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89章 初抵县城见闻殊

路上的波折虽然耽搁了一些时间,但好在并未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一行人强打精神,加快了赶路的步伐。

终于,在日头偏西,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的时候,青溪县那相对巍峨的城墙轮廓,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尽头。

“快看,到县城了。”

队伍中有人发出一声欢呼,疲惫的脸上都露出了几分喜色。

陈平安也抬起头,望向那座在夕阳下显得有些古朴沧桑的城池。

青砖砌成的城墙,虽然比不上前世那些大都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颇具规模的建筑了。

城门楼上,“青溪县”三个遒劲的大字,在霞光映照下,依稀可见。

这便是他即将踏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战场。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城门口进进出出的行人、牛车、挑着担子的货郎也渐渐多了起来。

空气中,也开始弥漫开一股与乡村截然不同的、略显喧嚣和驳杂的气息。

这是陈平安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小河村的范围,进入一个相对繁华的城镇。

之前虽然也去过几次青溪镇,但镇毕竟是镇,与县城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穿过略显拥挤的城门洞,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一条宽阔的青石板主街,向着城内延伸而去。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旗幡招展。

有卖米面粮油的,有卖绫罗绸缎的,有打铁制器的,也有酒楼茶肆,香气阵阵。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粼粼,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虽然这份热闹,与陈平安记忆中前世都市的喧嚣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但置身其中,感受着这份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市井烟火气,依旧让他感到有几分新奇。

同行的陈胜和李真两个少年,更是看得眼花缭乱,不时发出一两声惊叹。

就连几位长辈,也是东张西望,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平安,咱们先去找客栈住下吧。天色不早了,得赶紧安顿下来。”陈山拉了拉儿子的衣袖,提醒道。

“嗯,爹说的是。”陈平安点点头。

他们在来之前,已经通过村里一位曾在县城做过短工的远房亲戚,打听到了一家价格相对公道、也还算干净的客栈,叫做“悦来客栈”。

一行人按照打听来的路线,穿过几条略显狭窄的巷子,七拐八拐之后,终于在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旁,找到了悦来客栈的招牌。

客栈不大,两层的小楼,门口挂着两盏写着“悦来客栈”的灯笼。

店小二见他们一行人背着考篮,便知是来赶考的学子,很是热情地迎了上来。

“几位客官,是来住店的吧?赶巧了,咱们店里还有几间上房,干净又清静,最适合读书人歇息了。”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陈山做主,要了两间通铺的大房,一行七人正好住下。

虽然简陋了些,但价格实惠,对于他们这些农家出身的考生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安顿好行李,简单洗漱一番,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众人腹中饥饿,便在客栈一楼的大堂里,要了些简单的饭菜充饥。

客栈的大堂里,此刻已经坐了不少人。

大多是和他们一样,从各乡镇赶来参加县试的童生及其家人。

一时间,大堂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考生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讨论的内容,自然都离不开即将开始的县试。

“哎,听说了吗?这次县试的主考官,还是咱们县尊张大人。张大人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想要在他手底下蒙混过关,怕是难喽。”

“可不是嘛。而且听说张大人最是看重策论,若是能在策论上写出些真知灼见,说不定能得他青眼。”

“策论?那可就难了。我等平日里读的都是圣贤文章,于这经世致用之学,实在是不甚了了啊。”

“谁说不是呢。不过,我倒是听说,这次县试,有个了不得的人物也要参加。”

“哦?哪个了不得的人物?莫非是府城哪位名师的弟子不成?”

“非也非也。此人啊,便是前些日子那篇《师说》的作者,小河村的神童,陈平安。”

“陈平安?可是那个年仅十岁,便能作出《咏鹅》、《悯农》等佳作的陈平安?”

“正是此人。听说他不仅诗才敏捷,文采也是斐然。那篇《师说》,便是南淮府学的周博通周大儒都亲口称赞过的,称其为‘南淮麒麟子’呢。”

“嘶——竟有此事?那他这次县试,岂不是十拿九稳,案首有望了?”

“这可不好说。年少盛名,未必就有真才实学。考场之上,看的还是真本事。万一他只是诗写得好,经义策论却不通,那也是枉然。”

“也有道理。而且我听说,那《师说》一文,未必就是他亲笔所作。小小年纪,哪来那等见识和文笔?说不定,是有人在背后替他捉刀代笔,沽名钓誉罢了。”

这些议论声,虽然刻意压低了些,但还是断断续续地飘进了陈平安一行人的耳中。

同行的陈胜和李真,听到有人质疑陈平安,都有些不忿,想要开口辩驳。

陈平安却用眼神制止了他们。

他依旧平静地吃着碗里的饭,仿佛那些议论与自己毫不相干。

只是那双清澈的眸子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思。

看来,自己的名声,在这县城之中,有利有弊。

《师说》带来的巨大声望,固然能让自己得到一些关注和便利。

但也同样会招来更多的审视、质疑,甚至是嫉妒和敌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

吃过晚饭,几位长辈便催促着少年们早些回房歇息,养足精神,准备明日去贡院熟悉一下环境。

陈平安回到房间,简单收拾了一下床铺。

同屋的陈胜和李真,还在兴奋地讨论着县城里的见闻,以及刚才听到的那些关于陈平安的议论。

“平安,那些人真是过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你有多厉害,还敢胡说八道。”陈胜气鼓鼓地说道。

李真也附和道:“就是。等他日放榜,平安肯定能考中,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

陈平安闻言,只是淡淡一笑:“旁人如何说,与我何干?做好自己的事便是了。”

说完,便从考篮中取出自己的备考笔记和那几篇得意之作,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仔细翻阅起来。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明日贡院之前,龙门待跃。

自己能否一跃成功,不仅要看才学,更要看心态。

必须保持冷静,不受外界干扰。

夜渐渐深了。

客栈内外,渐渐安静下来。

只有偶尔几声更夫的梆子声,和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

陈平安合上书卷,躺在略显坚硬的床板上,闭上眼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

大战将临的紧张氛围,如同实质一般,弥漫在整个县城的空气之中。

而他,便是这场风暴的中心之一。

在着陌生的县城环境里,他会遇到怎样新的对手,或者结识怎样的朋友?

“神童”和《师说》作者的名声,究竟是会成为他科举路上的助力,还是会招来更多的麻烦与挑战?

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但他心中,却并无多少畏惧。

有的,只是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的清醒认识,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