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天地玄门 > 第42章 洞府惜别

天地玄门 第42章 洞府惜别

作者:远行者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3 23:26:21 来源:小说旗

他发现他的整个人在渐渐向上升起来。不由自主,大声叫了起来。

这一切都在极短的时间发生,突然之间,旋转停止了。

徐霞客仍感到天旋地转,跌跌撞撞,他首先感到眼前已经有了光亮,双手本能地伸向前,居然扶住了一幅墙。他连忙用力使自己的身子稳定下来。

就在这时,徐霞客听到在自己身后有人发出了一下笑声。他立时转过身来,看到有一个矮小的身影闪了一闪,动作极快,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这时徐霞客也已看清,自己是在一间石室之中,那间石室并不太宽大,有一些石制的东西放着,看来像是桌、榻等陈设,而周道长却不知哪里去了。

那矮小的人影一闪不见处,是一大幅石屏风,大约有六尺宽,有着极其精美的浅刻,刻的是山水风景。一草一木、山峰和天上的云,全是用细细的线条列出,极为生动,猛然看上去就像那是真实的风景一样。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然后,他才陡地想起几个问题:自己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刚才那个矮小的人影,看来像是一个小孩子,这里怎么会有小孩子?周道长哪里去了?孙道长又是不是在这里?

他勉力走了定神,吸了一口气,扬声问道:“有人么?”

他这一句话才出口,就看到一个人自石屏风之后缓步走了出来。一看到有人,徐霞客心中就安定了许多,可是向那人看了一眼之后,全却又诧异得说不出话来。

自石屏风后走出来的那人当然是孙道长。才三天不见孙道长,她的脸上却出现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光辉,看起来就好像是在她的皮肤之下有一种柔和的光透出来。徐霞客由于太惊讶,一时之间讲不出话来,孙道长一面向前走来,一面皱着眉说道:“徐公子,你实在太胡闹了。”

徐霞客完全镇定下来,话像是潮水一样涌了出来:“这是什么地方?我刚才来的时候发生的事很怪异。刚才我好像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子,那是怎么一回事?你那晚不见以后就进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周道长哪里去了?我胡闹什么了?”

孙道长连连摇手,可是也无法阻止徐霞客的话,等到徐霞客一口气讲完,停了一停,又要再立即继续下去,她才插得上口,急叫道:“你再问我就什么也不说。”

这句话对徐霞客来说有效之极,因为不知有多少疑问全要靠孙道长来解答,如果她什么也不说,那可糟糕得很。

徐霞客忍住了不说,看着孙道长,孙道长道:“你太心急了,其实我迟早会来谢你的。”

徐霞客瞪着眼:“谢我什么?”

孙道长神情高兴了起来,笑道:“谢你帮我找到了祖师啊。”

徐霞客“啊”地一声:“你。。。。。。你终于可以修仙了?”

孙道长咯咯一笑,那笑容与此前相比,少了几分妩媚,却多了几分慈祥和温柔。她慢慢的说道:“既然我已经见到了祖师,当然可以修仙了。”

徐霞客点了点头,心里莫明其妙的有一些伤感,继续问道:“那么周道长也成功了。”

孙道长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的神色,叹息道:“他没有成功。他强行破门而入,惹怒了祖师,祖师把他送回凡间了。”

徐霞客也叹息了一声。看来神仙和人一样,都有七情六欲,也会因别人破门而入而生气。何况,住在这样的洞里,也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就算能长生不老又如何?他淡淡的说道:“既然如此,也请祖师把我送回去吧,我可不想在这里住下去。”

孙道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答道:“可惜。。。。。。,我以为你也会想成仙的。看来祖师说的对,你没有仙缘。你放心,你的那个朋友王一也已经被送回了尘世,一会儿祖师也会把你送回去的。”

徐霞客看着孙道长那美丽的脸,心中突然一动,说道:“我可不可以见一见祖师?”说着望向屏风。

孙道长笑道:“他久已不见外人,你想见是不可能的,不信你往前走走看,他就在屏风后面。”

