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35章 金相分析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35章 金相分析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白亮的铁水从出铁口顺着挖好的沟槽滚涌而出,被导流到铁锭模具中。

好不容易待铁锭冷却,谭铁匠忙夹取一个在灯火下照看。

“谭叔,这铁如何?”周怀民心情忐忑。

“东家,看这品相,是比我见过所有铁锭都要好!”谭铁匠激动的指着铁锭,“你看,这表面光滑致密,这铁锭没有明显的砂眼和裂纹,越是越光滑致密,铁质越好。”

旁边众老师傅都在旁听学习。

只见谭铁匠用重锤敲断铁锭,观看断口,眉头紧皱:“这是白口铁。真是奇怪,这外面如此光滑致密,为何里面有裂纹?还有一些小气泡。”

又鼻子靠近闻了闻,言道:“用煤炼出的铁,大多有很大的臭鸡蛋味。但咱这个不太明显,还是有一些。”

又用铁锤击打,听了听声音,称赞道:“这铁质就是好,声音清脆悠长,我炼铁这么多年,从未听过如此清脆的金声。”

周怀民边听边记录,看着铁匠的反馈,陷入沉思。

因为他想要的铁,是断口呈暗灰色的灰口铁,质地紧密,这种好像是和什么金相分析有关系。

但因为太专业,只记得金相类型有渗碳体、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等。详细的具体什么温度,如何得到,都如过眼云烟已忘却。

现在先总结一下本次炼铁的结果,再分析对应的原因和改良办法。

首先优点是铁质好,而且绝对超出这时代。因为更加精细和科学的预处理,消除了尘土、硅、硫、磷都杂质,且又加了石灰石为溶剂,把铁矿石中的废渣凝集出来。

所以预处理至少是没问题的。

温度也是没问题,焦炭完全燃烧可达一千五百度,和太阳午时的温度一样,呈亮白色。在高炉中进一步把铁矿石的杂质、特别是硫、磷给去除。

整个冶炼环节整体没什么问题,而且不管是耐热砖、预处理还是热风炉,都比这时代的冶炼技术至少先进一百多年。

唯一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就是铁水铸造铁锭了。

周怀民想起来在某乎上面看过一篇专业的历史文章,介绍鸦片战争时,为何英国的舰炮为何比清朝的岸防炮打的要远,英国海舰能打到岸防炮,但岸防炮够不到海舰。其中便有这大炮铸造的中西方历史对比。

里面着重强调,想让铁锭形成灰口铁,须控成分、缓冷却、促石墨。

现在炼出的铁质非常好,没有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冷却上,铁水铸成铁锭,冷却速度太快,铁水中的微笑气泡没有及时排出,铁水结晶太快,导致金相为渗碳体。

可能自己理解的不是那么专业,但大致是这样子。

周怀民不知道后世炼钢技术是如何解决冷却,但就现在这明末的条件,能想到的办法,有三种。

其一、再搭建一窑,专做冷却窑,窑中燃烧木柴,木柴燃点大概在六百度左右 ,把模具送入窑中,可实现控温。

其二、加热模具,避免铁水接触冷模速凝成白口铁。

其三、模具送入冷却窑后,靠控制窑的燃料类型和燃烧时长,让温度逐渐下降。

于是又花了两三天的功夫,从出铁口延伸了五十米处,又搭建了冷却窑。重新安装上次记录的数据测试。

随着德平叔手拿重锤的敲打声,第二炉铁水从出铁口喷涌而出,顺着耐火陶瓷管道,流入冷却窑。冷却窑早已烧了木柴,暗黄色的火焰,把冷却窑温度平衡在六百度左右,耐火陶瓷管道伸入冷却窑,灌满已经充分预热过的铁锭模具。

德标叔不再往冷却窑里添柴,逐渐让其保温冷却。

这一等,又是半天功夫。

随着把冷却窑的封门砖拆掉,把已冷却的铁锭抽出。

谭铁匠夹取一个在日头下照看。

“谭叔,这次如何?”周怀民凑着看。

谭铁匠用重锤敲断铁锭,看到断面整体呈现均匀的暗灰色,表面粗糙无反光,类似石材质感。肉眼可见细小的黑色条纹或斑点,整体晶粒较细。

“灰口铁!”谭铁匠惊喜,“东家,成了!这断口,比咱现在库窑里的铁锭品相好很多,我平时也没见过这么精细的断面。”

周怀民看着自己小本上记录的密密麻麻的流程步骤和数字,如释重负的长叹一声,“这做事,还需在实践中求得真知。”

古时冶铁,看到断面为白口铁,就十分厌恶,因为这种白口铁优点是超高的硬度和耐磨度,但缺点特别多,首先非常脆,敲击就碎,这样就难加工,铸造性能差,在古代这种纯靠锻造、铸造的环境,就几乎无任何用途。

而灰口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减震性和低成本,可以锻打成刀剑、也可铸造农具等,用途非常多。

“几位长辈,把这小炉拆了,再盖一个三丈的高炉,多加几个冷却窑。德平叔你来做这冶铁主事吧,你也识数,我整理后抄给你。”

周德平点头,他平时给村里附近做一些杂工。这在本家二民这里有了差事,每月领取固定的工食银,也不用风吹日晒到处跑。

这几日中午顿顿有酒有肉,众人虽辛苦些,但还真不想这么快就结束。

周怀民看出来这几人的心思,这中午顿顿能吃肉喝酒,才是每日最大的追求。

想想也是,这打铁、冶铁是极其费力的活,而且是周怀民极为看重的产业,便答应他们五人,每日可到食堂加肉菜喝酒。但不许喝多,如果误了事,伤了人,这午饭就停。

五人得了周怀民的承诺,才开怀大笑,连连点头保证不会误事。

周怀民心情大好,这三丈高炉,每日可炼生铁两千斤。两千斤可打造大约一百多把大刀、二十口铁锅。

不过这么好的铁,可不能大炮打蚊子,日用农具、铁锅等物,用采购的铁锭即可,或者日后产能上来了再做。

现在周怀民可不舍得去打什么铁锅,而是要先继续优化炼铁环节。现在还有哪些环节需要优化呢。

一是粉碎,粉碎矿石、煤炭、石灰石等太耗时耗力。这个环节如果能用粉碎机代替,比一群煤户在那用铁锤敲碎,拉着石碾效率提高很多,而且花费这么多劳工,还不如挖矿挖煤去。

二是鼓风,现在的木质风箱,效率很低,需要人力一刻不停的运转。人又不是神,都会想偷懒,还需要监管。必须要优化鼓风,鼓风比粉碎都重要。

把这两点改良好,就会大幅度提升炼铁效率,提高产能。

但无论是粉碎机、还是鼓风机,都需要动力源。现在的动力源,要么是人,要么是动物,要么是水力。

水力别想了,这沟里虽然有小溪、小河,但都是季节性的,动力根本不足以驱动。

人和动物,容易偷奸耍滑,动力也不稳定,而且力量也小,不足以驱动粉碎机。

周怀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造蒸汽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