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97章 杜二逆袭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97章 杜二逆袭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日升日落,日落日升。

今天是七月初七,七夕。

杜二今天收获很大,运往邙岭的粮食、铁器一车又一车。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又有云:穷则变,变则通。

六月初一场大雨后,杜二发现有许多村民到邙岭挖吃食,找蘑菇。

抓了几人,一问方知都是偃师人。

偃师可没巩县的村民那么好命。

三四月份青黄不接,为了换点吃的,欠了一屁股的债。

上半年大旱导致五月份严重歉收,留下饿死也不能吃的种子,剩下的都不够吃到秋收。

然而村民一年之中,最怕的便是本地头役对夏秋两税的催征。

明中后期形势急下,北有鞑虏犯边,西有流寇,巨额军饷和**贪墨,导致赋役繁重,逋赋数额巨大。

由上到下,保障钱粮足额征收成为州县官员的第一要务。

此时粮里制度渐衰,胥吏差役肆意欺侵,二者皆不堪用。

而头役则凭借对钱粮征收流程和账簿细目的熟悉,逐渐成为税银官收官解中的主要执行人和实际操控者。

在看柜收银之外,头役还参与到催科比限、包征包赔、倾销银锭、兼任库役、解运粮银、科派公费等众多州县事务。

这些职能原本并非头役所有,但田赋征收事务繁多,科举出身的州县正堂又大多不谙钱粮之事,为求省事方便而赋予头役诸多权责,致其职能渐趋扩大。

因此而形成的包揽局面也成为“头役之害”的渊薮。

州县官员的第一要务和责任一旦变为保障钱粮足额,便是民风败坏的开始。

这些头役有三大害。

其一:棍徒包揽。州县征收田赋时头役常借职务之便损公肥私,为完成任务而更加变本加厉催征,动用私刑。

其二:墨帖私收。州县征收粮银的登记簿称为“赤历”“官簿”或“红簿”,而不法头役私收粮银的簿册因无官方加盖印信而被称为“墨帖”。

此类头役以“墨帖”私收税银,又以“私流水”欺瞒纳户,最终将所欠逋赋的负担再次转嫁于民。

而州县官员与之上下串通,最终导致国家正赋短缺且粮户深受赔累之害。

其三:篡改账目、剪边换锭。头役在州县田赋征收中负责填注簿籍、勾销赤历,其借此机会收多写少、收少写多,在账簿上大做文章。

如此一来,富民变中农,中农变饥民,饥民变流民。

杜二被巩县知县榜文,已沦为土寇,也是破罐子破摔,此刻听了这些偃师饥民的诉苦,大怒,让饥民带路去寻头役和恶绅,前往报仇。

接连攻破偃师几个村子的富户宅院,杀了富户为饥民解气,抢了米粮、布匹、铁器、骡马无数。

又开仓放粮,偃师众多饥民为了能有口吃的,附从上山者多达千人。

杜二找对了方向,发现了暴富的最快办法,一呼百应,一个月间又壮大起来,在邙岭中伐木扩建寨堡。

七夕,也是周业雨满月的日子。

也许周业雨的气运真的很金贵,一大早,周怀民就收到宋斌带来的好消息。

周怀民和格物堂众人到武器坊查看,武器坊被宋斌又扩了一个场地,都快挨着玻璃大棚。

盖了一个大型的冷却窑,及一个形状特别的瓷窑。

此瓷窑两头长,中间窄,不是窑场那边烧制日用瓷器,主要烧制超长的模具。

周怀民道:“宋斌,你说说,你是如何研制车轴的?”

宋斌引着众人查看模具,言道:“我们也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我们请教了许多窑工老师傅的经验,向他们学习。”

“其二、我们得到了东家的支持,有了大的场地,盖了需要的窑,成功烧制出了耐高温的陶瓷空心铸造模具。”

“其三、我们请教了冶铁坊那边的德平大伯及工匠,学会和掌握了铸造退火技术。”

周怀民听了点点头,很好,最起码掌握了初步的热处理技术。又拿起旁边的一个铁锤,敲了敲铁质车轴,声音清脆,金性十足。

“这是铁锭直接铸造吧?有没有锻打成钢?”

宋斌道:“是铁锭直接铸造,铁锭锻打便成钢,钢不能熔,没法铸。”

周怀民听了,摇头道:“那不行。我要的是空心钢管,铁锭是生铁,直接铸造肯定不能用,板车要能接受颠簸路面的冲击、和重物的压力长期弯曲,生铁又硬又脆,肯定不行。”

旁边的谭向道:“东家,锻打可成钢。”

周怀民道:“不行,锻打效率太低,我们车轴的成本就会很高。我有一个想法,你们可以试一下,就是把生铁的铁锭再熔成铁水,往铁水中鼓风,应该可以直接变成钢。这其中的核心环节就是温度和耐高温的通风管,这些冶铁坊那边都有经验,你们学习一下。苏绍喜,你也和宋斌一块来做。”

苏绍喜问:“我不在制墨坊做了吗?”

周怀民道:“你不是已经教会了工匠么,让他们做就行,你在那岂不是浪费人才。”

苏绍喜嘿嘿一笑,听出来这是在夸奖他,信心满满,一口答应。

周怀民道:“苏绍喜,宋斌,这件事非常重要。你们再仔细研究研究,需要啥和我说,我还有事,先走了。”

今天周昌宽为孩子办满月宴,周家沟的亲族们都随了礼,周怀民也随了二十两银子。周昌宽有底气,在家门口的村道上整整摆了三十桌的宴席。

周怀庆见周怀民坐定后,还在四处张望,笑道:“你不要心急,马上上菜。”

娘家人都坐在院里的主桌,昌宽娘拉着不太情愿的禹允贞,到主桌旁介绍道:“各位亲家,这便是救了秀和小雨的允贞,咱农会的禹大夫。”

娘家人闻听,这是救命恩人啊,不然喜事变丧事,娘家人多抬不起头。

慌忙让座,拉着允贞的手坐下,聊起家常。

“一直听总会的禹大夫,今天算是见到真人了,看这小脸长的,多标致。”

“今年多大了?可有婚配?”

禹允贞一个人都不认识,坐立不安,慌乱间正迎上前来寻的周怀民冲她招手。

她赶紧跑过去,周怀民笑道:“在这里坐着难受吧。”

娘家人看到周怀民,喊道:“周会长!”

在昌宽娘惊愕之下,娘家人招呼周怀民来坐。

亲家母道:“周会长!我是刘家沟单氏,我今天来不光是参加喜宴,还带着全村人的心里话,想问问周会长,我们刘家沟可有哪里得罪了周会长?为何整个巩东只有我刘家沟不办农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