徐霞客有些将信将疑,他大步向屏风走去。那屏风看着离他不过丈许的距离,但他走来走去,直走了五六十步,却总是离着那屏风有丈许远近,连一寸都没有接近。他摇了摇头,立住脚,笑道:“既然如此,我还是不见他好了。”

孙道长微微一笑,伸出手来,手上托着一个东西,正是徐霞客的五雷令牌。

“祖师说,你把这东西收好,它可有大用处,你的前途会有许多危险,它可以帮你大忙的。”她一边说一边凑近徐霞客,给他戴上。

徐霞客的鼻端好象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轻香,他一时有些心动,急忙垂下眼。

孙道长挂好令牌,退后两步,看着徐霞客,眼中有些微红,轻声说道:“徐公子,再见了,下次再相见不知是什么时候了。”

徐霞客的心中也有些悲伤,他故做潇洒的答道:“对你来说,再过几千年也不要紧,我可最多还有几十年命,只怕是没有什么机会相见了。”

孙道长更是感慨:“是啊,我要潜修很久,可能要将近一百年,等我修成时,你。。。。。。”她突然有些哽咽。

徐霞客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屏风后突然传出一声低低的咳嗽。孙道长咬了咬嘴唇,对徐霞客说道:“那么,再见了。”

徐霞客只来得及向孙道长挥了挥手,眼前一黑,那股强大的牵引力量又来了,她的身子不由自主旋转着,这次旋转的方向不同,越转越快,等到突然之间,旋转停止了,徐霞客站稳之时,已经站在了他熟悉的大路上,那正是他寄存马匹的旅店门前。

徐霞客呆立了很久,叹息一声,慢慢向旅店走去。他知道自己不必再担心周道长和王一了,有这样神通的神仙是不会也没有必要欺骗他的,而他,还要继续走下去,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曲折,也许是苦尽甘来,徐霞客接下来的行程倒很顺利,一路上过陕县、渑池、新安,三百多里平安无事,一路来到洛阳。

如果就《水经注》而言,洛阳是它没有任何缺失的最后一站了,过了洛阳,有些地方就开始有缺失。

徐霞客打算在洛阳小小的停留几天,休整一下,然后开始全力考查,补写《水经注》的缺失部分。

洛阳,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号称千年帝都,有着上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此定都。

历史上,洛阳又称为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等,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洛阳代表最早的中国,也是最本色的中国、最渊深的中国。

它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而且雄踞“天下之中”,“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

这里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争之地。

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西晋太康之治、北魏孝文改制、武周遗风在这里上演,历代帝王贵胄、文人骚客等均对洛阳的都城地位有着极高评价。周公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汉高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班固曰“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北魏孝文帝曰“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唐太宗曰“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唐玄宗曰“三秦九洛,咸曰帝京”;韦应物说“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而洛阳的文化则更是博大精深。仅以成语而论,形成或起源于洛阳的成语典故有:洛阳才子、洛阳纸贵、数典忘祖、龙门点额、同心同德、窈窕淑女、一日三秋、定鼎中原、问鼎中原、众志成城、紫气东来、悬梁刺股、前倨后恭、债台高筑、旗鼓相当、乐此不疲、乐不思蜀、糟糠之妻不下堂、挑肥拣瘦、得陇望蜀、车水马龙、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煮豆燃萁、小时了了、尸居余气、车载斗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势如破竹、韩寿偷香、卫灌坐床、如坐针毡、掷果潘郎、洛阳纸贵、狗尾续貂、自惭形秽、分道扬镳、请君入瓮、一箭双雕、桃李满天下、司空见惯、程门立雪、国色天香、马革裹尸、视死如归、偃旗息戎、闻鸡起舞、前倨后恭、王祥卧冰、乐不思蜀、礼崩乐坏等等。

虽然在徐霞客的时代已经不再是都城,但仍是繁华大都,徐霞客一时洛阳,那一股的繁华之气就扑面而来,他立在车水马龙的街头,迷惘了好一会儿,才算找到方向。这倒不是说洛阳没有旅店,只是洛阳的旅店都够豪华,当然也就够贵,而徐霞客只需要一个普通的、能安安稳稳住上几天的旅店就行了。

