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5:15天赚了30万 > 第四章 做生意前的准备(新书求订阅)

低矮的房间里,两个孩子已经睡着,李雪梅坐下煤油灯下纳鞋底。

80年代的农村,妇人们都会做布鞋,棉鞋,织毛衣,她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张卫国感受到了一种岁月静好的味道。

去年家家户户都通了电,用上了灯泡,可电力供应不足,三天两头停电是常见的事,所以大部分家庭还是要用煤油灯照明。

张卫国轻咳一声,对李雪梅说:“雪梅,这些年辛苦你了。”

李雪梅咬断手里的线头,转过头看向他:“卫国,你说啥呢,咱们是两口子。”

“当初嫁给你的时候,我就知道你家的情况。这些年,咱们虽然日子过得苦点,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

张卫国心里暖暖的,这个女人太善良。

“雪梅,以后我会加倍对你好,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

李雪梅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从丈夫嘴里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一时间既甜蜜又辛酸。

张卫国估摸着时间不早了,催促道:”雪梅,明天还要早起干活,你快上床睡觉吧。”

李雪梅将做了一半的鞋底放进竹篮里,把桌上的油灯吹灭,脱鞋上床。

黑暗中,张卫国听着她和孩子们平稳的呼吸声,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张卫国起来的时候,李雪梅已经在煮粥了。

不是农忙时节,早餐要么煮杂粮粥,要么煮绿豆粥。

粮食产量不高,除了上交公粮之外,还要用粮食换钱,能留下自己吃的口粮也只是刚刚好。

张卫国简单的洗漱过后,他背上竹筐,提着砍刀去了村头的竹林。

在竹林里忙了半小时,张卫国将满满一筐的竹子背回了家。

妞妞和狗蛋已经起床,妞妞在村里读一年级,每天早上吃完粥,就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一起上学。

看到张卫国回来,两个孩子围了上来,亲热的喊他洗手吃粥。

一家人吃过早饭,妞妞背着李雪梅给她缝的小布书包去了学校。

李雪梅笑着说:“卫国,我去田里除草,你带着狗蛋。”

狗蛋拿了一个小板凳,乖巧的坐在张卫国身边:“娘,我在家里帮爹做毫子,然后捕好多膳鱼。”

李雪梅拍拍他的脑袋,笑着出门了。

张卫国先用廉刀将竹子劈成两半,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剖析开,剖出来的篾片,粗细均匀,青白分明。

接着将篾片编成椭圆形的框架作为笼身的基础,再在两端分别安装逐渐变细的部分,形成入口和出口的形状。

做好笼身后,再把竹篾通过细绳固定在骨架上,从笼身的一端开始,围绕骨架进行编织。

这些都是精细活,一不小心很容易被竹篾划伤手。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张卫国都在做相关的准备。

看看太阳,张卫国知道接近12点了,有了钱他得买两快手表,自己和媳妇每人一快,不然看天做饭实在不方便。

80年代,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被称为”三转一响,”几乎是城市青年结婚的标配。

收音机相对便宜一些,一台四管半导体收音机,需要32元。一台永久牌自行车要180元,一台蝴蝶牌缝纫机,需要175元,海欧机械表也要168元左右。

而且这是一个凭票买东西的年代,不仅要有钱,还要有票,在农村能置办齐这些东西的都是有钱人家。

张卫国和李雪梅结婚的时候,家里根本没钱,只给了李家30元彩礼钱。

这两年他们养猪,卖鸡蛋,卖粮食的钱,只够盖这间房子,和置办一辆二手自行车。

等有了钱,张卫国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李雪梅补齐三转一响,这些年她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

张卫国从坛子里抓了一把腌好的酸菜,然后去菜园里摘了几个青辣椒,一把空心菜。

刚到菜园里,系统声音又提醒他,辣椒3元\/斤,空心菜3元\/斤,西红柿2元\/斤。

为了尽快让系统早点升级,张卫国卖了一斤辣椒,一斤空心菜,一斤西红柿,得到了八张1元纸币。

不是他不想多卖一些给系统,而是家里种的菜不多,明显少了李雪梅容易发现。

等李雪梅和妞妞回到家时,张卫国已经把饭菜做好了。

一道猪油炒空心菜,一道青辣椒炒鸡蛋,再加上干辣椒炒酸菜,看着便让人食欲大增。

妞妞吸了吸鼻子,对李雪梅说:“娘,我爹做的菜真香。”

狗蛋早就守在饭桌边上,眼巴巴的盯着碗里的鸡蛋。

李雪梅洗净了脸和手,笑着说:“你爹做菜放这么多油,当然好吃。”

张卫国盛了饭,招呼大家坐下,一家四口便开始吃午饭。

吃过饭,李雪梅一边洗碗,一边对张卫国说:“卫国,咱家的鸡蛋还要留着卖钱给妞妞攒学费,明天就别吃了吧。”

妞妞和狗蛋两人的大眼睛,瞬间望向张卫国。

张卫国一阵心酸,只是几个鸡蛋,孩子都吃不上,他这个当爹的太失败了。

他默默的回到房间,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大团结,回到厨房,递给李雪梅。

“雪梅,我这几年打零工,存了10元,妞妞和狗蛋下半年的学费够了。”

“等我们把毫子编好,捕到膳鱼去城里卖,可以让你们天天吃鸡蛋,顿顿吃肉。”

李雪梅停下洗碗的动作,把手上的水在围裙上擦干,接过钱。

她有些不敢置信,张卫国啥时候存了10元钱,自己竟然不知道。

85年的时候,小学每个学期的学杂费只有5元,10元钱刚好给两个孩子交学费。

狗蛋兴奋的跳了起来,对妞妞说:“姐,我也和你一起去上学了。”

对于上学这件事,狗蛋有很大的兴趣,每天晚上他都会缠着姐姐讲学校的趣事,然后教他数字,教他加法和减法。

妞妞同样也很开心,她读二年级,弟弟读学前班,两姐弟可以一起上学和放学。

下午,李雪梅去田里打农药,张卫国继续在家编毫子。

晚上9点左右,他爹和四弟跃进拿了20个毫子过来。

跃进指着堂屋角落堆放着的16个毫子问张卫国:“大哥,咱们今天做好了20个毫子,明天再做20个应该就够了吧。”

张卫国点头:“差不多了,根生家里也有20多个,后天晚上吃过饭,咱们就开始放毫子捕膳鱼。”

跃进兴奋的搓搓手:“那敢情好,挖蚯蚓的事就交给我,我知道有个地方的蚯蚓很大,正适合当诱饵。”

四弟张跃进今年20岁,马上就要到结婚的年纪了。家里太穷,爹娘挣的钱要供振华读书,想娶媳妇,他就得自己想办法。

张卫国答应下来:“没问题,以后你就负责挖蚯蚓,我负责骑车去市里卖膳鱼,挣了钱咱们三个人分。”

“附近的水沟里大伙都在下毫子,人多了,反复的下,黄鳝都快被搞光了。要想挣到钱,咱们得去远点的地方。”

“太阳山下的丁家湾,离咱们这里大概十五里路左右,那里比较偏僻,他们上山就能弄到吃的,很少有人用毫子捕膳鱼。”

张跃进张大嘴巴,不自觉的说:“大哥,你昏迷两天,脑子咋变得这么好使了,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

看着他还想再说点什么,张卫国连忙打断他的话:“跃进,自从摔了一跤,我想通了很多事。”

“哥就问你,敢不敢去?”

张跃进猛点头:“只要能挣钱,这点辛苦算啥。”

张为民抽着自制的卷烟,听着两兄弟的对话,不自觉露出一个憨厚的浅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