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33章 搭建高炉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33章 搭建高炉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保民营初改制,有不少工作要做。

首先要给二百八十名社兵配齐兵器、军服,这是最基本的。

经过了雪地一战,又搞到了五十多匹马,分给商队十匹,保民营分了四十匹。

按照现在十人为一队,三队为一哨的改制,其中一哨为骑兵。

周怀民经过雪地一战,得到三个教训。

其一,任何时候,都会有突发情况,必须为外出社兵配备良好的辎重。

之前一直护村,根本就没想到这一块,去三家铺才十几里路,就看出来这辎重的重要性。

于是让工具坊打制铁质水壶和工兵小铲,让织造坊用厚实棉布,做了双肩背包。

周怀民设计这个双肩背包,还没小学生书包精致,先从无到有嘛,最起码各个社兵可以携带一些行军之物。大大提高了在野外的生存能力。

之前每个社兵,就是拿着自己的武器随商队出门,吃喝也由商队备着。虽然也能凑合,但极其缺乏独立性和机动能力。

但现在,每个社兵腰间都扎了皮腰带,挂着软木塞口的铁质水壶,背着双肩包。包里有干粮、蜜饯、盐、药品、火镰等物。可以随时进行分兵,脱离商队,执行一些临时任务。

其二,上次是运气好,但如再遇流贼,可没有深夜大雪这么好的天时地利,目前已为每队配备两个弓兵来压制骑兵。

虽然现在弓兵都在加强训练,但一时半刻不能掌握精湛的射箭之术,毕竟弓兵的培养是非常耗时的,需要训练半年才能掌握射箭的技巧,现在社兵中加入弓兵,主要还是利用阵型,能起到一些压制作用。

其三,弓兵虽能压制,但并不能真正解决流贼的骑兵队,所以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制作大炮。

拥有了几个炮兵哨,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为什么呢?

大炮当然好,但现在火药、还有大炮都没有呢。

这年代的大炮,都是青铜炮。也曾有工匠试着做铁炮,但都已失败告终。

为什么呢,因为这时代炼铁技术还是不行,铸铁气泡多,容易炸膛。

而周怀民决定要制作钢炮。之所以有这个信心,是因为他掌握了比这时代至少先进一百多年的炼钢技术。

周德标刚刚把耐火砖烧制成功。现在已囤了几千块耐火砖。都是用上好的焦炭和重石,高温高压烧制。

下一步,就是要用耐火砖搭建高炉,开始炼铁。

周怀民便急匆匆来到工具坊,找到谭向兄弟,德标叔,又喊来村里善土木的老把式德平叔等几人,一块前往葫芦谷。

因葫芦谷地势低洼,谷中的雪大半未开化,又喊来社兵把谷中的雪全部清扫完,堆在谷口备用。

几人干的气喘吁吁,蹲地上稍作休息,周怀民刮了刮鞋底的泥,“几位长辈,你们都是附近泥瓦活的好手,我现在想建一个高炉,用来冶铁。想让你们帮忙。”

“二民,莫要客气,让我们做啥我们就做啥,只是这冶铁,我们都不懂,该怎么弄?”德平叔身形消瘦,但声音洪亮。

“这个我在外求学时,曾拜访过一位官办冶铁坊的铁匠,知道一点皮毛,这高炉是这样子建的。”

周怀民用棉衣角擦了擦手,从怀中掏出一卷纸,摊开让众长辈看,一边看一遍给各位讲解。

虽然这些长辈都不打识字,但画是能看懂的,只见这高炉两头窄,肚子大,从下而上有出铁口,炉渣口,进风口、排气口、投料口。

又捧来一些黄泥,大概捏了形状模型,根据模型讲解。众长辈看了就懂,这和瓷窑原理是一样的。

周怀民后世看多了这高炉炼铁的短视频,只是纸上谈兵,也没实操过,心里没底。于是先搭建一个大概两人高的小炉,先测试一下流程。

几位长辈都是几十年的老窑工,不多时,一个用高温高压耐火砖做的小高炉就已建好。

从库窑拉开一车铁矿,开始对铁矿石进行预处理。

据《天工开物》记载,“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熔化之后与锭铁无殊也。”

天工开物是如此记载没错,但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因为此时的匠人,只是靠祖辈相传的一些粗浅经验,没有毫无交流平台不说,大多还被圈禁,知识扩散极慢。

在官营或规模较大的冶铁工坊中,匠人多有经验丰富之人,会有破碎、淘洗的步骤,但小规模的冶铁,就不懂这里面的门道,直接把矿石倒入炉中完事。

高炉炼铁,需往高炉中投放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明末时的技术,很多都被《天工开物》完整的记载,大多用的是铁矿石、木炭、石灰石。

为什么不用焦炭呢?

因为工匠都是经验主义者,明朝的工匠早就想到用煤代替木炭来当燃烧,但煤中普遍都含硫,冶铁过程中,一直解决不了硫害问题,炼出的铁非常脆,难以使用。

工匠又不是发明家,何必冒着杀头的危险,老老实实用木炭,把铁炼出来拿工食银不香吗?所以还是活在舒适圈里,不敢创新研究。

还有一点,虽然焦炭能去除硫含量十中有五,但明朝炼铁用的竖炉,炉温也达不到脱硫,温度是关键之处。

而周怀民是精取了后世所有技术的优点,虽然他不是优秀的冶铁匠,但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就是高炉炼铁,用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全部预处理,然后鼓入热风,提高炉温,真正的脱硫、脱硅等其他杂质。提高铁的净度。

现在葫芦谷的这一车铁矿石,先用大铁锤敲碎,然后用石碾粉碎,箩筐筛掉尘土,再倒入大陶缸中清洗。

焦炭现成的,不用忙活。

还剩石灰石,石灰石好说,后山到处都是,滴醋法即可找到。周家沟窑场因停了烧瓷,有很多废窑,选几个直接煅烧石灰石,再预处理粉碎。

一通忙活下来,这三样预处理,花费了四五天的功夫。

现在还剩一个最关键问题,热风鼓入。

这时代的冶铁,是没有热风鼓入技术的,但其实这个才是关键。

用风箱鼓入空气,特别是现在正是寒冬,空气温度在零下十度左右。进入高炉的冷气,会持续为高炉降温,炉温上不去,那么铁矿石中的硫、硅、磷等杂质就不能脱离。

而如果建造一个蓄热式热风炉,炉中架设陶瓷管道,为鼓入的空气加热至三百度以上,再送入高炉,那么无论是提升炉温,和冶炼效率都会大幅度提升和改良。

所谓热风炉,其实还是馒头窑,用耐火砖作为内衬,外衬夯土,尽可能提高保暖性,避免热量损失。窑中用耐火砖支撑陶瓷管,陶瓷管尽可能增加曲折,增大受热面积,类似后世的暖气管。同时也把高炉的排气孔,接上陶瓷管,把高炉的热气导入热风炉,这样可以利用高炉的废气热量,节省许多燃料。

热风炉的燃料,就无需那么讲究,直接燃烧煤球即可。

几人又忙活了几日,总算是把这一个小型的热风炉,高炉,以及矿石预处理全部筹备完毕。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纸上谈兵行不行,试了就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