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70章 学期小考,再压群雄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懒洋洋地洒在蒙学馆的地板上。

临近年关,方敬儒先生决定进行一次学期小考,检验一下学童们这一年来的学习成果。

这也是蒙学馆的惯例。

考试的消息一宣布,原本有些松散的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孩子们一个个正襟危坐,拿出书本开始临时抱佛脚。

只有陈平安,依旧神色平静,按部就班地温习着功课。

考试的内容并不复杂,主要还是围绕着蒙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项是经文背诵。

方先生随意抽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论语》中讲解过的篇章,让学童们轮流背诵。

轮到陈平安时,无论抽到哪一段,只见他不假思索,张口便来,声音清朗,语速平稳,一字不差,甚至连语气顿挫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与其他孩子或磕磕绊绊、或错漏百出的表现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方先生频频点头,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满意笑容。

第二项是字义解释。

方先生从课本中挑出一些常用字或略有难度的字,让学童们解释其含义,并简单组词。

这对陈平安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凭借图书馆的强大支持,他不仅能准确说出字的基本含义,还能根据不同的语境,引申出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偶尔还能说出一两个相关的典故(当然是经过包装的)。

比如解释“信”字,他会说:“人言为信。意指说话要算数,要诚实不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寥寥数语,便将“信”的内涵和外延都解释得清清楚楚。

再次引来方先生的赞许和其他学童惊叹的目光。

第三项是句子仿写。

方先生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句,如“春风吹绿了柳梢”,让学童们模仿其句式和意境,写出类似的句子。

这项考察的是最基础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一点点想象力。

其他孩子大多写出“夏雨打湿了衣裳”、“秋风吹黄了稻田”之类平铺直叙的句子。

轮到陈平安,沉吟片刻,提笔写下:“夜墨染黑了山峦,晨曦点亮了窗沿。”

寥寥数字,却意境全出,对仗也颇为工整,显示出远超同龄人的文字感觉。

三项小考下来,结果毫无悬念。

陈平安在每一个项目上都表现突出,成绩遥遥领先,稳稳地占据了第一名的位置。

这个结果,没有人感到意外。

毕竟,“神童”之名早已深入人心。

只是,当结果被方先生正式宣布出来时,还是在学童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那些原本就佩服陈平安的孩子,自然是与有荣焉,纷纷上前向他道贺。

而以陈富贵为首的那一小撮人,则脸色难看,眼神复杂。

尤其是陈富贵。

经过这段时间的打击和家里的压力(陈老爷似乎也意识到儿子不是读书的料,没再过多逼迫),他也算是有了一些进步。

这次小考,虽然比不上陈平安,但在其他孩子中也算中等偏上了。

可这点进步,在陈平安那耀眼的光芒面前,依旧显得黯淡无光,微不足道。

巨大的差距,如同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他心中那份嫉妒,渐渐化为了深深的无力感。

或许…自己真的永远也比不上这个家伙吧?

其他一些曾经有过小心思的学童,此刻也彻底服气了。

人比人,气死人。

跟这种“妖孽”生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蒙学馆,除了认命,还能怎样呢?

方敬儒先生对这个结果自然是十分满意。

在进行学期总结时,老先生毫不吝啬地将陈平安树立为所有学童学习的榜样。

“……诸生当以陈平安为楷模。”方先生捋着胡须,声音洪亮,“其天资聪颖固然可喜,然其勤奋刻苦、专心向学之志,更为可嘉。尔等若能有他一半的用功,何愁学问不成?”

一番话,说得其他孩子都低下了头。

陈平安则在众人的注视下,保持着谦逊的微笑,心中却并无太多波澜。

这种程度的考核,对他来说,确实没有太大挑战性。

他在蒙学中的“学霸”地位,经过这次小考,算是彻底巩固了。

无人能够撼动。

但也正如他之前所预料的,这种“一枝独秀”,也让他与其他学童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除了少数几个真心佩服、愿意亲近他的孩子,大多数同窗看他的眼神,都带着一种敬畏和疏离。

他仿佛成了独立于这个群体之外的存在。

高处不胜寒。

这种感觉,并不太好。

或许,等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县学、府学,遇到更多真正的天才时,这种情况才会有所改变吧。

小考结束,也意味着这一学年的蒙学课业即将告一段落。

方先生将陈平安单独留下。

“平安。”老先生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期盼和郑重。

“先生。”

“以你如今的学问根基,这蒙学馆,对你而言,已如浅滩困蛟龙。”方先生缓缓说道,“是时候,该去更广阔的天地,搏击风浪了。”

陈平安心头一动,知道老师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明年开春,”方先生的语气带着一丝激动,“若时机合适(指年龄、以及官府的安排),老夫便为你报名,参加县试。”

县试。

终于来了。

这条他期待已久、也准备已久的科举之路,终于要在明年正式开启了。

“多谢先生栽培。”陈平安深吸一口气,躬身行礼,声音坚定,“学生定不负先生厚望。”

“好。”方先生欣慰地点头,“不过,县试非同儿戏,竞争激烈,规矩也多。从今日起,一直到开春考试前,你莫要再分心他顾,须将全部精力,都用在温习经史、揣摩八股、练习书法之上。老夫也会尽我所能,为你查漏补缺,指点迷津。”

“是,先生。”

师生二人,就此定下了未来几个月最核心的目标——备战县试。

走出蒙学馆,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多少暖意。

县试的脚步,终于临近了。

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

学问根基,似乎扎实了。

八股文法门,也初窥门径了。

心性,似乎也磨练得沉稳了许多。

但,考场之上,瞬息万变。

会遇到怎样的考官?

会出怎样刁钻的题目?

会遇到哪些才华横溢、或者背景深厚的竞争对手?

那个对自己虎视眈眈的地主陈老爷,会不会在考前暗中使绊子?

自己这“神童”之名,在考官眼中,究竟是加分项,还是会引来更严格的审视和更高的要求?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前方的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无论如何,箭已在弦,不得不发。

属于陈平安的科举之路,即将正式拉开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