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79章 考期临近,模拟演练

热闹喧嚣的年关如同流水般逝去,小河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空气中,却悄然弥漫起一种不同以往的紧张气氛。

尤其是对于那些家中有子弟即将参加科举的人家来说。

因为,按照往年的惯例,大夏王朝的县试,通常在开春二月举行。

算算日子,已经不远了。

陈平安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份临近的压力。

方敬儒先生对他的课业要求更加严格,讲解的内容也更具针对性,几乎完全围绕着县试的考纲和可能的题型展开。

家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不同。

父母虽然尽量不给他压力,但言谈举止间那份小心翼翼的期盼,还是能感受得到。

柳柔柔来看他的次数少了,但每次送来的吃食却更加精心,还会默默地帮他整理书桌,研好墨。

所有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

这份沉甸甸的期望,既是动力,也是无形的鞭策。

为了让陈平安更好地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避免临场紧张或出现意外。

方敬儒先生在征得陈平安父母同意后,决定在考前这段时间,为他安排几次“模拟考试”。

“平安。”这日课后,方先生将陈平安留下,神情严肃,“县试在即,老夫准备仿照县试规矩,为你进行几次考校。一来检验你近来所学,二来也让你提前感受一下考场氛围,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是,先生。”陈平安心中一凛,知道这是老师的苦心,郑重应下。

接下来的日子,蒙学馆便成了陈平安专属的“模拟考场”。

方先生煞费苦心,尽量还原真实县试的场景和流程。

一张单独的小桌,一张硬板凳,摆放在小屋中央。

笔墨纸砚自备,不得夹带任何书籍字条。

考试时间严格按照县试的规定,通常是一整天,从清晨到日暮。

期间不得随意走动,不得交头接耳,甚至连饮食和如厕都有严格限制。

考题也是方先生精心准备的。

有截取四书五经中的句子,要求作八股文阐释经义的。

有给出特定题目、韵脚,要求作试帖诗的。

甚至还有考察小楷书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抄写一段指定文字的。

题型和难度,都尽量贴近真实的县试水平。

第一次模拟考试开始。

陈平安端坐在小桌前,看着面前陌生的考题(方先生特意从一些冷僻典籍中挑选的,避免他提前知晓),深吸一口气。

尽管只是模拟,但那种身处考场的肃穆和紧张感,还是扑面而来。

提笔,破题,承题…

按照方先生教导的八股法门,一字一句地构思,落笔。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一点点流逝。

额头上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

第一次在如此严格的限制下,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八股文,对他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思维要高度集中,既要保证格式的严谨,又要力求内容的充实,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好在,有图书馆的知识储备打底,又有方先生平日里的悉心指导。

虽然过程有些磕磕绊绊,偶有涂改,但最终还是在规定时间内,勉强完成了一篇像模像样的八股文章。

交卷之后,陈平安只觉得浑身酸痛,精神也有些疲惫。

方先生接过卷子,仔细批阅。

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

许久,才放下笔,看着陈平安,缓缓开口。

“平安,你这篇文…”老先生沉吟片刻,“破题尚可,能抓住要点。承题也还算稳妥。但起讲略显平铺,气势不足。中间四股,对仗虽工整,但论证稍显单薄,引经据典不够灵活,有些…匠气太重,灵气不足。”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至于书法,尚可。诗赋嘛…今日未考,下次再看。”

虽然指出了不少缺点,但方先生的语气中并没有太多苛责,反而带着一丝欣慰。

“初次模拟,能有此水平,已属不易。尤其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格式基本无误,这份沉稳和功底,远超许多应考多年的老童生了。”

得到老师的肯定,陈平安心里松了口气,但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八股文,果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只是…”方先生话锋一转,表情严肃起来,“县试考场,瞬息万变。你今日只是面对老夫一人,尚且有些紧张。届时面对数十上百名竞争者,以及威严的考官,能否保持这份镇定,就很难说了。”

“而且,考场上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比如,题目生僻,一时难以破题。比如,笔墨纸砚临时出了问题。比如,身体突然不适…这些,你都要有心理准备,学会应对。”

“所以,接下来的几次模拟,老夫不仅要考你的学问,更要考你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是,先生。学生明白了。”陈平安郑重点头。

接下来的几次模拟考试,难度和强度明显提升。

方先生会故意出一些偏僻的题目,或者在考试过程中设置一些“小麻烦”。

比如,突然打断他的思路,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

或者,在他写到一半时,指出他某个字写错了,需要重写。

甚至,还会在旁边故意弄出些声响,干扰他的注意力。

这些,都是在模拟真实考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

陈平安起初也有些手忙脚乱,甚至出现过因为紧张而思路中断,或者因为时间分配不当而未能完成答卷的情况。

但在方先生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下,渐渐地,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应试节奏。

心态,也变得越来越沉稳。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迅速调整,冷静应对。

八股文的写作,也从最初的生涩模仿,渐渐变得流畅自然起来。

虽然依旧带着些许匠气,难以完全摆脱格式的束缚。

但至少,在破题的精准度、承题的连贯性、以及中间股比的论证逻辑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格式严谨,内容也日渐充实,甚至偶尔还能在对仗和用典上,展现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灵气”。

方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弟子,已经初步具备了冲击县试的实力。

剩下的,就是临门一脚的火候和…一点点运气了。

“平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方先生将批改好的卷子递给陈平安,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你这几日的进步,老夫都看在眼里。以你现在的水平,只要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通过县试,当不成问题。”

“关键在于,”老先生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如何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写出能让考官眼前一亮、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

“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功底,更需要…一点点的‘灵光乍现’和‘与众不同’。”

“老夫能教你的,都已经教了。剩下的路,就要靠你自己去走了。”

陈平安接过卷子,看着上面老师用朱笔圈点的痕迹和细致的批注,心中充满了感激。

“多谢先生数月来的悉心教导。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先生厚望。”再次深鞠一躬。

模拟考试的顺利,并不意味着真实考试也能一帆风顺。

真正的考场,远比这小小的蒙学馆复杂得多,也残酷得多。

会遇到怎样的题目?

会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状况?

自己这点“小聪明”和“金手指”,在那些经验丰富的老童生和才华横溢的竞争者面前,又能有多大优势?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但至少,经过这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他的心态已经调整到了最佳。

将图书馆的知识储备与应试技巧相结合,信心也更加充足。

县试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一场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