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87章 缴纳包税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87章 缴纳包税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巩县知县宋文瑞下轿后,和周怀民一阵寒暄。

“怀民啊,你这个乡道整治的极好。”宋文瑞抚摸了路旁的柳树,又踩了踩煤渣路,“我听说,那些没有农会的村子,村民恶意偷粮抢粮,你非但没有抱怨,反而劝说王老爷你们合资筑路,吸纳饥民,也要把农会村庄都铺上这煤渣路。”

周怀民恭敬答道:“这也是学生听了县尊的指示,我只是干活罢了。”心想,在县城的驻点终于派上用场,这些消息大多是由驻点散播开来。

宋文瑞大笑:“你莫过谦,道理我是懂的,这是以工代赈。你做的很好。”

说完,已进村的宋文瑞,回头看村道两旁已收割一空的麦田,问道:“今年收成可比往年?”

周怀民道:“托县尊的福,有不少村子及时浇上水,虽有些减产,但都还能收个七八斗。”

宋文瑞抚须颔首:“那是极好了,没有成立农会的村庄,一般也就三四斗,贫瘠的田地更是颗粒无收。今年的完税情况堪忧啊。”

周怀民笑道:“学生也想再为县尊分忧,只是为了筹备这夏税,现在已是拆西墙补东墙。”

宋文瑞点头:“我知你已尽力了。你这农会办的好,咱县已经有半数村子入会,不仅能防止贫农抛地,给县民一口饭吃,还能给他们包税。不知现在夏税你如何缴纳?”

周怀民忙道:“怎能劳县尊烦心,这二十八个村子的夏税,我已准备好现银,按折色缴纳。”

宋文瑞听了心里大安,点头道:“折色好,方便。”

所谓折色,就是不直接缴纳粮食,按税银缴纳。自张居正税法改革,一条鞭法实行之后,亩税、丁役亦以银征收,不过实施起来有些乱,北方有用银,有用粮,并无定数。

宋文瑞道:“按说我不应该亲管这赋税征收之事,但因这二十八个村子的赋税,皆从你这里出,且是首次运作,我便亲来,确保无差错。费主簿,你和周会长核对一下这二十八个村子亩税、丁税之额。”

旁边的费主簿忙上前,掏出来时早已准备好的收纳文册,念道:“周家沟、黄冶村、铁炉堡……八里沟等共二十八个村庄,现由周记农会包税。”

“原额人丁六千九百六十九丁。原额丁银一千四百一十五两七钱一分零厘。”

“内除逃亡人丁三千二百七十七丁七分五厘,逃亡丁银九百七十二两七钱三分三厘。”

“现在人丁三千六百九十丁五分,共泒丁银四百四十二两九钱八分。”

“内除绅衿应免本身人丁一百一十九丁,免去丁银三两五钱七分。”

“实在人丁三千五百七十二丁五分,实在丁银四百三十九两四钱一分。”

周怀民听的仔细,确认道:“二十八个村子,所有丁银包税为四百三十九两四钱一分,对吧?”

费主簿道:“是的,周掌柜,我再说下亩税。”

“原额地三千三百七十四顷九十三亩四分四厘六毫。原额银一万五千五百八十四两四钱一分三厘,遇润加额银二百七十九两二钱。”

“漕米、正兑、改兑并加火耗、润耗共漕米九百二十九石三斗八升,共该价银七百五十两六钱八分三厘。”

“盘剥银一十两七钱五分九厘。”

“漕折、轻赉、折席共银一百七十五两一钱七分。”

“共计银一万七千八百两零一钱二分。”

周怀民问:“这是连徭役都一块折税?”

主簿道:“正是,不过王府匠户不在其内,仍需到王府服役。”

宋文瑞心里有点小激动,如果今天能搞定周怀民,那他可是直接把全县一半的税额一夜之间完税,这是多大的功绩。

而且还不用和乡绅、收头、柜头、解头纠缠,也不用拷掠穷苦小民催征,也不担心民变,或者直接抛田,把税摊到整个里甲,又是扯皮。

如今省了多少烦心事!

周怀民身后的周记人员,听了直心疼,这杂税加一起,就是一万八千多两银子!

周怀民略加思考,言道:“二十八个村庄,我包税总额为一万八千二百三十九两六钱三分整。”

宋文瑞点头道:“正是,怀民可有难处?”

“县尊,稍后验银足色,兑银足数,需为我开具某村某户某丁,交纳足数讫的收票,下注花字为照。”

宋文瑞笑道:“这是自然,平时也是各村民由收头、柜头等头役代收税银,开具收票的。”

周怀民拱手道:“那我们到学堂称银办理。”

随即招呼年叔和怀礼,把早已准备好的税银抬到学堂,这边周怀民和宋文瑞喝茶互捧,那边年叔及账房分事与主簿、税吏一并称银造册收票。

“县尊,学生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说。”

周怀民把前些日子孔志等非农会村庄无银交税的情况,和宋文瑞详细说明,并言道:“可待六月他们拿了工食银,再催要夏税不迟。”

宋文瑞越听越喜欢,这周怀民什么都为他考虑到了,实在是省心,笑道:“本来夏税征收正是五、六月份,而且今年大旱,我也知百姓苦不堪言,宽限一些时日也无妨,这也是解除百姓疾苦。”

半日后,两方交讫完毕,年叔拿到了税吏开具的二十八村各户的完税收票,而宋文瑞拿到了足额的亩税、丁税及其他杂税的税银。

周记一众主事人员,看着县尊起轿,税吏押解着税银徐徐而去,心里忿忿不平,都愤道:“东家,这钱丢的,实在心疼!”

周怀民摆了摆手,毫不在意,言道:“服务县尊,本是我等应尽之力。如此一来,村民可安心做工,再不用受这催税之苦。”

“可我们实打实的上缴了一万多两银子!”

周怀民笑道:“也不亏,我们还有三成的粮还没收呢。”

有些话不敢和这些主事明说,在周怀民看来,这笔银子真的是大赚特赚!这其实就是拿工商业的利润,换取村民手里的粮食。而且暂时能达到稳住官府,麻痹官府的效果。

比如一个纺织工,月领工钱二两,但当月织出布匹价值五两。当然,这其中有技术改良和劳动分工的加成。

扣除成本,一个月就从这个纺织工身上赚取二两的利润。而此纺织工的每年包税,也在二两左右。

二两对于周怀民不算什么,但若是一个村民,在没有农会,粮食又歉收之下,会成为他破产的最后一根稻草,只能变卖田产房契抵税,从而成为流民。

但现在如此置换一番,在纺织工能正常生计的情况下,不仅解决了他的税银问题,还能温和的从纺织工手里换取三成粮食。

粮食,才是最重要的。越是往后,粮食越是难买,价格会一路飙升。

粮食,就是民心。

民心,就是粮食。

周怀民看着箱子里分门别类,各村的完税收票,心情大好:“即日起,可凭票到村里收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