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天地玄门 > 第33章 芮城故事

天地玄门 第33章 芮城故事

作者:远行者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3 23:26:21 来源:小说旗

“传说王财主贪得无厌,盘剥乡民不择手段,他家置有大、小两个金斗,人称‘金斗王家’。某年,他为谋取暴利,用小斗外借,用大斗回收,将乡邻中借粮户家家收了锅个底朝天。众乡民非。常气愤,纷纷拥至王家讲理,王财主矢口否认,狡辩抵赖,为迷惑众乡邻,遂对天盟誓以表真诚,发誓道:‘皇天在上,我家只有—个金斗,没有大,小之分,如若有小借大收之事,愿雷击水淹!’刚盟完誓,只听空中雷声轰隆,飞来一块锅盖云,停在王家上空,霎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众村民疾奔回家,王家大院平地起蛟,房屋财产被冲至龙宫。雨过天晴之后,.不见王家大院,只见一片乱石滩。”

徐霞客笑道:“此事如果是真,只怕这世上早没有了财主了,有的只是一片乱石滩。”

周道长也笑了起来,说道:“百姓苦于盘剥,却又无计可施,只能讲一些这样的传说来解解气了。”

徐霞客一时沉默不语。其实他心里在想,还有一个办法能真的解气的,那就是揭竿而起。只是,这话还是不说为好。

二人一时沉默,走了一段,过了乱石滩,周道长笑道:“这一回老道可要好好的当一回向导了,徐公子,你可知道芮虞闲田、郭真桥、皇姑坟、马璧村?”

徐霞客摇头道:“我哪里能知道这许多啊,我所知道的都是从书上得知的而已。”

周道长的气这才顺过来了,手舞足蹈的讲了起来:“芮虞闲田?是说殷商末年,芮城属芮国,平陆属虞国,两国君为一块界田争执不下,就相约去朝拜周文王,请文王公断。不料,两人一入西岐境内,只见行者让路,耕者让畔。进了都城,只见士让大夫、大夫让卿,到处是一派礼让之风,两人惭愧地说:‘咱们所争的,正是人家所引以为耻的呀!’于是,两人未见文王,各自回国,让出这块界田,人称‘闲田’,并建有让畔神祠。这庙在平陆刘湛村西,历代,两县的县官每年都要去祭献以作纪念。”

“郭真桥就在前面,咱们这就正往那里走,你看,就是那桥。传说几百年前,有一个孤独贫民姓郭名真,平生不善经营生业,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却精通音律,工于三弦弹唱。他时常坐在村头涧边弹唱,看到涧水阻隔农民来往,牲口与人涉水过涧,很不方便,如遇暴雨,山洪暴发,还经常卷走人畜。便对村人说;‘我如得志,就给涧上架几座桥’。人们笑他说大话,吹牛皮。他—气之下,便背上三弦云游四方,弹唱卖艺。他游到京城,在街头表演,因技艺高超,声名大噪,传入皇宫后,皇帝命他入宫献艺,深得太后赏识,便将他收为义子,官至中宪大夫,民间称他为‘干殿下’。他想起立志在故乡架桥之事,便衣锦还乡,在涧上连筑四桥。其第二桥与他家花园毗连,为其出入通道。另三桥为大众通行。”

两个人说着,已经上了郭真桥,此时桥上已经有了些许人流,两个人牵着两匹马,在桥上走的还真有些吃力。徐霞客见他们二人二马将桥堵了大半,只想着快些过桥去,省得挡了别人的道儿,但周道长讲的正高兴,全然不理会徐霞客的暗示,仍在那讲着:“那皇姑坟?是往前五里左右的一个古坟,传说是春秋时魏侯之妹的坟。传说虎狼之邦秦国,久有心吞并小魏国,便派使臣送来两个无头无尾的五彩毛团,让魏国辩认是何物,认出便罢,如认不出就要颠邦倒国纳贡称臣。正在危急之时,幸遇朱生认出此物,名为‘钟鼓虫’,遇打鼓撞钟,此虫头尾齐出,形似凤凰,翩翩起舞。秦国阴谋落空,朱生挽救了国家,被封为上大夫之职,魏侯又将其妹相许,正要结为夫妻之际,虎狼之秦又要与魏联姻。魏侯得罪不起秦王,只得送妹入秦。其妹哭得死去活来不愿远嫁入秦。当送亲队伍来到这里时,其妹哭声震天,感动天地,霎时狂风大作,天塌地陷,其妹乘人忙乱之际,纵身跳入地穴,大风过后,地穴又合住了.人们找不见新娘,只得败兴而归。后人为纪念这一有志气之女,在她入地之外建筑陵墓,树碑立传。民间俗‘“皇姑坟’,志书称为‘志女陵’。以前,在礼教村,建有一座志女祠。?”

