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南越士卒胆寒不已,一旦敌人在城墙上站住脚跟,那么意味着将会有连绵不绝的敌人即将冲上城头。
“愣着做什么,给我杀,杀光他们!”
一名南越伍长大声地吼道,带着周围的南越士卒再一次冲了上去。
那唐国校尉疯狂地舞动自己手中大刀,紧紧的守在原地,而那名唐国士卒,却是不断地用木盾挡下敌人的攻击。
可木盾只是木盾,哪怕南越人的木盾都有用铁皮蒙边,但毕竟不是那种包裹铁皮的木盾。
所以仅仅几次攻击之后那木盾便是被砍开了裂纹。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别看此人仅仅只是挡下几次攻击,那校尉更是执刀猛砍,为后面的唐国士兵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云梯下方又有一名唐国士卒攀上城头,此人恰好是一名百战老卒。
何为老卒?
不仅仅是战斗经验丰富,个人实力同样不俗,要不然也不会从几次惨烈的血战中活到现在。
恰好他便是一名一直护卫在赵贤身边的亲兵,也算是唐国的御林军。
赵贤的御林军一共也才五百人,但这五百人却是从唐国全军选拔的精锐!同时,身份也也大多是唐**中的将种子弟。
他们不但大多有军功在身,个人实力也远超普通士卒。
五百亲卫,自然是赵贤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
攻打南岭关,赵贤用的是人海战术,求的就是个快字,就算是这些亲兵,同样有四百人被派遣出去,分别隐藏在普通士卒之中。
就是为了出奇制胜,在战场的某个角落发挥定海神针一般的作用。
除了身先士卒成为表率之外,更有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僵局之时打开缺口的效用。
“刷!”
一道寒芒闪过,这位老卒一落地便是拔出自己的随身佩刀,手起刀落,径直将一个冲上前来的南越士卒砍成了两半。
这位老卒拥有着武师修为的强者!面对十几个普通士卒依旧游刃有余。
随后这位老卒沉默提刀,眼神冰冷,主动冲向了城头十几个猬集在一起的南越士卒。
“好……好厉害!”
在他身后,那位负伤的唐国校尉惊愕无比,不过片刻便立即反应过来,指挥着陆续登上墙头的士卒巩固防线。
长枪兵其实并不适合攻城,然而战事进行到了这个阶段,能提刀的便是一份不俗的战力。
很多长枪营士卒爬上墙头的时候,手中已经悄然换成了更容易使用的长刀。
那个老卒在连续斩杀数人后,将城头严密的南越守军防线撕开了一个口子,后续很快有人爬上城头,将口子越撕越大。
老卒看着身后已经巩固了的阵型,他却仰天大笑其阿里。
猛然之间,他用尽全力,最后一刀劈在一个南越士兵的肩头,这才缓缓单膝跪地,就此气绝。
直到临死,这位老卒依旧面向南岭关,面朝着胜利的方向力战而亡。
那校尉捡起老卒的长刀,心中激荡不已。
这就是所谓的薪火相传,一个袍泽的意志由另外一个袍泽继承。
握紧兄弟的长刀,代替兄弟杀敌,也要代替兄弟看到那唐国的大旗在南陵关城头猎猎作响。
胜利,终究属于我们唐国。
兄弟,你就暂时好好休息一下,剩下的事情我们来。
……
每当一个新的缺口出现,南越守军都恨不得立刻扑杀剿灭。
无奈双方人数悬殊,南越守军在兵力上已经开始捉襟见肘,现在的局面,每一处城头似乎都陷入危机,根本无力抽调更多的兵力防守,要不了多久,只怕就会有更多地方被攻破。
如果援军还不及时赶到,南岭关被攻破也是早晚的事情。
攻门的原木还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却不想,蚁附而上的云梯率先建功。
五万对阵三千,这本就是没有多大悬念的战斗。
若是这守城的将领乃是历史传奇名将,懂得出奇制胜,在赵贤大军立足未稳之时主动进行骚扰,烧毁云梯,那或许还有机会。
可这将领只是老将,不是名将。
他会的,只是最常规的守城而已。
甚至连火油都不懂得使用,更不用说其他。
当城墙上出现十几处缺口的时候,南越人终于顶不住了。
特别是当那焦急的南越守将被一枚羽箭射中之后,主将已死,群龙无首之下,南越守军刹那间开始四散奔逃。
三千守军只有不到五百人成功逃脱,剩下近一千人选择了出城投降。
此战,唐国大获全胜。
赵贤,赌赢了。
那连续数日不要命的急行军,终于起到了效果。
……
“报,陛下,我们发现南越人的兵器库,好多兵器铠甲,南越人居然没有带走也没有毁掉!”
“报,陛下,我们缴获南越人的守城器械,包括檑木滚石等等,充足无比!”
“报,我们找到了南越人的火油仓库,还有很多火油未曾来得及开封!”
“报,有南越人试图放火烧了粮仓,不过被我们的士卒及时救了下来,满满一大仓的粮食……”
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消息传来,赵贤的脸上露出了笑脸。
“好了,命令士卒加紧修整,让长枪营的士卒,换上南越人的兵器,守城器械全部转移,准备防止南越人的攻击,另外派遣人手打扫战场,统计伤亡!”
赵贤命令道。
只不过,当伤亡统计出来的时候,赵贤还是觉得有些心疼。
“陛下,我军此次一共斩杀六百余南越人,俘虏一千余人,其余的南越人全跑了,至于我军……
我军一共战死三千七百多人,轻重伤五千余人……”
将近一万人的损失。
赵贤眉头微微一皱。
八千七百多人,在加上急行军的时候损失的士卒……
这一战,唐国损失惨重啊!
但夺下南岭关,不管怎么说,也是值得了。
南邻关到手,也就是等于将唐国故土,甚至包括几座原本属于南越的城池全部包围了起来。
有南邻关天险在,南越援军,将再也难以支援唐国故土。
赵贤思考再三,最终决定,留下三万人镇守南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