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94章 杨家庄饲料厂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94章 杨家庄饲料厂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虽然已是五月底,骄阳如火,但后石村的孩童一点都不嫌热。

八岁的栓柱带着小妹和几个发小,一手拎着麻袋,一手拿着大纱网,在田间顶着日头搜寻蝗虫和蚂蚱。

人手一个纱网,都是爹娘从邻村杨家庄杂货店买的,不贵,十文钱一个。

用竹圈、木柄和麻布制成,由农会教导村里不能做工的老人,在家编织,杂货店收走,收购价五文。

栓柱几人懊悔道:“我们又来晚了!都被她们抢完了!”

她们是指田间的捕蝗大军,有本村的,有外村的,有村妇,有老妇,更多的还是孩童。

田间、野外现在到处都是人,人人拿着纱网,抄蝗虫,抄蚂蚱。

为什么呢?

前些天这巩西一带没有农会的村民,都去了北林筑路厂,听一个小姑娘来宣讲,说周会长要收蝗虫和蚂蚱。

每到闹蝗虫时,平时也有村民去捕杀田地里的蝗虫,但没人能组织起来这么多人齐心协力。

因为周会长说了,到田间抓蝗虫,五十斤蝗虫到杨家庄饲料厂换一斤小麦。

大家都知道,周会长有钱又有粮,都亲口说了,那还能假?

栓柱几人,又跑到村北河边,河水已干涸,南北两个河堤夹道处还有大片荒野。

他们拿着棍子,由内到外转圈,边转圈边打,唯恐脚下有蛇,先把蛇惊吓走,然后抄起纱网,捕获蝗虫。

有一孩童说道:“栓柱哥,你听说没,咱村大刚哥,昨天到饲料厂整整卖了两个麻袋,他们那周会长也在,周会长还额外奖给大刚哥一包果干。”

另一人道:“哎,换了麦子我们都要交给爹娘,要是能得一包果干,那才赚大了。”

栓柱道:“快点弄,一会其他人就来了,我们可弄不到,万一我们见到周会长,也能弄到果干呢。”

杨家庄的杨化成养鸡了十几年,在村北有养鸡场。

凭用镰刀头改制的草料机受到周会长大加赞赏,直接把饲料厂的招标名额给了自己,并通过民报宣讲了二十八个村农会。

特别是北林筑路厂宣讲后,巩西的村子都涌入距离最近的北林庄杂货店,购买纱网。

杂货店的利润可是要给本村农会分成的!

乐善好施的杨老爷赚钱也开心,做事也开心,整天在北林庄服务站转悠,带人接待来村里买货送货的外村村民,挣了不少名气。

杨化成现在也忙坏了,高兴坏了!

因为周会长带格物堂亲自跑来教学这蝗虫饲料,并送来了经过周家沟工具坊改良过的重轮粉碎机。

周会长说了,可免费用。以后挣钱了再还给他也不迟!

他从铁炉堡的村立石灰厂购来石灰,从周记买来煤焦油、小麦。

在自己原来的养鸡场里开挖水窖,抹了煤焦油防水。

把这些孩童、村妇送来的一麻袋一麻袋的蝗虫蚂蚱,倒入水窖,再倒入生石灰,进行高温灭杀。

然后捞出晒干,粉碎,拌入麦麸,就成了饲料,装入麻袋堆到仓房里备用。

但自己的鸡根本吃不完,周会长又替自己在民报上招商饲料采购,讲着饲料的好处。

苏文佩在各村纺纱坊中宣讲后,女工都会问:“农会之前也说了,就要鸡在田间放养。现在怎么又让喂饲料呢?”

苏文佩道:“如果家里养的不多,就放养。如果你家里准备多养鸡,靠卖蛋赚钱,还是用饲料好。”

之前养鸡大赛,让周家沟的周德海从农会赚了一笔小钱,周德海尝到甜头,对之前有些抵触的农会有了信任。

这次听周怀民说,还要再采购一万只鸡苗,周德海听了周怀民的忽悠,一口气从杨化成手里买了一千斤饲料。

平安堂院里,凉风习习,从昨日夜,已阴了一天。

大家听周怀民如此讲,皆哈哈大笑。

禹允贞问道:“民哥,你是怎么忽悠他的?德海大伯可是个小气的人。”

周怀民笑道:“我说,这蝗虫啊,鸡鸭吃了,比吃豆饼都要好。蝗虫饲料中有一种甲壳素,鸡吃了不容易得鸡瘟。蝗虫粉饲料,还能让产蛋率提高两成!”

张国栋道:“你说的这个甲壳素是什么?是不是你瞎编的?”

周怀民笑道:“是,但蝗虫可食是真的,《农政全书·牧养篇》:「鸭群食蝗,旬日膘肥,且田患顿减」。”

黄必功也和周怀民学会了,举着大拇指:“东家,你是真厉害,一下子让杨化成赚了七八两银子。”

周怀民道:“黄必功,正好,你那边的粪场,去收德海叔和杨化成,还有其他几个养鸡场的鸡粪,有了大量鸡粪,我们的粪肥产量更高,也让他们能回本。”

禹允贞哈哈大笑,掰着手指头捋道:“你们先听我慢慢捋,我快被转晕了。”

“巩西的村民大旱减产缺粮食,地里又有蝗,然后捉蝗卖给杨化成。”

“杨化成从我们这里买了粮食,煤焦油。”

“铁炉堡的生石灰厂买了我们的精铁矿镐开采石灰石,把生石灰卖给杨化成。”

“杨化成做出了饲料,把饲料卖给德海大伯几人,德海大伯的鸡娃又被农会买走,送给喜枝娘等孤寡户。”

“喜枝娘她家鸡产的蛋又卖给了同村的村民,村妇想有钱买鸡蛋吃或者送礼,就要到纺纱坊做工挣钱。”

“在纺纱坊里做出的棉布、麻布又被农会买走,卖给了没法做工的村里老人。”

“老人用麻布编出纱网,又被李升哥收走,运到杂货店去卖。”

“杂货店把纱网再卖给巩西的缺粮村民。”

“哇,就像民哥说的,还真的是在转圈圈。”

张国栋笑道:“养鸡场的鸡粪也被黄必功的粪场买走,沤成肥,再卖给村民。”

“村民的田里有了改良肥,粮食产量有增加,又被我们收走,卖给杨必成和杂货店。”

周怀民举起大拇指:“允贞和国栋总结的很棒!经过动员这些非农会的村民,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经济的微循环。”

张国栋道:“那我们的商队算什么呢?”

周怀民道:“现在我们商队,已经运过去几十车的高支棉布和几箱琉璃手串,这是我们对外贸易的一环,负责获取金银货币、外地麦种、豆种、大宗的盐、粮食、染料、药材、香料、铜等,把进货的日用品卖给各村杂货店,原料卖给工坊。”

又道:“闫老爷也听了我的建议,也在偃师、洛阳、汝州一带收购棉花,全力为我农会众多纺纱坊供应。”

石桌上忽然滴下一豆大的雨滴,周怀民还以为是蝉撒尿,抬头看,点点滴滴的雨落下来,打在脸上,打在地上。

空气里有一股潮湿的土腥味扑面而来。

几人都愣住互视而喜:“下雨了!”

禹允贞急忙往迎福小院跑:“我要去收衣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