徐霞客一边听着,一边悄悄往一边靠了靠,让开些许道路,让身后急着赶路的人超过他快走,却听得周道长仍在继续大讲而特讲:“马璧村在芮城与平陆交界之处,离此有十几里,传说春秋时,晋献公欲并吞虞、虢两国,但忌二国联盟。晋大夫荀息出谋划策,离间虞、虢二国关系,以便各个击破。虞公爱贪小利,晋即投其所好,送给他屈产养的骏马,垂棘产的玉璧,他即让晋国借道伐虢。因虞公目光短浅,贪利忘义,不听大夫宫之奇‘唇亡齿寒’之劝告,晋灭虢之后,回头又顺手牵羊灭掉虞国。当年虞国曾将骏马、玉壁藏在此处,后人即称此村为马璧村。”

周道长一边讲一边指天划地的,自觉总算争得了面子,不会让徐霞客给自己当向导了,只是如此一来,把身后的一个拉着板车的老者却给挡了个严严实实。那老者看来倒也不着急赶路,初时只是不徐不急的慢慢走着,待听得周道长在那唾沫横飞的讲着各种传说,突然冷笑了一声:“这位道长,您这出家人怎么也只管讲起这些东西了?我们这里还有一些传说,只是内容却是很悲惨的,您可要听不要听?”

周道长一呆,奇道:“出家人怎么就不可以讲这些呢?您要有更好的传说也讲一讲嘛。权当走路解乏了。”

那老者又冷笑了一声,答道:“这传说嘛是不是好我可不知道,反正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您是出家人,应当慈悲为怀,这些事,您听了是不是还这么有雅兴我可就不知道了。”

周道长倒也没有动气,只是答道:“既然如此,您请讲。”

那老者抬眼望着前面,缓缓的说道:“那前面有一条沟,就在那边,您看到了吗?”

徐霞客和周道长顺着老者的手指看去,果然有一条沟,沟边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祠堂,已经有些破败了。

那老者说道:“三百多年前,这里是万家庄,传说当时曾有一万口人。有一年,这里遭了大旱灾,庄稼只收了二、三成,但官府还是不减粮税,村中人民商议对付官府之策。有个老人说,因先王倡行仁义之道,曾下令家有万人而不分家者为仁义之家,可免全年粮赋。族长就向官府报了万口仁义之家。官府便派官兵来点人口,官兵们舞刀弄剑杀气腾腾,族长见官兵阴森逼人,心中恐慌,他点人口时,数过来数过去,只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急得浑身冒汗,越急越糊涂。只差一人,即犯欺君之罪。官兵将全村老幼尽皆杀死。屠杀后清点人头刚好一万。原来是族长吓糊涂了光数别人,不数自己。后人为纪念无辜惨死的村民,建起一座‘万骨祠’,村名就叫万家庄。万人死后血流成河,顺沟往下流,染红了沟崖,这沟被称‘红沟’,至今沟底流出的水还带着红色。”

“什么?!”徐霞客和周道长同声惊呼。只因差了一人就屠村?这怎么可能?

那老者早已料到二人不信,冷笑道:“我就住在这庄附近,这事情我自小就听说了,如果你们不信,不妨去那祠堂看一看,死者的名姓都在。”

“无量天尊!”周道长不由得念了一声道号,心中大有不忍。

那老者哼了一声,说道:“道长念道号念的太早了,那边还有一个冤枉庙呢。那一带原有一个数十亩的大坑,每逢大雨之后,坑内就灌满了水。一百多年前,一批官兵押运上解朝廷的银两,至此天黑,就歇宿下来。由于看管骡队人员疏忽,有一匹驮银之骡离队至坑边去喝水,蹄下一滑跌入坑内。天亮后,官兵起程清点人马,发现少了一驮银子,立即四出寻找未获,即疑是坑北村民所为,遂把全村男女老幼尽皆杀死。后天旱时,坑内水干,骡子尸骨及银驮子外露,才知坑北村民无辜被杀。后人盖起一座冤枉庙,以纪念冤死的村民。这一件事,却是我父亲亲眼所见,他还参与建了这庙。”

周道长此时连道号都念不出来了,只是叹息。

此时三人已经下了桥,那老者与徐霞客和周道长不走向一个方向,二人与老者分手,沉默的走了好一段路,周道长突然恨恨的道:“冤枉庙,盖个庙有什么用?要是起个道观还多少算点儿功德!”

徐霞客不由得皱起了眉毛,答道:“道长,佛道一体,您这话可有点儿狭隘了。”

周道长哼了一声,答道:“如果是别个地方,我这话自然不妥,但这里的和尚,实在可恶,坏了出家人的名声!”

徐霞客心中奇怪,问道:“周道长却见了哪些和尚做了不法之事了?”

