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8章 煤球和煤炉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8章 煤球和煤炉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不是我说话不算话,别的庄上现在也不收。”刘掌柜无奈解释道,“现在商路中断,运不出去,家家都省着钱买粮,瓷器不好卖,只能下个月看看情况再收。”

“卖不卖出去是你的事,做不做完是我的事,你是不是当初说要本月收。”周德标听了更是来气,争论道。

“就是,说了收的,我家的也已做完。”周围的窑工附和道。

“标叔,刘掌柜。“周怀民远远的就听到他们争论,高声制止道。

“东家,你来的正好,现在货卖不出去,按之前的例子,都要货卖时再收。”刘掌柜说的是周老爹的时候,又对周德标说道,“别的庄子,黄老爷、刘老爷收瓷都是这惯例,你之前也知道。”

“二民,不是我不知道规矩”,周德标急道,“现在没钱买粮,只有找刘掌柜讨个说法。我这么大岁数,也做不成义勇,如果这月家里再没进项,开春后家里就接不上粮。”

周怀民沉吟片刻,对众人说道:“这样,本月的货正常收购,刘掌柜你和年叔现在把货收了先存到货窑里,按说好的结算。”

众窑工听了松了口气。

周怀民道:“但下个月,我准备停止收货。以后所有瓷器都不再收。”

众人埋怨起周德标,让你闹,这下可好,大家的锅都被砸了。

哭丧着脸,哀求道:“二民啊,要么这个月少收点,这以后还是要正常收,咱们几辈人都是靠这个为生的,光靠山腰的一点薄田,没法活啊。”

“以后不收粗瓷,但我会收别的货,过两天教你们做。很简单的。标叔,前日我和你说的东西,可有烧好?”

“这烧陶简单,早已帮你烧好。”标叔从自家仓窑里搬出几个陶罐和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

周怀民、张国栋、李升把陶管等物装车,来到工具坊。

“谭伯,你们来看下这个东西。”周怀民从板车上抽出几个陶器,“不用管它是什么,只需按照形状打制即可,无需精锻,只需注意一点,这个直径……这个径长一定要精准,三寸二分。这个长杆,用木头烧孔,径孔必须在三分,误差在二厘左右……”

“东家,这个不难,瞧好吧。”谭向听完,往手心里唾了两下。

周怀民来到煤窑,院内杂草覆霜,刺骨的寒风呼啸而过。

“社长,看这陶器十分古怪,这是做什么?”张国栋问道。

“你说,这天下百姓,每日最需之物是什么?”

“自然是柴米油盐。”

“这四者非要取其一,你选哪种?”

“自然选米,无米不成炊。”

“但你无柴,如何硬米做成熟饭?”

“……也对,柴也是极重要的。”

这煤球和煤炉,就是周怀民调研之后的第一选择,原因有三。

其一:明末北方柴炭昂贵。

刚穿越而来的周怀民,并没有看到想象中古代的青山绿水,相反,此时明末的自然环境已极度恶化。

特别是这附近烧了千年的窑,粗壮树木早已伐尽。百姓都靠砍些一年生的灌木杂草来烧炭,或直接烧柴做饭。

哪里都是薅的光秃秃的,放眼过去,河里少水,山上无树,田里无草,只要是无主之地,都已被采尽。

大风吹过,黄土弥漫。因苦于无柴,所以本地的煤矿早早就被发现,煤窑林立。

其二:煤饼费煤又麻烦。

周怀民到村里各户观察过,家家户户大多买煤,自己做煤饼。

但用煤饼做饭,非常繁琐。

须先在火盆中先放入柴草做引火,然后上面放煤饼,搬到室外点燃,等煤完全燃烧,再把火盆放入室内。

他们知道如果直接在屋里燃烧,会有火毒,其实就是一氧化碳和硫化物。

这搬来搬去,容易烫伤不说,还需要收集本就抢手的柴草,每次都需引火等待,甚是麻烦,所以大多人家都是户外搭棚,作为厨房来做饭。

但如遇到雨雪天,为了吃口热饭热汤,那是受老大的罪。

其三:工艺简单,市场需求大。

周怀民后世自七八岁起就帮爸妈制作煤球,生火做饭,饭后夹煤球。知道这煤球的工艺,其实本来也很简单。

来到这里正是冬天,温度明显比后世低,而各村民又缺保暖衣物和柴炭,煤炉和煤球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频繁生火,省煤。

李升运来黏土,两人卷起袖腕把大的煤块敲碎。周怀民拿起铁锹把煤粉和黏土做水围法,和在一起,手握煤泥,松开观察落地形状。

他两手污黑,聚精会神观察着煤泥,再次加泥加水调配,并捡来一树枝在地上标记上奇怪的符号,并给李升讲解煤粉颗粒大小及煤泥土的比例。

“咱这是做什么呢?我能帮啥不?”张国栋道。

“制作蜂窝煤。”

周怀民把煤球机重重的戳在煤泥堆,煤球机中间的连杆部分便被向上顶起,提起煤球机走到空旷的地方,煤球机底部离地面半尺的高度,轻轻一压被顶起的横杆,便有一只煤球落到了地上。

大明的第一个煤球,就这样诞生了。

三人看着这扁平的柱形,中间排列均匀的十二个孔洞,模样看起来规整漂亮。

“你看它像不像一个马蜂窝,我称之为蜂窝煤。你们也来制作几个。”周怀民看着熟悉的煤球,眼前浮现出幼时帮妈妈换煤球,清扫煤渣,制作煤球的场景,有些走神。

李升听了,一把抢过来,稍微熟练几下,便能制作,一口气把剩下的煤泥用完,得了几十个煤球。

周怀民又和了一团黏土,掺入碎草,双手搅拌。

张国栋看着周怀民双手由黑变黄,熟练搅动,心里想道,我和他年龄相仿,他是生员,我也是生员。

但现在他是东家,我是雇工,我是来逃难的,自己再不是张家那个大少爷。那个男女老少七十三口的张家,如今只剩自己和元秀两人,在流贼劫掠下,已灰飞烟灭。

他为了保全亲族,可以弯腰做到,我为了延续张家血脉,为什么我不可以?

张国栋撸起袖子,喊道:“让我来!”

这泥浆从初始的粗糙,在自己的努力劳动之下,竟变得顺滑赏心悦目起来。

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泥浆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原来如此,张国栋有些明白,放下身份很难,但动手做了,会有更深刻的收获。

周怀民把一个小陶罐套进大陶罐,随后把和好的泥浆填充到中间缝隙中,充当保温层。

“好了,你们把煤球和炉子装上板车,到平安堂院里晾晒几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