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21章 入学三问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21章 入学三问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坐在教室后面旁听的禹叔等人虽已看了《学堂论》,但见周怀民真的会这么发问,不觉还是感觉荒唐。

“我知道,是雷公让下的雨!”

周怀民笑了笑,问道:“还有么?”

男孩们见周怀民和蔼可亲,并没有爹娘说的那么可怕,于是都大胆起来。

“是玉皇大帝在尿尿!”

“是龙王喷的水!”周德旺的小儿子周怀举大声答道。

“是玉皇大帝!”

“是龙王!”周怀举怒道。

周怀民见玉皇大帝派和龙王派争吵起来,忙敲了敲桌子,笑道:“你们见过玉皇大帝和龙王吗?”

众人摇头。

“我也没见过,没见过的人怎么能证明你是对的呢?”

“是明太爷和我说的,咱镇上还有龙王庙。”这孩子不服气的回道。

“他也没见过玉皇大帝和龙王,他如果能把龙王喊来亲自下雨,我便承认他是对的。”周怀民摇了摇头。

“先生你说是为什么?”

“我不告诉你,这答案啊,你们谁在家做饭,仔细观察就能想到。”

“再问你们一个问题,天冷为什么要穿棉袄呢?”周怀民坏笑着问道。

“穿棉袄暖和!”

“穿棉袄就不冷了!”

这题非常简单,众孩童争着抢答。

“你们答的非常好,穿上棉袄身体就暖和对了,对吧?”

“对!”众孩童得到夸奖,都非常开心。

“那为什么棉袄会让你暖和呢?”周怀民追问。

“因为棉袄厚。”周怀民的三妹周怀月这几日和周怀民相处熟悉起来,也是敢于回答问题。

“填了稻草的袄,比填了棉花的袄更厚,但为什么棉袄更暖和?”

众孩童不知,七嘴八舌的乱答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周怀民均摇头否定。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冬天夏天?”

“我知道,这个我知道!”周怀举激动的说道,“冬天的太阳低,夏天的太阳高,他们不一样。”

这孩子具备了基础的天文观察能力。

“很好,已经有一些接近答案了,当这不是真正的原因,你想一下,为什么夏天和冬天的太阳不一样高?谁能答出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奖励。”

众孩童当然答不出来。

因为就连后面坐着的这几位先生也不知道。

“社长,我听闻地体实圆,在天之中,莫非是这地乃圆之故?”张国栋在后面发问道。

禹廷璋父女听了张国栋的话,不敢相信,地怎么会是圆的呢?但也知晓张国栋涉猎甚杂,都向张怀民求证道。

“只能说距离答案更近了一层,尚不是冬夏的本因。”

允贞听出来了,周怀民肯定了地是圆的。忙问道:“民哥,这地难道真是圆的?”

“正德十四年,日斯巴尼亚国人从家乡乘船一路向西驶去,一年后到达吕宋,沿着新航路继续向西,又回到了家乡。”周怀民用手画了一个圆。

允贞手轻遮嘴,受到惊吓。心里暗想,这民哥必不会骗我的,那就是我本是井底之蛙而不自知?

禹廷璋和女儿一样的想法,只是养气功夫深厚,并未大惊小怪,他反问道:“如果是这样,为啥我们会站在地上而不会掉下来?这高山为何不倾倒?”

众孩童见几个先生讨论的有趣,也大声道:“河里的水也不会倒流下来。”

周怀民摇头:“我也不懂。孩子们,所以你们才要读书,你们说,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爹说,读书是为了中进士,当大官!”

“我娘说,读书是为了不让先生你生气。”

“读书可以和允贞姐姐一样,当主事做工能赚三两银子。”一女孩大声道。

“哈哈。”周怀民被一众童言无忌逗笑,看了看已坐在教室后面旁听的允贞,允贞忙侧脸看向窗外,窗外已飘起细小的雪花。

同在后面落座旁听的禹叔和张国栋,也是摇头大笑。

“你们爹娘说的都没错,但先生我,更想知道你们自己是怎么想的。阿毛,你来说。”阿毛又被点名。

阿毛起立回道:“我不知道。”

周怀民示意他坐下,问道:“你们自己谁知道?”

众孩童皆摇头,唯有一人站起说道:“先生,我是觉得读书是为了圣贤的道理。”这学生看着有十岁出头,虽不识字,但已有一些自己的讲解。

禹叔正要捋须满意颔首,却听周怀民道:“那也未必,有许多人,读书万卷也未必知晓圣贤道理,而目不识丁之人也多有忠义之士。”

允贞倒是想真的知道这个答案,捋了捋头发,“民哥,你说读书是为了什么?”

众孩童也不知道,只想听这位生活先生回答。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到刚才三个问题的答案。”

“我不懂。”允贞摇了摇头。

“读书当然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如何不懂?”禹廷璋不同意周怀民的说法,但也不好反对,只对女儿喝道。

周怀民知道禹廷璋其实是和自己说,便问道:“禹叔,你说至圣先师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自先秦以来,已历秦汉晋唐宋元明两千余年,为何今日仍是饥民不能果腹,荼毒中原,致使你三人丧亲之痛,背井离乡到这山沟里暂求温饱?”

“这……”三人均无言以对,勾起不愿回想之事,不觉面有悲色。

“这是因为,这至圣先师的学问,都被后人理解错了!”周怀民指着面前这群孩子,“你瞧瞧他们,本是天真烂漫的孩童,这么小就要为了吃一口饱饭去做饭,去洗衣,去背柴,被卖为义女义子。这就是圣贤之道?”

“百姓日日担忧流贼焚杀,更怕土寇劫掠,春夏旱蝗瘟疫,秋冬苛捐杂税,这就是口口声称的治国平天下?”

“举目看去,人人皆不识丁,衣衫褴褛,一有旱灾,就易子卖妻苟一食,难道我华夏子民生来就应该如此?”

面对周怀民连珠似的诘问,三人皆不能语。

“可这旱蝗瘟疫,乃是天灾,我等又如何阻挡?”

“这旱灾当然能阻挡,这答案就在第一问里。”

“东家莫要捉弄我,你还能求雨不成?难道这就是你在后山所悟,造福万民之学问?”

“正是,若知晓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天冷要穿棉袄,那这天下百姓就吃的饱穿的暖。若你知晓为什么会有冬天夏天,那这天下的百姓就都睁开双眼看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