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85章 生之多艰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85章 生之多艰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这偷麦贼说道:“老爷,能不能先解开,再不解开我胳膊都要废了。”

周怀民示意周怀礼给他解绑。

他站起一边活动筋骨,一边道:“我五口之家,有十亩旱田,今年大多旱死,算下来每亩只收三四斗。每亩正税是两分,十亩的正税需缴纳两钱银子。”

“现在每亩又加了辽饷九厘,十亩辽饷就是九分银。”

“今年府里以剿匪的名义,摊派了助饷,每亩又加征五厘,十亩合计五分银。”

“我家有丁两个,我和我爹,丁税也要两钱。”

“劳役折银了五钱,另有火耗银,正税十中取二,这七七八八,算在一起,我家十亩地,两丁,一共要缴纳一两八分银。”

旁边的苏文佩不解,问道:“现在粮价一直在涨,一石米都要二两三钱,你卖一石米,还能有个七八钱的剩余。”

这偷麦贼无语,道:“可是我十亩的收成只有四石,我卖了一石,剩下三石也不过两个月的口粮,我再去买粮,可是要花二两三钱才能买到,而且我还要留种子,买盐,买药,买布,买煤球各种日常花销,你说,我们怎么能活到明年?”

周怀民点了点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个村的?”

“我叫孔志。”

孔志身边另一个偷麦贼愤恨道:“孔志他好歹还有十亩地,我是佃种邻村郭老爷的二十亩,家里有三丁。我不光要交税,还要给郭老爷交租,还是定租。我今年的收成,租都交不上,想卖地都没得卖,我该怎么活?”

几位老爷都沉吟不语。

周怀民问:“你们都是一个村子?”?

有些人点头,大部分摇头,还有些人在痛哭流涕。

“你们哭什么?”

痛苦的几人哽咽道:“回老爷,我们在这绑了一夜,家里婆娘和孩子都不知道。你们要是想卖了我,也要把银子留给他们才成。”

周怀民心情沉重,言道:“我不卖你们,我给你们指条生路,三日内,你们再来这里,我给你们找工做,一个月能挣个一二两的,我和县尊说说,给你们宽限一个月。你们挣了银两,再去交税,这工除了农忙时间,可以一直做。可愿意?”

一众人听了如同从地狱中又活了过来,都不相信,再问道:“周老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工吗?”

周怀民道:“可以喊上你们同村的人,能喊多少是多少,都来。”说完,示意周怀礼都放了。

众人脱了束缚,竟然不走,还在不可置信中,只见周怀民摆摆手:“回家去吧。三日后再来。”

周怀民见众人走远,方和几位老爷们笑道:“别怪我私自做主放走他们,我们杀也杀不得,困也困也得,还要倒贴饭,这事总要有一个根治的法子才好。”

两位老爷毫不介意,笑道:“周会长有何想法?”

周怀民道:“两位老爷都是咱农会数一数二有实力的,我想我们三个联合,做一个大生意。”

两位互视,喜道:“详细说来。”

“我们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一个筑路厂,既然此刻在北林庄发起,就叫北林筑路厂。招募饥民,把各个农会的道路,按照周家沟的乡道,铺设一遍。你们都见过。”

王老爷一听,顿时来劲:“好,周会长的提议,总是好的。这事我加入。”

王老爷村北的造纸坊早已开工,其实也特别简单,只需腾出两三间房屋,做抄纸间,院里搭建凉棚和发酵池即可。从周记购买一坛坛纯碱和硫磺,利用北林庄打麦场的麦秸,即可原地生产,目前纸已生产了几十刀。每刀一百张纸。

杨老爷抚须颔首:“我只出资,不出人,我年纪大了,这会长啊,我都想让我大儿子做,反正平时大多都是他在做。”

王老爷嘶了一声,问道:“不对啊,那我们赚谁的钱呢?”

周怀民笑道:“没问题,杨老爷只管收钱即可。我们当然是赚周记的钱。”

两位疑惑:“你是在赚你自己的钱?”

周怀民道:“可以这么说,但也不能这么说。我们这个北林筑路厂,需要有一个大总管,我们三个肯定没精力管这个。你们有没有好的人选?”

王老爷道:“给我堂弟一个机会如何?他家里不富裕,但人踏实肯干。”

周怀民笑道:“可以,但咱们三人生意归生意,一切要守规矩,如此便能长久。先让他筹备,三日后,等那些外村的村民来了,即可编队组织修路。”

王老爷笑道:“这个道理还是懂的。我和周会长不打不相识,知道周会长是最重规矩的人。只是我不明白,周记这下子要出一大笔钱,那如何从其中挣回来呢?难道真的要做慈善?”

周怀民道:“这就是羊毛出在牛身上。周记出资,让北林筑路厂承包路段,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小路段,会分包给付老爷他们的小筑路队。北林筑路厂,除了支付给筑路工的工钱,也会花钱购买各村工坊的泥沙、砖、碎煤渣,购买周记的工具、矿渣。而咱们二十多个农会村,都铺设了煤渣路,就实现了村村通。各村人来往更密切,挣钱和花钱的速度就会快很多。这钱,就在这里面。”

王老爷和杨老爷面面相觑,随之哈哈大笑:“你给我们讲了,我们也听不明白。反正咱三个有钱一起挣就行。”

“那是自然,也只有我三人才有实力做这个事。”

三日后。

王老爷的堂弟王守诚,带着自己选定的各个管事,摆好桌椅,在一一登记。

周德旺的第四哨,在旁维持秩序,让外村来打工的人排好队。

来人竟有二三百人之多,这些村民这几个月,通过外嫁的闺女,走动的亲戚,都对农会相当的了解,也曾苦苦相求,在他们村开设农会,都被周怀民坚定拒绝。

这次听孔志说,周会长、王老爷及杨老爷弄了一个什么筑路队,要多达几百人的人工。每月能挣个一二两银子,都蜂拥而来。

这多好啊。干上一两个月,就不用担心亩税丁税,自己打的粮食也不用卖,都能留着吃。虽然肯定撑不到秋收,但能省点就省点吧。

三个老爷的合资银早已到位,王守诚先成立几个运输队,派遣几位管事,拿银去周记采买矿渣、煤渣,去白窑陈老爷那里采买来了河沙。

孔志成了第三筑路队的管事,手下带着二十个筑路工,被分派到了高业沟至三家铺路段。

短短几日,孔志的经历像过山车一般,前些日子还在家里唉声叹气,铤而走险和村里人商量去北林庄偷粮,现在却已成了北林筑路厂的管事,工食银每月二两!

自己只需干满一个月,之前觉得像一座大山一样的亩丁两税,突然也觉得没什么了。

听说这一切,都是由周记买单!

一时间,刚麦收后的村子里还没安静几天,随着各个筑路队开始施工,农会村子里又热闹起来。

西寺村专卖绿植的李梦祥,早听到风声,赶到了周家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