不过说实在的,这样的旅店还真不好找,徐霞客一路打听着,好容易才算找到一家旅店,这旅店的门面又小,位置又偏,房间自不必说,更是小而且脏,但就是这样的房间,住一晚也要三钱银子,比之此前的几个城市,如芮城、潼关等等,同样的价格,档次可是降了不止一级,但是没办法,谁让这是洛阳呢,要在长安,三钱银子连这样的旅店都住不上呢。

徐霞客安顿了行囊,嘱咐店小二给马喂上草料。那店小二却一翻白眼答道:“客官的马有两匹,如住一日小店倒可支应,如住的多,只怕要加得一二钱银子才行,这草料钱咱家是不得不算的。”徐霞客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哼了一声,答道:“我便按每两天一钱银子给你结草料钱,如何?”

店小二这才转为笑容,答应一声,自去喂马。

徐霞客舒展了一下身体,迈步出门,想要看一看洛阳的景色。其实他大可骑马去逛一逛,但这些天里一直在骑马,他感觉着腿都快不会走路了,今天又没有走多久就到了洛阳,所以他干脆走一走,一则活动一下腿脚,二则也逛一逛洛阳,开一开眼界。

站在店外看去,四下里景色一一在目,这小店偏僻固然偏僻,但偏僻也有偏僻的好处,那就是没有太多的楼台遮挡,景色一目了然。

徐霞客向着西边看去,隐隐的可见一片山岭。虽然他看不到那山岭处有什么,却知道,那就是着名的龙门石窟所在。

《水经注》上说,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只是,对这龙门石窟,徐霞客有些没有兴趣,这倒不是他不喜欢雕刻,而是不久前才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山中历险,差点儿陷在异世的山中回不来,所以他现在看着这山岭还有些恐惧感。他想了想,决定不去看龙门石窟了。

转过头,另一边隐隐是一处祠堂,看来有不少人正拥挤着往那边走。徐霞客见这路并不宽,加之这一带算是洛阳的偏僻之所,而这路上人流却是十分拥挤,心中奇怪,正好那店小二抱着草料经过,当下叫住店小二打听,店小二笑道:“那些人都是去关林的。”

徐霞客“啊”了一声。关林,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水经注》上说关林占地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而且前来祈福的民众甚多,看来这些人就是去祈福的了。

徐霞客倒也很想去看一看,但他看了看路上的人流,终于放弃了。这人流如此之众,只怕即使到了关林也进不得庙,他可没时间在这里慢慢耗着,只能在心里对关帝表示一下敬重了。

远处,一阵洪亮悠扬的钟声传来。徐霞客不由得微笑起来。

他知道这钟声从何而来。这钟声既是洛阳城钟,又是白马寺的钟声。这就是所谓的“洛钟东鸣”。洛钟在西,白马寺在东,但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诵佛,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心旷神怡。其中白马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五千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洛阳城钟随之共鸣,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他现在站在这里就可以听得这个钟声,倒还真算不错,毕竟这也是洛阳的一景了。其实也幸而他找了这样一个偏僻之处,如果在人喊马嘶的大街上,却哪里能听得到这钟声?

站了一会儿,他决定到金谷园去看一看。这金谷园离此很近,目测不过三里左右,走一走活动一下腿脚就到了。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

徐霞客一路前行,不一时来到园门前,见这园已经有些破败,虽然有几个人在游览,与关林的热闹相比却是天上地下了。他信步入园,见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蹁跹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倒也可说是景色优美。

只是,这园里少了许多东西,也少了美丽的佳人。

据说,这园内本是石崇用绢绸子针、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只是现在当然这些都已经没有了。

石崇之富,可说是千古相传,石崇的财产山海之大不可比拟,这金谷园据说当时宏丽室宇彼此相连,后房的几百个姬妾,都穿着刺绣精美无双的锦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