周道长答道:“此事这芮城全城皆知。就在十年前,这村后原有一大寺院,名叫洪愿寺。是一个叫法欢的和尚主持修建的。建寺后,他到处化缘广收门徒,使该寺香火甚盛。十年前,寺内门风大变,门徒们不守清规,胡作非为,修暗室,抢民女,挥霍钱财。失女之家疑是寺里和尚所为,但又无实据。有一天,有个串乡货郎路过寺院,有个和尚出来买木梳,立即引起货郎的怀疑,他心想和尚是光头买木梳干嘛?立即报告官府,官府派一武林高手化妆成农夫带上女儿去降香,众和尚一见,动手就抢,武师立即发出信号,官兵即包围了寺院,将恶和尚全部擒获,放火烧了寺院。后来,将这些恶和尚全部活埋在镇东的地里。”

徐霞客听了,不由得也哼了一声,没想到这里居然有这等恶和尚。

周道长见徐霞客也怒形于色,心中不由暗自得意。他虽然不会有多反感和尚,但看到道家压了佛家一头,心里多少也会有些高兴,向左边一指,说道:“那边有一眼泉,就是我们道家人做的善事。

这里有一道人姓万,因他蓬头跣足,因此人称他为‘万蓬头’。他常在各地云游,质性安恬,谈论高古。一顿饭可吃斗米斗面,数日食也饿不死。他经常至涧西王老人家中,王老人总是盛情招待。道人为了感谢王老人的厚意,愿以五十金为酬。叫王老人在屋后掘一井,水如泉涌。村中人知道后要买这些水浇地,经双方协商,恰恰定为五十金。

后来万道人说他要远行,叫人将他居住的窑洞用泥封住,数日后人们将窑洞启开,只见道人意态安详,盘腿而坐。人们又把窑门封住,数日后又启开看,一无所有。数年后有人在长安街上偶遇万道人,谈笑风生如同平日。后涧西村东的泉水被称万仙泉。在县城西门外北边有一土台,人们叫它降生台。传说侯真人在此得道成仙,飞升天界。

那侯真人名叫侯道华,唐代人,为人忠厚、善良。平时不善言词,只知劳作,人以为憨,称他为‘侯憨子’。他孤身一人,以做豆腐为生。隔壁有一盲老人,无人照看,蓬头垢面:衣衫破烂,但他热心照料数十年如一日。此事感动了吕仙,上门送丹药治好老人病,劝化侯真人修仙学道。侯便到中条山道靖院,拜周悟仙为师修仙学道。周传他龙虎丹诀,他登危履险如行平地。一日道靖院正殿屋顶塌陷,他登上梁顶修房,拾了个小金盒,盒内有仙丹八粒,他吃后身轻体爽,飞上松顶,挥手谢众说:‘玉帝招我为仙台郎,我去也!’有一白鹤飞来,他便跨鹤盘旋凌空而去。?”

徐霞客听得周道长由万篷头扯到了侯真人,这一扯就扯到了唐代,心想这老道也不能说完全免俗,至少与佛家的竞争之心还没有消失,当下笑道:“这件事只怕和吕洞宾有关系了。”

“这个自然啊。”周道长起了兴致,答道:“你只怕对吕祖的身事还不大清楚吧。”他也不等徐霞客回答,就开始给徐霞客普及起了道教知识:“吕祖,讳名岩,字洞宾,出家学道后号纯阳子,或称回道人;民间称其为吕真人、吕祖,列为‘八仙’之一。相传其为唐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水竹墟人氏。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已时生。其祖父吕渭,官礼部侍郎,生四子,名吕温、吕恭、吕俭、吕让,吕让官海州剌史,为洞宾之父。洞宾生于仕宦之家,青壮年时醉心于功名科举,武宗会昌中考进士未中,直至懿宗咸通中始考取进士。时年已六十四岁,两调县令,时值黄巢为乱,遂弃官移家于终南山,自己到处游历。

他游华山,遇隐士钟离权,得其传导,遂摒弃人间富贵而修仙学道。其游踪遍及江河南北,曾结茅于庐山等处,后又到中条山九峰潜修,出没隐显,不知所终。因他在游历中曾用医术为人治病解危,民间传有不少佳话,游历中每有题咏,常自称‘回道人’,着有诗词歌诀数万言。检《全唐诗》中亦有洞宾诗多首。永乐宫中纯阳殿壁画为《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即描绘吕氏作为神仙中人的一些事迹。传为吕氏着作的有《青山堂易说》、《指玄篇秘注》、《太乙金华宗旨》、《金丹献>>、《纯阳真人浑成集》、《蹄文集》等。”

徐霞客听的直皱眉,心想自己又不学道,了解这么多吕洞宾的事干嘛,也难得这老道把吕洞宾的生辰都记的这么清楚,还真是道家里的虔诚之辈。

此时二人已经转入九峰山小路,一路上桃红柳绿,倒也赏心悦目。徐霞客听周道长讲吕祖讲个不停,不由有些生厌,想着转个话题,指着路边的一株石榴树笑道:“这石榴还真是长势很好。”

周道长笑道:“我道家的石榴,哪能长的不好。”

徐霞客扑哧一笑,说道:“道长过了吧,这石榴也是道家的?”

周道长大笑道:“这个你就不知道了。早年间,皇帝的母后生了病,请了无数名医都没治好,皇帝急得坐立不安。某夜,其母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个神人告诉他说:‘要治好你的病,得吃无根石榴’。母后醒后告诉了皇帝,皇帝立即张挂皇榜,昭示天下,谁能找到无根石榴,治好国母的病,要官封官,要钱赐钱。某日,有一道人献上无根石榴------此石榴子,后无细丝,谓之无根石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