平安搀扶着焦急的妇人,语气尽量温和而冷静,“孩子生病,做娘的心情我理解。但是…”

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上次我娘那个情况,其实…主要还是靠王郎中的药,我那个汤水,也就是凑巧了,起个辅助作用罢了。当不得真的。”

先把自己上次的“功劳”撇清。

“至于什么古书偏方…”摇了摇头,“那书早就还给先生了。而且上面写的也都是些调理身体的食疗法子,不是治病的药方。小孩子身体娇嫩,可不敢乱用。”

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张婶子听了,脸上的希望顿时黯淡了不少,但依旧不甘心:“可…可狗蛋他烧得实在厉害啊。王郎中的药也不管用…”

“婶子,您先别慌。”陈平安沉吟片刻,换了个思路,“狗蛋具体是什么症状?除了发烧,还有没有咳嗽?流鼻涕?或者…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开始运用基础的诊断知识,进行询问。

当然,是以“关心邻居孩子”的名义。

张婶子连忙将孩子的症状详细说了一遍:主要是发烧、哭闹、精神不好,似乎没有明显的咳嗽、流涕等其他症状。

陈平安仔细听着,结合图书馆的知识快速分析。

听起来…更像是普通的、因受凉或积食引起的急性发热,而非什么疑难杂症。

这种情况,在缺乏有效退烧药的古代,确实也挺麻烦。

心里有了初步判断,但依旧不敢给出任何药物建议。

“婶子,”斟酌着开口,“听您这么说,狗蛋这情况,或许…或许不是单纯的风寒。王郎中开的药不管用,也可能是…药不对症?”

先 subtly 地质疑一下王郎中的诊断,为自己接下来的“建议”做铺垫。

“那…那该怎么办啊?”张婶子更加焦急。

“婶子,我不是郎中,不敢给您乱出主意。”陈平安再次强调自己的立场,“不过…我以前听村里老人说过一些土办法,专门对付小孩子这种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许…可以试试?”

又搬出了“村里老人说”。

“什么土办法?”张婶子如同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就是…用温水。”陈平安说道,“别用太烫的水,也别用凉水,就用温温的水,解开孩子的衣服,用干净的布巾蘸着温水,轻轻擦拭孩子的额头、脖子、腋下、还有手心脚心这些地方。多擦几遍,让热气散出来。”

这是最基础的物理降温方法,安全有效。

“还有啊,”继续补充道,“让孩子多喝点温开水。屋子里要保持通风,不能捂得太严实。衣服也要穿宽松透气的。”

将正确的护理方法,包装成“土办法”传授出去。

“就…就这么简单?”张婶子有些难以置信。

“嗯。老人说,有时候发热啊,不一定是坏事,是身体在跟病气打架呢。咱们别瞎用药,帮着把热气散出来,说不定就好了。”陈平安用一种朴素的理论解释道。

“不过,”立刻又加了一句,撇清责任,“婶子,这只是我听来的土办法,管不管用我可不敢保证。您回去试试看,要是…要是还不见好,或者孩子有其他不对劲的地方,可千万得赶紧再去镇上请个好点的大夫看看,别耽误了。”

反复强调这只是“试试”,并且后果自负,将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

既给了对方一点希望和方法,又避免了自己承担风险。

也杜绝了被人扣上“小神医”帽子的可能。

张婶子听完,虽然将信将疑,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而且陈平安说的这些方法,听起来也没什么坏处。

“好…好吧。那…那婶子就回去试试。平安呐,真是…真是谢谢你了。”张婶子感激地说道。

“婶子客气了,快回去照顾狗蛋吧。”陈平安将她送出门。

看着张婶子匆匆离去的背影,陈平安心里松了口气。

总算是应付过去了。

希望那些简单的物理降降温和护理方法能起点作用吧。

第二天,陈平安在村里遇到了张婶子。

张婶子一看到他,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平安呐,真是太谢谢你了。你那法子真管用。昨晚我回去照你说的做了,给狗蛋擦了好几遍身子,又喂了好多水。后半夜烧就退了不少,今天早上起来,精神好多了呢。”

“那就好。”陈平安心里也是一松。

“不过啊,”张婶子又说道,“你这孩子,懂得可真多。连这种土办法都知道。真是…比我们这些大人强多了。”

语气里虽然充满感激,但显然并没有将陈平安与“医术”联系起来,只是觉得他“懂得多”、“见识广”。

这正是陈平安想要的效果。

成功地控制了影响范围。

然而,看着张婶子离去的背影,陈平安心里却又升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种谨言慎行、明哲保身的做法,固然能保护自己。

但…如果下次遇到的,是真正危急的、自己有能力(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去救助的情况呢?

自己是该继续隐藏,见死不救?

还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冒险一试?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也是未来,他或许将不止一次面对的考验。

对力量的渴望,与对风险的规避。

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虽然他现在还谈不上),与守护自身秘密的生存本能。

这些矛盾,如同种子,在他心中悄然埋下。

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只有坦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