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52章 知县暗访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52章 知县暗访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此禀帖对周家沟介绍的非常详细。

“这周怀民,是周家沟瓷器商周德全的二子,现为生员,子承父业,颇有巧思,发明煤球,现主要从事煤炉生意。”

宋文瑞又疑,县城内确实有门面在售这煤炉煤球,煤球耐烧、方便又便宜。现在城内家家都有,就连县衙内,也安装的有煤炉暖管。

但此物明明是三家铺的粮商闫记在售,怎么是这周怀民的呢?县城内从未听过周家沟周记的名号。

宋文瑞如在云雾,不明所以,再往下看。

“周怀民在村里组社,名曰保民社,现已招募村勇两百多人,正月时,黄冶村被土寇劫掠,黄老爷被害,周怀民曾带社兵赶跑土寇,并在黄冶村成立一会,名曰农会。”

王甲印把农会之策在贴中详细禀告。

“如今周怀民在附近铁炉堡、白窑、山泉沟等村,都已建了农会,可能还有其他未知道的村子。”

“其在各农会之村,挖水井,且有一种可自动的器械,可抽取地下之水,其威能可浇灌全村田地,不收取县民一文。学生只是听说,并未眼见。”

“其又在附近几个村子开办作坊,吸引附近村民及农会成员做工,还设有保安堂,附近村民小病小伤均可免费医治,不知其用意。“

“伏惟县尊明察,学生王甲印顿首谨禀。”

宋文瑞再三观阅,踱步堂内,又喊来主簿和教谕问道,“这周家沟和大峪沟距离多远?”

“约莫有十里地左右。”

“这周怀民确是生员?”知县宋文瑞问道。

教谕回话:“是,但县学生员,每月初一、十五必须到县学听教谕讲经,这周怀民自从正月起,已缺席多次。”

“县城距离周家沟有多远?”

主簿回道:“从迎恩门东出,顺着泗河边的乡道,逆流向南而上,走大约有十四五里地,径直就到。”

宋文瑞捋须颔首,若有所思。

近日陆陆续续从乡下士绅、经商之人、乃至县民传言,起初并不为意。

他自从正月以来被流民军围城,一直忙着征调乡民,修补城墙,训练乡勇。

接着全县又是奏报土寇蜂起,遂又联络乡绅,商讨剿贼,典史魏光策协同马指挥使,逮了官道附近作乱的恶民,也听闻山中有一伙几十人的土寇劫掠村庄,但最近也无影无踪,总算是又恢复了平静。

贼寇刚剿灭一空,已到三月中旬,乡下奏报自正月无春雨,已有旱像。又忙着联络士民,至龙王庙祷告祈雨。

然后这近半月间,听闻了哪里都在传言这农会和自动水井之事。

宋文瑞是邳县人,是崇祯四年的恩贡生,七年时补为巩县知县,来巩县不足一年,和同期学生互通书信,皆告之不能听信本县胥吏,凡大事,切要查证验视,否则定被一众地头蛇架空。

次日,宋文瑞带着自小跟着的两个书童,扮做富商,天微亮即从东门而出,沿河而上。

如今正是烟花三月,时节已过谷雨,田中的秧苗新发嫩叶,正是雨生百谷之时。

泗河两岸皆青柳,河水不大,缓缓流淌,往北面汇入洛河。

虽天刚亮,乡道上早有村民,来到河边担水,宋文瑞问道:“老伯,村中无井?还要来河边担水。”

老伯没好气的说:“哼,我们刘家沟可没那么好命。”说完,急着要走。

宋文瑞拦住,好声问道:“老伯,我也听说这周家沟的事,你们不也成立农会就能打井?”

老伯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和你这外乡人说不清,你看我们村的麦苗成啥样了。”胡乱指了一下,径自挑着水急步回村。

宋文瑞顺着老伯指向,路东不远处,即为刘家沟的农田,麦叶已有些泛黄,地皮发白。田地间有农夫用水瓢正在从木桶里舀水浇灌。

继续沿着河边乡道南上,地势渐高,走了半个时辰,走了有三四里,便是焦沟。

进了焦沟村地界,乡道上人明显多了起来,越往村口,人越多,拉着板车在乡道上来往。

村口挨着乡道设有两间凉棚,棚下设灶烧水,有简易的桌凳。有村民操持。

宋文瑞走的有些口渴,便和书童坐下,唤道:“小儿,来壶好茶。”

村民听了,哈哈大笑,“这位外乡的老爷,我们这里不是茶铺,这是供来往客人休息的服务站,给您倒两碗便是,不收钱。”用粗瓷碗,给宋文瑞及书童倒上茶水。

宋文瑞猛喝了两口,问道:“服务站?此名甚好,我看你也是烧的煤球,这不得费钱?你又不收茶钱,岂不是要亏。”

这村民趁眼下无事,闲聊道:”老爷不知,我看守这个,可是我们焦沟农会的产业,这钱自然是农会出,我只是在这里做工。“ 言语间充满自豪。

宋文瑞惊异道:“你们焦沟也有农会?不知你每月看守此服务站,工食银多少。”

这村民笑道:“我们农会可是我们付姓亲族好不容易求来的,我年纪大了,只是杂工,只是今日被临时派到这里,就这每月也有一两工食银。”

宋文瑞心里盘算,这一两虽然不多,但也亦不算少。县城内杂工,每日也就三十文,如今铜贱银贵,折算成银两,一个月下来,不过才五六钱银子。比这看守服务站的杂工差远了。

又问道:“那这服务站,每日耗煤无数,又指派人工,却毫无进项,这是为何?”

眼见这村民听了,非常得意,道:“我们会长说了,这就是服务。服务你懂不,就是提升幸福感。”

宋文瑞也是读书人,听闻此语甚为新鲜,但也能知其大意,好奇问道:“这幸福感在哪?”

村民听了,笑道:”你大老远跑来,口渴难耐,如今你坐在这凉棚,既能喝着热茶,又能歇息双脚,眼望这两岸翠柳,虽身体疲惫,但心却倍受关怀,这就是幸福感。“

宋文瑞心下惊异,瞧着此村民约莫六十出头,一看就是乡间老农,哪里会说出这等话,这必是听了农会所教。

又问:“你们会长是否在村中,我能否去拜访他?”

村民道:“不在,会长正在总会接受培训呢,一会就带着打井机回村了。”说完翘首以盼的模样。

“你说的总会,可是周家沟。”

“正是。”

宋文瑞知道在这里也问不出啥,起身要走,却总感觉少些什么,又问道:“确定不收茶钱?我便要走了。”

村民哈哈大笑,“你只管走便是。”

沿着乡道继续南上,路上来往村民越来越多,互相都熟识,打着招呼,拉着板车,有装满货的,也有空车,人人气色焕然一新。

宋文瑞忽看到一人,约莫三十出头,身着直裰,读书人模样,手拿炭笔,捧着硬皮书册,站在路边,在书册上写来写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