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90章 民报宣讲(下)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第90章 民报宣讲(下)

作者:东林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3 16:45:27 来源:小说旗

还没待苏文佩解释,此村妇周边就有人嘲讽道:“你可真是捧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若是没有农会,你哪来的水浇地,去哪挣钱?”

“就是,咱们啊,做事别太坏良心。”

苏文佩点头:“正是这个理,虽然咱们缴纳了三成粮食,但粮的产量提高了,挣的钱也多了,而且咱农会铺路架桥、打井抽水,哪样不得花钱?若是谁不愿意,按照约定,也可以随时退出农会,退出后不可再入,也不能浇地做工。”

这村妇有些怕,不再言语。

苏文佩又继续道:“再说说夏种的事,咱农会格物堂说,种豆可固肥,改良田地,冬麦也能长的更壮,周会长也推荐大家多种豆,豆的好处太多。”

“豆可以做喝的,比如豆浆、豆粉,这些喂养孩子都特别好。”

“也可以做吃的,比如豆腐、千张、腐竹、豆芽,特别是腐竹,经久耐放,是过冬的好东西。”

“还可以做调料,比如酱油、豆酱,腐乳,平时吃饭,也能当做一个菜。”

“还可以榨油,豆油炒菜也好吃。榨油剩下的饼渣还可以用来沤肥。”

苏文佩继续说道:“周会长说,大家要多种豆,多吃豆,特别是孩子,要多给孩子买豆腐吃,男孩吃了长的又高又壮,女孩吃了会长的更漂亮。”

陈雁旁边同村的妇女捣了捣她,悄声嘀咕道:“农会也在劝大家多种豆,说这豆腐的好处,你家里的生意以后会更好。”

可谁知苏文佩来了一句:“咱格物堂的老农们,后续有条件了,会开设学堂,专教这些做豆腐、做副食的手艺,大家到时感兴趣可以学。”

陈雁听了,心中大为惶恐。

而村民们平时只当豆腐是个菜,买来是个吃食。也并不知道这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群和矿物质。

虽然大家都知道鸡蛋、肉好,但养鸡、养猪都费粮食,人都吃不饱,哪有余粮喂鸡、喂猪。

鸡还好一些,可以散养,喂养猪的人家很少。

唯一的优质蛋白来源,就是豆了。

不仅仅可以让农会下的大人孩子们补充优质的蛋白,还可以用豆的加工品,极大丰富村民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且能为田地固氮,改良土壤。

苏文佩道:“不仅仅是豆,周会长为了大家在这大旱的荒年,不饿肚子,特意派遣商队,花费了不少银子,到八百里外的临清,求来一新作物:番薯。”

“周会长真是个大好人啊!”

“也就周会长能顾全到我们贫苦百姓的肚子。”

苏文佩笑了笑,道:“这番薯,据周会长说,可以亩产二十石左右。后续如持续改良番薯种子,可达五十石。”

见下面女工瞬间唧唧喳喳,都不相信!

她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道:“别说你们不信,我也不信。但我相信周会长,是否亩产这么多,过两个月就知道。”

“这番薯有两个好处,一是耐旱,不挑地,半坡荒地上,栽上就能活,二是抗蝗,蝗虫不吃番薯叶子,但这叶子,猪特别喜欢吃。”

“有意向想种的,可以到周家沟去找周会长。”

村民只当听了听了八卦,知道了点新东西,但并不心动,谁会拿一季的收成开玩笑,弄不好,可是要饿死人的!

苏文佩又道:“咱再说说招工、招商的消息。”随后把招工、招商的具体村、待遇一一讲明,虽然女工当前有工做,也可介绍自己的丈夫或者亲朋好友去做工。

陈雁听了北林板车厂,工钱能有二两,而且只招男人,心里有些意动。

苏文佩讲完,左右看了看,问旁边的高会长:“高会长,咱们这工坊女工是如何喝水呢?”

高会长指了指院里的水缸:“打的抽水井的水,有水瓢。”

苏文佩点了点报纸,笑道:“咱周会长和保安堂的禹大夫都说了,以后所有工坊要给大家配上凉白开。供应的水一定是烧开的,也费不了几个煤球,这是工坊必要的开支。”

高会长疑问道:“咱平时不都喝井水么,而且这抽水井的水比老井的水还甜呢。”

苏文佩道:“周会长他们说,这井水看着干净、甜澈,但里面还是会有小虫子的卵,看不见的毒,要不然平时怎么都会能拉出蛆虫呢。”

下面村妇们用手虚扇鼻子,心道,汗,这小姑娘,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个,也不害臊。

有人问:“喝了烧开的水,就不会有蛆虫呢?”

苏文佩道:“会少许多病,具体我也不知,以后我会多学一些和你们讲。你们只需记住要喝烧开的水,全家人都少得病。”

回头和高会长及周怀祺道:“好了,本期的民报就宣讲完了,你们继续吧。”

陈雁回到作坊,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她原以为,自己和孙满仓早起做豆腐,靠着这门手艺,生养几个娃,再传授下去,就这样在马蹄沟稳稳当当平静的过上一辈子。

当她踏出村,认知受到了别人难以觉察到的冲击。

她惶恐,若是人人都学会了做豆腐,甚至学会刚才苏记实说了那么多的豆制品,那孙家豆腐卖给谁?

她不安,若是人人都到各村作坊做工,岂不是家家都比自己挣得多?自己和孙满仓,再能干,两个人一个月也挣不了四两银子。

而高浅霜恰恰和陈雁想的相反。

她正走在去往八里沟的路上,负责这段路的是付老爷的筑路队,因为距周家沟比较近,煤渣路已经铺完,还剩平整沟渠和开挖栽树。

干活的男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看着她衣着新款的成衣,挎着包,踩在新铺的煤渣路上,从男人们中间穿过。

八里沟村的村路不太好走,有点小溪,筑路队正架桥。她只能从村东偏远的路绕过,走到地头,听到一村民骂道:“这几个兔崽子,吃就吃罢,还坏了不少。”

高浅霜想起周会长讲的,作为记实,要善于发现和观察村民的小事。有时小事就是大事,如果谁能挖出来的好,就是一名优秀的记实。

她初到农会,只因自己写了一手好字,被幸运的挑了上去,但自己没有其他两位业务熟练,正攒着劲要争胜一头,便问道:“大伯,你这是怎么了?”

村民回头,见是一陌生少女,衣着不凡,挎着包,这必定是农会的人!便摆摆手,言道:“没什么。”

高浅霜看着一地的烂桃,追问:“是不是谁偷你家桃子了,我给你做主。”

村民冷笑道:“你一个小姑娘家,口气倒不小,我说是这村里的社兵偷我的桃子,你敢为我做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