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70章 青砖与红砖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70章 青砖与红砖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老黑叔不认识周怀民,见众人拱卫,也知他不是个一般人物,回道:“咱这几个村的土质好,直接取土,在窑里放入松枝,闷烧个二十天左右即可。”

说完,随手拿着一块砖,给周怀民看。

这砖是青砖,周怀民认得,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古迹,特别是山西一带,保存完好的居多,都是这种青砖砌成。

青砖质地好,密度高,因是闷烧到一千一百度左右,抗氧化能力强,寿命可达二百年以上。

但有优点就有缺点,这青砖烧制效率低,每窑要二十多天,冷却时也要浇水冷却。

而后世的红砖,无需闷烧,工艺简单,温度到九百多度就能烧制,每窑只需三到七天。只需放到窑场自然冷却。

那为什么古代一直用青砖而没烧制出红砖呢?

核心就在一点上:燃料。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柴,从古至今都是第一位。烧窑是个非常费木炭的活。

而木炭的价格,始终都是不低的。

特别是北方,自宋以来,北方的生态环境就急速恶化,木炭价格占据生活成本的比例一直持续走高,也是北方许多工商业流向南方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为了节省燃料,烧砖工艺都是用的闷窑烧制并降温,烧制过程中,窑里的松枝木炭等一氧化碳,把土中的铁元素还原成了氧化亚铁,所以颜色呈青灰色。

而后世的红砖,因为煤炭的大幅度普及,烧窑时鼓入充分的氧气,也不放入什么松枝等有机物,土中的铁元素被充分氧化,还原成了三氧化二铁,所以颜色呈红色。

至于古代的砖窑为何放入松枝等,周怀民也不是太懂,估计还是技术路径依赖,前人如何做,后人就如何做呗。一代一代传下来。

但周怀民现在又不需要修建什么百年庙宇,流芳百世的建筑,只是需要大批量烧制简单,成本低,时间短的砖,可以让各个工坊盖房子,可以卖给村民们盖民居。

其他地方不清楚,周怀民穿越至此,看到附近的村居大多以土坯为墙,木头为梁。稍好一些的,买一些青砖为地基,再往上用土坯。

只有有财力的大户,才会自己开窑,烧制青砖,自烧自用。

和老黑叔建议道:“咱这砖窑,别用闷烧,也别用木炭,直接用煤烧,烧上七天就能用,取出来在窑场晾晒冷却即可,无需用水。”

现在水多金贵,可不能花在这里。

老黑叔瞧了瞧这位年轻人,你细皮白肉的,懂不懂啊。言道:“这位后生……”

陈家茂咳了一下,插话道:“老黑叔,这是咱农会周会长。”

老黑叔心里一惊,怪不得,这就是河对面周家沟那个周怀民,忙道:“周会长,闷烧的话会很省燃料的,如果明烧,费的燃料翻倍不止,而且烧出来的砖不耐用。”

周怀民笑道:“这砖无需耐用,咱的煤多的是,比木炭便宜多了,你只管照着我说的做。青砖是好,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要用这么好的东西。”

陈家茂补充道:“周会长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做,先试试看。会长的意思,以后是让大家都住上砖瓦房呢。”

众窑工停下手里的活,都转头看向周怀民和陈会长。

周怀民拱手高声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各位父老乡亲,我们这几个村,烧了几百年的窑,家里可住上了这砖瓦房?不还是一家几口窝在一个土坯屋里,鼠蛇凿洞,蝎子乱爬,导致不少幼儿皆丧命。而且凡遇大雨,都要漏水,凡遇大风,屋顶被掀,为活着平添了多少烦恼。”

“咱们不光是为了挣钱,还要把这砖的价格打下来,让人人都能住上砖瓦房,都有洁净的庭院。也让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更安全,孩子们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众窑工每日只是为了挣个工钱能有口饭吃,从不敢奢望自己有一天还能像那些大户老爷们一样,住着青砖大房,衣食住用,皆无需拼命去挣。

听了周怀民的话,不管是不是真的,但这个周会长是真的带着大家来干。

这么热的天,来跑来这窑场,查看工程和关心生产,心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被点燃,而这火苗一旦被点燃,就难以熄灭!

周怀民拍了拍砌好的砖窑,“这不仅是我周怀民的宏愿,也是咱们农会的使命。大家相信我,听农会的安排,我一定会做到。”

每个人脸色的皱纹都绽开,浑浊的双目露出期盼,咧嘴傻笑点头。

远处有村民拉着一车泥,正吃力的向坡上推,周怀民眼见,赶忙跑过去扶着板车,一块吃力推,社兵也赶忙过去帮忙,帮村民拉上来。

“这坡太陡了,陈会长,再去农会拿几把铁锹过来,把这坡垫一垫。”指示几个社兵一并跟着陈会长去。

周怀礼早带着社兵拉着尸体和被绑的王老爷亲兵回村,把尸体拉到粪场火化,亲兵上了脚镣,交给煤窑的新窑头来挖矿。

见社长并未过来,不放心又带着自己的三队社兵,回头去找。过了白窑桥,便看到社长带着一队社兵,在山坳间拿着铁锹,平整道路缓坡。

赶忙过去帮忙,陈应魁和禹允贞也要挽起袖子加入。

周怀民忙劝允贞回到马车上,这种事你就不要掺和,先坐马车上,稍等他们弄完。

几十个丁壮,拉土卸土,修修补补,把几个砖窑的出入道路铺平。

还拉来几根木头,在窑场上搭建几个茅草晾晒场,不仅可以晾晒砖坯,还可以让烧制出的红砖不受风雨,自然阴干防止开裂。

周怀民带着农会要员和村民窑工,忙来忙去,只为让砖窑投产的进度,能再加快几天。

夕阳西下,金色的晖光照着山坳里劳动的乡民,田间阵阵麦浪吹动着地头的粗柳树,柳絮在天空中飞起,如云朵般摇曳。

禹允贞坐在板车上,双脚悬空,前后交替摇摆,胳膊靠着扶手,另一手抬起抓住空中的柳絮。

仔细看了看,又向掌心呵气,额前乱发飘动,柳絮又有了自由,重新飘向蓝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