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天地玄门 > 第176章 黄山

天地玄门 第176章 黄山

作者:远行者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3 23:26:21 来源:小说旗

他意识到了紫璃的阴谋,便将计就计,装作被药迷了心智,日日与紫璃循环作乐,因为王知道,紫璃背后肯定还有人,哪知,最后竟查到了景岚身边的玉儿,并且在玉儿的房间里找到了那迷惑人的药,王更加肯定了,只是,玉儿是景岚的贴身侍女,这跟景岚也脱不了干系啊。

细细想来,若中毒是景岚的苦肉计呢?迟夜和景岚自然是一伙的,一路上没有自己的亲信跟着,他们到底有没有中毒谁也说不准,所以,就有了之后的误会,王的冷漠,但是,每晚和紫璃欢爱时,自己口中唤的,心里想的,都是岚儿一个人,从来都没有别人!即使把她贬去素阁,仍旧仍不住去看她,在她睁眼看着自己的一刹那,心又一次晃动了,便情不自禁的和她沉醉在一起,早晨醒来,看见怀里的女人,王便觉得,今后即便是死在她的怀里,自己也是愿意的!

哪知,又发生了令万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听到逸浩的手下来报,王二话没说,直接飞奔了出去,赶到时,却看见了令人心痛的一幕,那样的景岚是多么绝望,王救下了景岚,同时也知道了,紫璃和景岚不是一伙的,那么,真正的凶手还是不知道,但是,此时,王已经不想想那么多了,景岚失忆了,记忆停留在了十五岁,王只想好好保护这个女人,尽自己毕生之力,此时,那位蛭族长老的到来更加印证了,景岚没有骗他,王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即使你还是个孩子的心性,我也会让你重新爱上我的!

徐霞客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里含着泪水。

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他在梦里经历了一切。他知道,那个白衣女子是在告诉自己,她为什么会那样孤单的埋在那里,无人照顾。

王的爱可能持续一年,两年,却持续不了终生。一个永远十五岁心智的女子,早晚会被别的女人所取代。

他叹息一声,站起身来,然后,他突然被人从身后抱住!

“老徐,又见着你了!”身后响起一个大嗓门。

“关超!”徐霞客这一下大为高兴,急忙转身,见关超、信哥和韩丽都在,急忙问道:“可找到周先生了?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关超的神色暗了一下:“还没找到周先生。我们在那村落呆了好久,最后发现,原来那里不过是宝藏传说中的一个中间站,真正的藏宝地点在黄山,我已经打听得地点了。老徐,和我们一起上山吧。”

徐霞客想了一下,他本就是要上山的,何况他明明答应关超一天既回,居然自食其言,更是不好意思,所以于情于理,都要帮着关超的,当下点头:“好,你带路。”

关超裂开大嘴笑了起来,用力拍着徐霞客的肩:“这才是好兄弟!”

“徐公子,你给我们讲一讲黄山吧。”韩丽说道,“要走上一个多时辰呢,只听关超这家伙胡扯,很烦呐。”

关超嘿嘿一笑,也不接腔。

徐霞客笑了笑,一边走一边慢慢介绍起黄山来。

黄山原称“黟山”,因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升仙。唐天宝六年六月十六日改现名,这一天还被唐玄宗钦定为黄山的生日。黄山以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着称于世。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这些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奇松,是指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最着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棵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着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一百二十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观海等,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一千二百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大凡高山,可以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二百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

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紫云峰下,可饮可浴。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初,与桃花峰隔溪相望。

“老徐,谁听你背书啊?”关超虽然在前面走着,耳朵却在听着徐霞客讲黄山,听得有些不满,发声道:“这黄山都有什么传说典故给咱说说,这才有趣嘛。”

徐霞客笑了笑,讲起了黄山的传说:

猴子观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为何要望太平呢?这里面有个故事:以前太平县城里,有一个村子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女儿名叫掌珠,生得聪明美丽。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有一个洞里,有个灵猴,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一天,灵猴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灵猴就变成一个白面书生,自称是黄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于傍晚来到赵家门前,以天色已晚为由,要求借宿一夜。赵家老夫妇见他长得俊秀,衣着华贵,斯文有礼,便信以为真,高兴地留他住宿,并设宴招待。酒饮三杯后,孙公子便向老夫妇陈述掌珠的爱慕之情,央求纳为婿,发誓侍奉二老颐养天年。老夫妇一听这甜言蜜语,心中非常喜悦。经与女儿商量,掌珠对才貌双全的孙公子也早八分欢喜。次日一早,老夫妇回了孙公子的话。

孙公子听了欢喜若狂,差点露了原形。灵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仙源赵家迎亲。掌珠被抬到洞府,只见陈设富丽,宾客满座。夜深宴席散,孙公子被宾客拥入了洞房。一觉醒来,掌珠发现孙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原来,孙公子酒醉,现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恼恨,乘灵猴烂醉熟睡之机,向外逃走,直奔家中。灵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惊逃了掌珠,便喝令众猴出洞寻找,追到山下芙蓉岭,也不见新娘的影子。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没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朝着东北方向的太平县仙源村呆呆地望着。年深月久,便变成了黄山如今这一石景。

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传说,有年春天,诗人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

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长老急忙盛满了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二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

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别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

韩丽笑了起来:“这笔可太大了。”

“传说,传说而已,”关超听得高兴,见韩丽打岔,急忙插话,“老徐,再讲,再讲!”

徐霞客看得好笑,继续讲道:“排云亭前右侧,有二石如一双鞋,整齐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晒,故名:“仙人晒鞋”和“仙人晒靴”,共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黄山左数峰的仙都观住着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宫里住着道姑炼玉和徒儿妙真。两座道宫中间隔着一道鸿沟西海峡谷,加上道规森严,他们老不相往来。

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观里断了火种,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宫里去借火种。当太清来到紫霞宫里,就见到妙真,两人一见如故,谈起话来,非常亲热。从此,两人每天打柴、担水,便到一起谈心,渐渐地砍的柴就少了,担的水也少了。

这样,事情不久都被双方师父发现,他俩都受到师父的严厉斥责。还规定今后打柴、担水,以两峰交界的沟涧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杀。此后两人在一起说话就很困难了。一次,趁双方师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见面,并商定今后;太清在山门前晒靴,晒鞋来幽会。一天,两人正甜蜜幽会,不料双方师父突然回来,事情败露,他俩将要受到严厉惩罚。他俩想来想去,最后横下了一条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两人携起手,从悬岩上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浪滔天的云海。太清晒的靴子和妙真晒的一双鞋子都没有来得及收,日子久了,都变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黄山的“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

韩丽的眼圈有些红了,叹息道:“真可惜。”

徐霞客心中暗悔,心想不该讲这种故事,急忙转了话题:“黄山上有飞来石。相传,古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成了不少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叹息没有帮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美丽,也很聪明。小娇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要求参加帮助干。但那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么受得了,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

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没奈何,才含泪点头。他还把三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起来了。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地溜了。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好几年过去了,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

一连三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不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的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